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

2016-05-30白喜红

教育界·上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小学语文

白喜红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    小学语文     语文阅读

一、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小组合作学习是班级授课制背景下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主要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活动。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具备成为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听课时,经常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关系。但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三)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合作学习课上,在小组活动中更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

(四)评价和奖赏重整体、轻个体

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它是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的,教师要处理好小组合作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大力倡导和推行的一种学习方式。 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真正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在合作学习中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自主探究的意识。在交流互动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在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索,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产生新的想法。但是,这一切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要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不仅自己动脑筋,而且还要和大家一块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要会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学习,并且还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不习惯也不主动思考,不知道从何想起,更不知从何说起,难于用语言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耐心扶助,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和谐融洽,有说有笑,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脑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就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因此,合作学习要想成功开展,建立分工合作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同学们分小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他们表情丰富、配合默契,知识的掌握寓于生动的情境表演中,不仅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使全体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培养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讨论时,要考虑那些在全班同学面前想说却不敢说、想读却不敢读的学生,教师要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他们自信,像“你很棒,你一定行,你一定会读得很好”。这样,他们就能鼓足勇气大胆地去说、去读。组内汇报时,先由他们说说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讨论在小组内达成共识,将理解或不理解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准备全班进行交流,组内成员的积极性都很高。这样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个体的疑难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在组员发言时,其他同學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要有自己的补充和独到的见解,要使学生认识到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是一种品质,是对他人的尊重。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仅有学生个体的努力,也有小组成员的协作、小组交流时,大家自由争鸣,畅所欲言,合作得非常愉快,这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智力的开发、情感与态度的培养,乃至素质的全面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01) .

[2]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02) .

[3]王大林.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J].前沿,2000(01) .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小学语文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