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6-05-30周长美李立菊

科教导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高校

周长美 李立菊

摘 要 在全球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作为一种影响力较广的错误思潮,逐步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高校的重要责任。本文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10.003

The Research for the Influenc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ZHOU Changmei, LI Liju

(Heihe University, Heihe, Heilongjiang 1643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networking,the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 as the influential wrong thought is impacting and influenc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s step by step. Therefore, how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historical nihilism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state, society and university. This paper will research the influences,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rend of historical nihilism on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historical nihilism; ideology; university

1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

(1)宣扬“告别革命论”,动摇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信心。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党的执政失去信心。近代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为了实现国家独立、民族富强这两大历史任务,都努力尝试,但都宣告失败。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全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并对党的领导有信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建成小康社会。可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们党取得的成绩给予否定,散布社会主义必将失败的言论,混淆大学生的视听。所以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信心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污蔑传统文化,消解大学生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努力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仍然发挥着潜真实的、积极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和”文化、内向求善型思维、实事求是、实践理性精神,就是在当今社会需要继承、发扬光大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把中国传统文化统称为“落后文化”,认为这些“落后文化”不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前进。认为只有引入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才能救中国。很显然,历史虚无主义的真正目的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中我们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因此,高校部分同学受其影响,一度追求西方的所谓“先进文明”,抛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如果当前我们不能帮助大学生在眼花缭乱的现实社会中把握具有真正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那么结局只能是使一些大学生失去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由此导致国家的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因失去传统的根基而显得苍白乏力。

(3)歪曲党史国史,阻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我们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用全面的、发展的、客观的、联系的观点看待历史上发生的事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却是从唯心史观出发,按照一些人的特定需要任意选取某一段历史片段来分析,这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背道而驰的。当代大学生历史观正确与否,决定着他们对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当代高校大学生如果采用唯心史观看待历史问题,就容易产生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如果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以错误的历史观来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影响到自身的发展,还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走向。

2 历史虚无主义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大学生涉世未深,有很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对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注,同时对解决社会突出问题抱有很大期望。但是,理论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大学生在思想上也出现了困惑和迷茫。大学生正处在思想与心智的不成熟时期,往往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对社会存在的问题有不满情绪,这些不满使得部分学生对有别于政府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着异常的亲近感,所以,大学生也就容易受到它的影响。然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正是以“反思历史”等名义乘虚而入,契合了他们这一困惑和迷茫的心理。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影响教育功能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引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功能的发挥与它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有让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记在心中、脑中,才能达到思想引导、实践指导的作用。当前,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理想的效果还有差距,这就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学生进行渗透提供了适合生长的土壤。一是从教育教学的主体来看,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如中青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尤其是颇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比较少,个人人格魅力不足;低水平教育教学普遍存在,难以给学生较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等。二是从教育教学的形式来看,教师的一言堂还普遍存在,导致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三是从教育教学的内容看,过分注重政治性、理论性,反而忽视了参观考察调研等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四是从教学发展规律来看,课程内容安排与前沿热点问题衔接不好。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很难找到对应的答案,由此对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产生怀疑,还有可能误入歧途。大学与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当。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中小学政治课内容比较来看,部分存在着重复、割裂等问题,没有凸显出高等教育教学目标。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欠佳,进一步加速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传播。

(3)网络新媒体使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更加肆无忌惮。随着网络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使大学生更容易接触各类各样的信息,也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大肆传播提供了主渠道。网络信息复杂多样,良莠不齐,在大学生涉世不深、缺乏应有辨识能力的时候,就给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可趁之机。很容易养成他们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和偏听偏信,不利于自身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迎合其大学生心理喜好,编纂和杜撰出一些虚假的历史事件和歪曲历史人物。有时,部分学生在微博、朋友圈、QQ空间上,发表偏激的情感言论,偏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对事件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和平时受到了负面思潮的影响也有很大关系。带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网络文化有可能扭曲他们原先的正确的三观,使大学生要么表现出迷茫和困惑,要么表现出愤世嫉俗,甚至走极端。现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传播方式隐蔽化,总是围绕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隐晦地展开,潜移默化式的渗透,也和大学生年龄相符,语言上使用时髦语言、网络语言。

3 抵制与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对策

(1)提高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满足感,以根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滋生的现实土壤。一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我们惩治腐败的决心丝毫不能动摇。对于那些严重违法,严重伤害人民感情的干部,要毫不留情地惩处。我们不能让苏联亡党亡国的悲剧在我们的身上重演,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只有加大反腐力度,才能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二是要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深感祖国发展的美好变化。三是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渐縮小贫富差距。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实现人人平等。

(2)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不足,以增强高校学生抵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能力。首先,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材要进行逐步的完善。同时,也要帮助任课教师使用好教材,帮助大学生学好教材,使用鲜活实例、丰富而生动的语言编写教材。其次,任课教师也要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多下功夫。一是要注重师生在课上和课下的互动。课上安排讨论,课下安排学术沙龙、学术讲座,通过这些活动切实加深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特点、危害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课堂添加情景教学。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引导学生观看《筑梦路上》等优秀的影视作品,切身感受近代中国的苦难辉煌;深刻展现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历的“寻梦、追梦、筑梦、圆梦”之路,让广大学生切身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解决思想困惑,研究学生的实际问题。注重实践教学,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再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用更高标准、更严要求选用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应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时刻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最后,加强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力度,真正确保思政课在学校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3)对信息传媒加强监管,以割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途径。首先,加强国家公共网络监控系统建设力度。实际上,美国也有国家网络监控系统,对进出美国的每一封电子邮件进行内容扫描。国家相关职能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公共网络上社会舆情的跟踪监控,及时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新动态。组织专职人员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传播的网站和新媒体账号进行过滤,依照法律处理违反我们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

其次,建立具有时代特性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网站。一方面,在大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上发布国家的时事动态,让学生第一时间真实了解到国家的大事小情。另一方面,不能脱离大学生群体的现实需要。可以专门开创与大学生群体联系的模块,例如,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就业信息等。让部分大学生从悲观状态中走出来,重新立足当前,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新生活。

最后,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思政课相关内容的学习网站,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便捷的、优质的教育学习资源。高校也要注重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有关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内容、特点、影响、危害的专题教育,提高老师和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别力,只有这样,才能占领高校网络阵地的制高点,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

[2] 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意识形态高校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