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5-30王万强张俊芳陈国金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3期
关键词:综合实训工程训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王万强 张俊芳 陈国金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工程教育培养目标与教学方式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卓越工程计划的“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体系,在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建立了校企合作式“卓越计划—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结果证明,该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训练;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50-02

一、引言

在国家积极开展“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高校本科教育如何积极改革创新工程教育模式,设计创造高端工程训练体系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建设放向。有专家指出,面向实际工程开展工程教育,可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还有助于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成果检验,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最终促进专业发展中产学研的结合,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基本途径[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改革思路,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于2014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工程教育的目标规划以工程训练中心为依托,完成具有新产业技术背景的智能工厂实验中心规划布局建设,融经管人文艺术,含未来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和结构精华,机电管控一体化真情实景训练,综合训练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全面工程教育和“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为目标,秉承我校“电子信息和经营管理”的办学特色,以现代制造业的“信息、智能”为特征,以机电管控等多学科综合训练为特色、以工业4.0技术为纽带,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在实验教学系统和校外实践基地基础上打造“工业化、信息化”(简称“两化”)深度融合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高地。

二、教学理念与改革思路

中心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目标为导向的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夯实学科专业基础,加强学生对学科专业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学习,围绕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能力和素质为先。实施“3+1”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心的建设紧紧围绕学生为主体的思路,注重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具有两化融合特色的能驾驭未来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卓越工程师。

图1为中心实验教学改革模式的简图。可以看出,中心教学模式[2]构建了以机械设计制造综合知识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综合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整个体系包括了认知训练、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训练,突出学生“三创”训练,形成了一套具有现代制造背景和特色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体系。

三、综合实训教学体系

中心的实验平台分为专业实验平台和综合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主要满足机械工程相关专业的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平台是基于工业4.0的智能制造技术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

实训体系强调结合“机电一体化”和“管控一体化”复合型学科,突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在学生培养中融合了基于工业4.0的教学理念。中心除了常规教学手段外,还采用项目与竞赛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由中心、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杭州市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举办的全体学生参与的机械学科竞赛,积极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四、综合实训“卓越计划”的实践与应用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必需具备以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3]:系统地掌握数学、工程科学技术等基础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社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专业精神以及企业家的敏锐性;能够在越来越依赖于复杂技术系统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工程师所必需的素质。

2.培养模式与实践。我工程训练中心的“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采用校企合作实行“3+1”教育教学模式,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良性循环。目前,与工程训练中心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企业达20余家,图3展示了人才培养的主体框架。通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这些高新技术企业输送了很多高端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院校工程训练“综合实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并进行了“卓越工程师”综合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致谢:本文得到了浙江省本科院校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助,特此感谢。

参考文献:

[1]冯治诏,刘龙龙,陈卓,黄启珍,竺雅莉.基于CDIO的工程管理实习基地建设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165-170.

[2]陈国金.现代制造业育人模式研究及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5,(4):147-149.

[3]王万强,等.面向“卓越计划”的伺服控制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10):5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训工程训练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基于AHP的高校工程训练成绩评定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机械类专业工程训练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个性化工程训练教学服务平台设计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