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个性化阅读

2016-05-30任彦芬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任彦芬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和鉴赏活动中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作为新课程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灵活运用,保证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顺利地展开。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方法

个性化阅读源于对每一个人的尊重,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不再一味地讲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欣赏、评析,而是把时间留给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感受理解、体悟,并给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然而,也呈现出不少问题,比如说有的教师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见解,与他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但又惟恐学生因为过于民主的教学状况使学生缺少一个客观的共性认识,所以仍以自己的认识作为学生讨论文本之后的终极理解;在许多公开课上,我们可以看到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忽视了教师指导作用的现象。那么如何避免出現这些问题呢?关键在于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的认识。

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思考

可以说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这一点,就没真正的个性化阅读。这点建议是针对那些形式化的个性化阅读提出的。在新课程的实践教学中,有许多老师还不能完全地放弃教材本位的思想约束,虽然在课堂上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陈述自己对文本的思考与体验,但是最后在教师做出总结时,却仍然把教学参考书或教学参考资料上的答案作为对文本的终极理解,这便是一种形式化的个性化阅读。所以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应真正地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如果能意识到这一点,在个性化阅读过程中老师考虑的就不会是结论是完美,而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思考是否得到了尊重,是否有他们的可取之处,个性化阅读才能得以真正的进行。

二、注重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

新课程中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引导作用,便会在个性化阅读中因过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敢想敢说,但是学生的感受肤浅、理解得不够科学,甚至出现错误的价值取向时,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便尤为重要。比如学习《下雪的声音》,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阅读作业让学生来自主选择:(1)摘录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2)欣赏了这篇美文后,自己写几个描写下雪的句子,也可以写一段话来赞美,也可以写几句小诗来赞美。(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有关资料,试着写一篇说明雪作用的短文。在这样的阅读作业中,既可以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

三、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个性化阅读中注重掌握阅读方法的运用,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能使这种过程变得更加高效。那么如何在个性化阅读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呢?首先,让学生掌握略读和浏览的阅读的方法,形成整体感知文本的习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指导学生抓住以下几点完成这个过程:(1)读完文章后应该知道写了什么内容,表达的思想、观点是什么。(2)找出文中精彩、内涵丰富的语句。(3)能写下对文章的感受并提出疑问。可以说做到这几点,应能基本理解了文章的重要内容了。其次,是让学生掌握精读的阅读方法,形成欣赏,评价文本的习惯。目的是让学生能在阅读中注重阅读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通过关注以下几点形成这种习惯:(1)品悟作品中语言的美。(2)感受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美。(3)领悟作品内涵的美。(4)体会作品中艺术表现手法的美。(5)对作品的知、情、义有自己的体验、思考和评判。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的方法和习惯应是长时间培养的结果,而不是短时间速成的状态。

四、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论中提到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需要这样,个性化阅读过程中更需要渗透学生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加全面地落实新课程的思想理念。“鉴赏能力的重点要求是感受、品味、领悟、体验、思考。”感知和理解是所有阅读的基础。也就是对作品写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感情、写作意图能够把握和理解。在进行学习指导时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要有目标性,比如阅读后能感知的作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而写。再者指导学生要有选择性,比如对一些关键的词句应有所选择的勾画下面。品悟、体验、思考也就是是对作品从内容到表达的深入品味、体验、分析、判断。在培养学生与之相关的阅读能力时应注意。(1)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这种能力的形成应呈现不断提升的状态,比如在初始阶段只要学生对作品的形象、情感、语言有所领悟即可,而随着能力的不断提高,则要求能用一定的标准审视、评判作品。(2)持续性。鉴赏、评价的阅读能力常常会通过学生通过新旧体验的联系,并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作用为标准的,把作品和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形成的,所以在培养鉴赏能力时有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俞芳.研究网络学习环境,促进阅读个性化.

[2]局文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猜你喜欢

个性化阅读阅读方法小学语文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鱼·渔·喻:教学的三重境界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