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6-05-30魏忠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动性

魏忠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热点,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途径。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素养,是在生物实验课当中应具体实现的目标。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联想求异性;自我独立性;主动性;多向变通性;综合概括性

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大多是教师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来验证前人得出的结论。学生做实验也主要是按照教师规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种单一的实验教学形式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实施新的实验教学活动。

一、改革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联想求异性

创造性思维的联想求异性,是指思维的求异性和丰富的想象。在探求问题、寻找答案时,不苟同于传统的或习惯的思维方式,往往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按知识的重演律,重新品味前辈获得这些知识的最精彩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最后再由教师加以讲解和评论。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接受了胆略、意志和思维方法等的全面锻炼。培养了创新思维,很好地把继承和创造结合起来。

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如“水分代谢”一节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可改为学生实验,让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去做,将其他学生再分成几组,分别作以下探究过程:将半透膜换成全透膜怎样?将半透膜两侧均加入同种溶液又怎样?通过分组探讨,再将得到的实验结果汇总,自然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实验过程,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

创造性思维的自我独立性,指探究问题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不人云亦云,具有独创精神,能运用与众不同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产生新结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理论,都是前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得出的结论。学生不去实践而只注重理论,就不能体验前人所经历的“怎么知道”和“知道什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手、脑并用,即使实验结果不正确,也不能表明一无所获,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手脑的结合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同时也得到态度、意识、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可能会有其它新发现、新收获。因此,成功的实验不一定是得出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参与和体验了探究过程。例如,在探究“酶的专一性”这个实验时,可打破教材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独立完成探究活动,根据他们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假设,各实验小组自己选择所需的实验用具,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观察得出结论。这种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并在探索中不断地得到加强和巩固。

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

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是指探索创造性问题积极主动,思维活跃,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甚至达到着迷的程度。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具有创造性的,他们是喜欢创造的,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具有与莎士比亚、牛顿、袁隆平等大师一样的潜能。花季年华的中学生生来求异,不愿像鹦鹉学舌那样,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当临管者、说教者,而是充当引导者。引导学生的实验,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教师除了提示学生注意有毒的或易燃易爆的药品外,其他方面一律让学生先去尝试。

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与学都以学生为中心,对于生物实验课,课堂演示自然是少不了的。因为不论学生课前如何地去预习研究,对于真正的实验操作以及操作的规范性还是要亲自尝试才会有效果,但是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做传统的演示,那么,本应该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永远只是“旁观者”,只能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假如能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到课堂演示中来,那么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我们以“新陈代谢与酶”这一节课中的演示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为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调动同学们,分组与教师一起做实验,老师通过讲解和指导实验,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操作,同时,密切注意同学的操作是否有误,如发现有误,教师就可以根据此时现成的例子加以纠正,并趁机教学生如何正确操作,以及本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一节课下来,效果往往比单纯的教师演示教授要好。如显微镜的使用(观察植物的细胞),大多数学生都用自己准备的叶、头发、手指等放在载物台就开始观察,学生很快就发现什么都看不到,议论纷纷。这个时候教师及时给学后纠正错误。这样,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此外,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互相帮助,讨论,甚至争论,然后教师再引导,使学生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进步。

四、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变通性

创造性思维的多向变通性是指多方位、多因素、多变量地考察问题,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把实验课程的安排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学生自我小结,课下完成实验。这样课内外交织、活动内容多而不乱,这样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实验结束后,对实验重点、难点、注意事项、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等内容不能晴蜓点水,一代而过。应认真组织并引导学生去讨论。通过讨论,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能把知识融会贯通,又能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五、开展独立的实验设计,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性

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性是指把获取的知识,观察和积累的经验,通过综合、概括、整理形成新的科学成果,科学理论或系统规律。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开展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性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广泛阅读材料,扩大知识视野,触发创造灵感,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如开展花卉栽培,动物饲养等。学生在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经验,总结结果,撰写科学小论文。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一项综合工程,这个工程是相当复杂的,但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注意方方面面的结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得到最优化发展与提高。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于生物实验来说,观察、活动、实习、调查、实验等方式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最好渠道。

猜你喜欢

主动性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实施策略
趣味教学,让小学生爱上英语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