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机制研究

2016-05-30张琳

科教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机制研究高层次人才校企合作

张琳

摘 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程度的加剧使得社会对人才的关注空前高涨,尤其是高素质高能力及高水平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最为迫切,作为流动的资源,如何实现高层次人才价值的共享与实现是最基础也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因此构建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机制被提上议程。因此本文主要针对高层次人才校企共享机制进行研究,探讨当前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的有效出路。

关键词 高层次人才 校企合作 人才共享 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01

Research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Sharing Mechanism of High Level Talents

ZHANG Lin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The adv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informationization degree aggravated social concern for talent is unprecedented, especially in high performance and a high level of high level talents the most urgent needs, as the flow of resources, and implementation of how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high-level talents is the foundation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so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 level talents and sharing mechanism on the agenda.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high level talent and enterprise sharing,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ive way to share the high level talent resources.

Keywords high level talent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alent sharing; mechanism research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实现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则是满足高层次人才缺口的最佳尝试。人才共享机制作为是新时期的人才输出与培养产物,在构建初期必然存在认知、制度及执行上的问题,这些既存问题作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构的阻力备受关注。①只有做好针对性与操作性的兼顾,做好现实性与前瞻性的统筹,做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兼顾才能实现人才共享长效机制的优势发挥,实现人才培养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的融合,为高层次人才优势的发挥提供有效思路。

1 金华地区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实施现状分析

金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在高层次人才需求方面十分迫切,而以金华地区为例研究人才共享机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一手资料,以期在探明当地高层次人才培养现状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指导策略。为最大限度做好高层次的人员流动与服务对接,浙江金华每年都会组织大型校企交流洽谈会,为高层次人才的流动与需求互补提供对接的平台。但缺乏对交流会的正确认识与科学规范管理,这些洽谈交流会往往流于形式,后期实际功效并不明显。企业缺乏优秀的管理与科研人才,而高校师资队伍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与经验明显不足,企业与学校之间并未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流动机制。以2016年5月份在金华地区举办的校企合作洽谈会为例进行说明,参与学校与企业数目在1200家以上,但是累计达成合作次数则仅为575次,②建立合作培养基地仅为80个,这些数据直接反映出我国高层次人才对接的窘境,因此做好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研究具有现实必要性。学校人才的培养与独立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发展背景契合,只有在借助行业与企业的产业优势基础上才能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因此校企之间建立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也是实现自身师资队伍建立完善的有效途径。金华地区的校企人才共享合作局限于地方院校为企业提供有限的教学资源,而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更侧重于学生层面的培养与指导,对以教师专家为导向的高层次人才共享关注不够,双师结构建设不理想,因此当地建立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金华校企共享高层次人才制约因素分析

(1)校企对高层次人才的吸纳力度不够,校企双方互动联系不够密切。纵观当前金华地区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实施情况,首要问题是校企双方在高层次人才吸纳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其一是传统理念的影响导致校企合作碎片化,成为阻碍人才吸纳的关键因素。校企间的高层次人才共享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前提,但是当地校企间的合作项目仅仅是基于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形式单一,连贯性不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尚未被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企业的产业研究意义也不明显,导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欲望不强。其二校企合租短期化的教训挫伤了高层次人才共享的热情。校企之间合作利益把握不准,部分合作多是高校教师因为“面子”拉来的“成果”,③加上这些项目缺乏实地考察往往半路夭折,校企合作短期化成为不争的事实,严重挫伤了两者的合作热情,限制了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建立。其三校企合作不少项目的流于形式导致高层次人才的反感,企业中的优秀人才不愿意到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则觉得在企业实习是浪费时间并且存在深入一线的抵触心理,最终导致企业与学校之间在高层次人才共享方面始终难以步入正轨。正是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校企高层次人才吸纳存在困难,共享难以实施。

(2)缺乏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的平台与渠道,人才共享实施难度大。要想实现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共享关系,关键在于高层次人才共享平台的建立与渠道的疏通,而政府在平台建立与渠道疏通中起主导作用。我国政府相较于发达国家对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的关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平台没有得到政府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引导。基于当前校企高层次人才合作实践来看,部分院校虽然与当地企业建立了合作关联并创新订单合作、校企共训等人才共享模式,但是政府组织协调优势的缺失使得行业组织引导不足,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缺乏后期的监督与评价,一定程度上制约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校企双方基于自身利益往往联系不够深入,当彼此缺乏制度化的利益诉求与现有的共享平台利益诉求存在冲突时往往导致原本建立的校企高层次人才合作关系破裂,在失去利益支撑后难以实现高层次人才的共享。其二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具有很强的临时性与非常规性特征,校企双方缺乏人才共享合作共建的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固定的交流与互动平台,使得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临时性特点更加凸显,最终导致校企无法显示高层次人才共享渠道的流畅,学校与企业间难以最大限度实现优秀人才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由此产生的恶性影响将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到后期的合作与洽谈。综上所述,必须注重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渠道的疏通,建立人才共享与合作的平台,最大限度发挥政府的中介引导作用,加深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的进程与联系,政府运用学校的教学平台及制度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的实训优势优势,建立真正服务于校企的高层次人才共享交流平台,实现双方高层次人才利益诉求的最大满足,以此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合作。

(3)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运行机制缺失,难以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衔接。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是在企业与学校之间实现高层次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双向流动模式,必须以规范的制度为依托,为双方的合作与人才的共享奠定基础。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欠缺成为阻碍校企高层次人才合作的关键因素。从学校方面来说,金华部分高等学校办学时间短,学校内部建设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多表现为内部管理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与当前市场管理需求的不匹配等,在企业对其输入高层次技术人才时难以有对应规则与制度开展技术人才的教学优势发挥,在引进优秀技术人员之后往往流于形式,实际教学指导意义难以真正发挥出来。加上学校在办学方面灵活性不足,很容易导致校企高层次人才对接失误,挫伤高层次人才的共享积极性,最终优秀技术人员不愿意参与学校教学,而高校教师则不愿意深入一线。从企业层面来说,企业对高校管理制度与教育模式了解不多,在输出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时往往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引发高校人才培养的误区。企业本身属于经济组织,利益的获取是其生存发展的前提,而其管理制度更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与资金的快速回笼,④与学校的无利益性本质相抵触,并衍化为管理制度上的对接失误。综上所述,我国金华地区要想实现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必须打破两者管理的隔绝与孤立状态,彼此做好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加强彼此的关联与交流,从而确保制度的合理衔接,为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奠定制度基础。

3 金华地区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构建策略

(1)政府层次做好激励引导,为校企人才共享牵线搭桥。基于当前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贯彻实施中的重重阻力,理应发挥政府的中间引导作用,在发挥政府职能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共享,实现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资源共享。首先政府可以发挥政策优势,借助政策的强制约束,让企业与学校之间加交流联系,明确双方在当地高层次人才共享中的职责与义务,明晰校企双方在合作中的利益关系等调动校企双方高层次人才共享的热情。其次加大对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扶持,通过资金帮扶为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机制实施注入活力与动力,对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成果优异的单位进行表彰与奖励,树立地区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的典范,从而带动当地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的热潮,让当地校企都参与到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建立与实施中去。再次,做好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管理机制的建立,为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以政府为引导建立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组织管理委员会,明确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实施规则、运转模式及评价方式,以制度为外在约束,确保高层次人才的合理有效流动。最后政府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共享理念与机制的宣传引导,主要面向高校与企业,将高层次人才共享的合作理念深入人心,获得一定的社会认可,让校企充分认识到高层次人才共享对教学开展、人才培养、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方面的现实优势,让校企摒弃错误的观念,从校企合作不理想的阴影中走出来,以更加客观理性的心态去看待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问题,让企业技术人才真正助力教学实践,让高校教师为企业带去创新动力与灵感,实现人才共享的基础上创造校企共赢。

(2)学校建构开放管理体系,疏通高层次人才共享渠道。对于学校来说作为与企业性质不同的社会组织,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价值取向都存在与企业相悖的可能,必须打破既定思维,积极建构开放的管理体系,为高层次人才的流动疏通渠道,提供共享平台。首先做好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推动教学改革,注重优秀教师的培养选拔,注重教师实践技能的考核,以课程对实践技能的侧重带动教师参与一线学习的热情。其次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机构,建立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构组织,以校园为导向以企业为目标,做好学校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资源整合,让人才共享从尝试走向日常化。再次做好教学管理形式中的创新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信息管理技术实现远程操作与共享,通过虚拟模式及视频演练等新型教学方式实现校企间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互动,共同在线就技术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提升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一定意义上的高层次人才共享。最后要注重人才流动的引导。鼓励优秀教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以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让高层次人才共享潜移默化地实施。人才流动鼓励引导与职称评定及工资福利联系起来,并与企业合作建立产业科研基地及创新园区,为优秀教师提供科研创新实践的软硬件设施,让教师在完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提升技术攻关与社会服务能力的切实提升。

(3)企业树立科研的利益观,注重对优秀人才深造培养。对于企业来说,也应充分认识到加强与学校高层次人才共享合作的现实优势,充分认识到优秀人才对技术的创新提升及经济推动作用。一方面企业要重塑利益观,对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的优势作用有着清晰准确的认识,在利益的牵动下主动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去。企业在高层次人才的共享中可以获得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资源供给,并且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是企业服务的本质属性回归,可以为企业的创新注入活力,将创新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市场先机的把握,实现企业市场优势的凸显。⑤另一方面加强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是企业实现技术优秀人才再培养的关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单纯的技术人员只有在完善理论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向管理层的转变。而实现转变就需要在学校的环境中去做好科研的学习研究,企业优秀人员在参与校园教学宣讲的过程也是自身学习的过程,在与优秀教师的切磋交流中增强自己的学科理论认识,在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互动中激发技术创新的灵感,这一过程实现了自身素质与理论知识的提升,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管理人员。因此企业方面在正确认识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优势的基础上,主动与学校合作洽谈,有效推动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与交流。

(4)政府、学校、企业三方支持,撑起人才共享的蓝天。在论述政府、学校及企业在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建构中的利益关系与责任后,必须注重三方的协调衔接,做好三者和谐共享,才能确保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顺利实施。如图1所示,政府应做好牵线搭桥与第三方引导,通过适当的资金帮扶与有效的政策引导,奠定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外在基础,做好外在氛围与环境的营造。政府作为学校与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也是自身职责要求,借助高层次的人才交流共享可以发挥当地人才资源优势,以科研带动经济,促进当地发展,推动当地文化建设。学校与企业高层次人才合作的基础是基于双方的利益,学校通过专业技术企业骨干的引进,可以丰富教学,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联性,人才的培养针对性更强,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引导教育,鼓励教师向企业技术骨干学习,积极弥补教学上的不足,创新教学形式,做好人才共享校园层面的建设。而对于企业来说,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必然促进产品的创新,科技推动生产,带动市场先机的掌握。企业作为与学校截然不同的场所,在与学校科研人员的交流中可以实现自身设计生产局限性的突破,从而做好生产的动员。学校与企业作为高层次人才共享的核心体,只有做好自身利益的解读,基于长远发展做好双方协调配合,才能在政府的帮扶下做好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的建立。

4 结束语

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是人才资源共享理念的校企延伸与体现,是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的途径之一。本文以金华地区的校企高层次人才共享机制实施研究为基础,在剖析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政府、学校及企业三个层面论述其在高层次人才共享中的职责,为金华地区校企高层次人才的共享机制实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基金项目:金华社科联2016年度课题“东阳市文化旅游人才的EAP (员工帮助计划)激励研究”(项目编号:Y178)

注释

① 陈银燕.“校企共建双聘”人才共享机制:高职院校“双师”队伍建设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11:61-63.

② 徐锋.关于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的构想[J].教育与职业,2007.18:54-55.

③ 骆达荣.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大学教育,2013.11:78-79.

④ 胡娇阳.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中的师生资源共享平台的建构[J].时代教育,2015.1:15.

⑤ 肖云林.校企互动 实境育人——基于共享校企资源的人才培养模式[J].学习月刊,2007.16:115-116.

猜你喜欢

机制研究高层次人才校企合作
等职业教育的高教性及实现机制研究
领导—成员交换的理论阶段、维度划分和机制分析
独立学院实习实训暨创新创业基地的运作机制研究
企业高层次人才评估指标机制研究
唐山高新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注重实绩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