APP下载

课程改革背景下古诗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2016-05-30莫浪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审美教育课程改革

莫浪

【摘 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文教学中在整个高中教学所占地位日渐提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经典古诗文当中蕴藏的美学特质,应对其中含有的审美因素予以发掘及利用,促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还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改革    古诗文教学     审美教育

一、引言

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当中可知,语文自身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对学生情感的发展予以培養,使学生学习当中受到美的熏陶,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增强及审美情趣的高尚化,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及创造力。高中阶段是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及提升审美能力的关键阶段,而古诗文作为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中所蕴藏的美学品质对于学生个性培养及未来发展,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古诗文当中的美学所在

(一)语言韵律美

高中语文教材当中的古诗文,皆为可谓文质兼美的文学佳作,这些古诗文读起来音韵和谐且朗朗上口,能让人从中细细品味到所蕴藏的意境。例如李商隐的《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仗十分工整,且句式整齐划一,在节奏上也比较顿挫,语言巧妙且意蕴深远。李清照的《声声慢》当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开篇时使用多个叠词,整首词读起来自然流畅且层次分明,给人如泣如诉的感觉,将词人内心所具有的悲伤无奈感受,表现得恰到好处。另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整篇文章当中的对偶手法使用较多,文章形式美表现明显,语言明快且练字较为考究,在用典方面恰当自然,可谓骈文当中之经典。

(二)人物的形象美

在古诗文当中对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给予了成功塑造,这些形象当中有些是外在美,而有些则是内在美,但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当中,就成功塑造了多种性格多样且风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在高中语文课文《林黛玉进贾府》当中,其中“一双丹凤三角眼……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丹唇未启笑先闻。”对王熙凤的描写,让王熙凤的形象赫然在目。另外,在白居易的《琵琶行》当中,对两个形象进行了塑造,分别为诗人及琵琶女,诗人对琵琶女遭遇及身世倍感同情,并自伤自怜,通过形象类比,使艺术感染力更加丰富化。再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当中,作者对廉颇正面的描写较少,刚开始时,廉颇对蔺相如还存在不服气的情绪,但是在后来开始觉悟,并最终“负荆请罪”。作者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致描绘,让读者更能感受到廉颇自身所具有的敢于承担及勇于改过的精神品质。

(三)画面的意境美

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就是对古诗文意境美的一种诠释。我们在对那些优秀的古诗文进行欣赏时,在脑海当中往往会呈现出其所描绘的美丽画面及情境。所谓意象,就是富含某种特殊含义及文学趣味的具体形象的泛指,正所谓“境生于象外”。我们在对古诗文进行欣赏时,将那些比较散乱的意象,通过一定方式的整合,从而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情境,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此予以更为深入的感悟。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当中,词人在其中分别运用了“杨柳”“暮霭”及“寒蝉”等意象,在上述意象基础上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幅古代汴京的河畔离别图,将充满离别伤感的情绪,在具有画面感的词句当中充分表现出来,实现意与境的充分融合,并对此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意境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艺术美。

三、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通过反复吟咏体会语言魅力

针对古诗文的学习来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以单纯的背诵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可以在教学当中采取教师范读和学生自由读、学生齐读和学生个别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古诗文的反复吟咏来对节奏进行把握,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感,并在反复吟咏当中去感受其中蕴藏的感情,对古诗文作品当中的语言韵律美给予真切的感受,并在不自觉当中去感受美的真谛。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当中,诸如“笔势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整首诗的篇幅较长,并且在句式上参差错落,语言豪放有力,情感丰富张扬。教师在对本篇教学时,应尽量避免采用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方法,应引导学生对写作的具体背景予以了解,在反复吟咏当中,对诗人的写作目的进行揣摩,对诗人所要表达的浪漫情怀予以体会,并最终产生思想共鸣。

(二)创设情境及想象启发

教师在对古诗文进行教学时,不能仅对诗文进行简单翻译,要在对诗文进行反复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展开联想,对自己的感受及体会进行大胆表达。学生只有在充分联想基础上才能实现由象入境的目的,并对作品蕴藏的思想情感予以充分体会。例如《赤壁赋》是一篇充满哲思且意蕴深远的经典作品,在开篇时,作者首先对自己与友人在初秋时月夜泛舟的情境进行描写,当学生对作者的写作背景予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文相关注释,对课文意境展开大胆联想,并用自己的话对整个故事情境进行描绘,对作品的情境进行创设,并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揣摩,从而为后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相比,此种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好的调动作用,且还能让学生对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予以真实感受,并自觉融入作品的情境当中,去感受和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四、结语

古诗文教学需要一种潜移默化地引导且动人以情的教学模式,必须有效结合古诗文的教学重点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去认识美、发现美及感受美,并培养学生在学习当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及内心感受,促进古诗文知识的掌握及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审美教育课程改革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