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龙胜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对策研究

2016-05-30贲吕贤黄丝雨滕志朋

文化产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龙胜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贲吕贤 黄丝雨 滕志朋

摘 要:龙胜各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越、风景优美,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是一个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业的县城。龙胜发展旅游业可以推动生态保护,带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提高龙胜县在全国以及世界上的知名度,为龙胜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旅游产业对龙胜经济的影响深刻,如何将龙胜旅游资源与文化内涵进一步开发,壮大龙胜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龙胜旅游业的发展层次 ,提升旅游经济效益 ,对促进民族县域旅游业及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龙胜;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对策

龙胜各族自治县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保留了很好的少数民族风俗礼仪,保护了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而且龙胜县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各民族融合较好,同时多民族相互交错。为龙胜县的旅游文化的孕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龙胜是桂林市早期发展旅游业的县城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20余年。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龙胜旅游持续发展重要举措。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文化特征

(一)富于区域特色的自然文化

龙胜位于桂林市西北部,山峰林立,河流众多,“九山半水半分田”正是龙胜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降雨量充沛,气候舒适宜人。优良的自然条件为龙胜旅游提供了一个原始的生态旅游平台,龙胜境内有盘旋山腰的龙脊梯田,精巧别致的矮岭温泉;有一望无垠的南山牧场和养生度假的彭祖坪自然景区。此外龙胜特有的自然文化与人文景观让龙胜在旅游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龙胜县民族主要以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为主,常言道:“无山不瑶,无林不苗,无垌不侗,无水不壮”,并且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少数民族风俗礼仪和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存。

1、龙胜的苗族主要聚居于伟江乡、马堤乡一带,这里苗族节日仪式繁多,每当举行之日人们必定载歌载舞。芦笙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歌舞形式丰富多彩。节日上苗族的男同胞们多用布包头,妇女的服饰则比较讲究,总是盛装出席,搭配苗族姑娘们喜爱的银饰、银圈,极其精美。

2、侗族人民凭借辛勤劳动创造了侗乡文化的繁荣,在侗乡文化中风雨桥、鼓楼与酸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风雨桥为侗族人民休闲娱乐、遮风避雨提供了舒适场所;鼓楼则是侗族人民举办集会、节日庆典、商议大事的地方,是侗族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而酸则是侗族人民的美食主调,俗话说“侗不離酸”,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和正月初六分别在地灵侗寨和广南侗寨举办百家宴,侗家风情全民同享。

3、壮族人民喜清净整洁,多依山傍水而居,主要分布于龙胜沿河沿江一带。他们最喜爱的休閑方式是对歌、饮酒,自酿水酒是宴席的镇桌之宝。其服饰比较朴素简单,妇女常穿白蓝色服饰,男性着黑色布衫。龙胜壮族地区的旅游开发较早,民俗文化旅游较为完善,因此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4、龙胜瑶族分红瑶、花瑶、盘瑶三支,红瑶文化占主要部分。红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以好着红色衣衫而出名。其妇女自古有储长发的传统习俗,红瑶嫂头上的盘发从结婚伊始留至今,象征着红瑶嫂的富贵美丽与瑶族妇女生命的茂盛吉祥。黄洛红瑶寨是展示红瑶民俗文化的主要瑶族文化风情景区,以红瑶妇女长发打造出来的“天下第一长发村”品牌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

二、龙胜民族文化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旅游开发现状

1、现存旅游景点

龙胜目前以龙脊梯田、矮岭温泉为核心,以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为辅线。龙胜知名景点以龙脊梯田景观区、温泉旅游景区为代表,南山牧场等则属于初步开发景区。此外龙胜加大对民族特色村寨的扶持力度,鼓励各寨发挥所长,展示独有风情,广南侗寨、坳背壮寨以及牌坊、金车、勒东三大农家乐便是成功的案例。自此龙胜形成以三大景区为主线、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为支点的特色风情旅游路线。

2、旅游开发现状

(1)地域民俗风情旅游景点

龙胜利用本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的优势开发了一批少数民族风情点,以金竹壮寨、平安壮寨、黄洛红瑶长发村最具代表性。这些村寨因地制宜将本地民俗文化与旅游融合,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在全国乃至世界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2)多彩的民俗节庆日

龙胜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形成了各民族大集中、小分散的聚居格局,各民族始终保留民俗节庆的原始风貌,有“五里不通风,十里不同俗”之说。壮族“三月三”对山歌;侗族的“祭萨节”、“广南鼓楼文化节”;瑶族的“盘王节”、“打旗公”;苗族的“赛芦笙”等。这些民族特色节庆,既是对龙胜民俗文化的有效保护,又能吸引游客实现本地旅游创收。

(3)各式旅游商品

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产业的附带品,是一个地方旅游文化的代表,也是宣传龙胜旅游文化产业的窗口之一。景区内的民族特色商店不仅出售村寨自产茶酒、果蔬等特产,银器、瑶族服装等民族饰品更是琳琅满目,更有店面专售龙胜特有玉石—鸡血石。凭借这些旅游商品将龙胜的名声推广开来。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特色村寨过程中村民参与度不高

第一是利益分配不均造成的,在景区规划经营过程中,村民极少有发言权和参与权,资源与利益分配不协调致使村民建设旅游项目的积极性减退。第二由于项目的进程过快,政府对于村民的房屋改造、卫生环境改善方面投入的资金相对不足,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导致村民心性不统一,没有凝聚力。

2、现代文化对民族民俗文化的冲击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为迎合各国各地的文化思想以及一些生活习惯,本地民俗文化在无形中被同化冲淡。比如长发对于红瑶妇女而言最为珍贵,平日不会轻易示人,如今的“商业长发”只要收费便可随意触摸,这些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民俗的价值与意义。

3、旅游开发项目单一,开发层次浅

龙胜旅游目前以龙脊梯田和温泉为主线,民族村寨为辅的形态组成了龙胜旅游产业。经过实地调查发现,游梯田泡温泉占据了游客资源的大部分,而近年开发的民族村寨及农家乐旅游仅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简单改造,整体措施并未完善,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这些极大弱化了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降低了龙胜整体的旅游效益和龙胜旅游的影响效力。

4、忽略本地特色民俗,削弱旅游文化内涵

龙胜有苗、瑶、侗、壮四个主要少数民族,现今以平安壮寨、黄洛红瑶长发村为代表的壮族、瑶族两地民俗文化开发较好。其他已开发的民族村寨盲目新建房屋,开发人造旅游,外表装饰仅单纯模仿,本地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民俗资源没有挖掘出来,容易造成视觉上的同化,难以让游客感受到此民族村寨独有的民俗文化和生活氛围。

三、龙胜民族文化旅游的产业化发展及对策

(一)整合原有旅游项目,力求产业化升级

1、优化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的模式

民俗文化旅游是民族地区的根本,在保护现有民俗文化旅游基础上,综合考虑旅游整体发展方向,开发出龙胜旅游新的发展点。通过实地考察对比,根据村寨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出“一村寨一模式”的独特风情。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村的过程中要注意选择民族特色较强的村寨,才能让游客感受到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满足游客对民俗文化旅游体验的心理。

2、旅游项目整合

(1)旅游线路的整合

龙胜旅游路线主要分为两条—龙脊梯田景区和温泉景区。将龙胜具有特色的、趣味的、非物质遗产的整理出来,设计出具有民俗内涵的旅游路线。将龙胜旅游路线资源细分为:龙脊梯田风景区路线;温泉景区+泗水民族乡民俗路线;彭祖坪生态旅游路线;南山牧场观光路线;花坪国家自然保护区+红玉原乡游;侗乡民俗风情游。并将红色旅游景点融入相关旅游路线中,让游客体验龙胜民俗风情的同时,又能缅怀先辈。

(2)乡村旅游整合

龙胜旅游与民族村寨有着密不可分关系,民俗根植于民间,要充分利用龙胜原有的乡村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将其融入现有的旅游框架。现在龙胜县政府大力支持乡村发展,基本实现了公路“村村通”。正是利用这乡村通公路的发展潜力,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有计划,有重點分批次的把乡村民俗文化逐渐推广出去。

3、发展生态旅游

龙胜全县森林面积1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7.12%,全县生态环境较好。龙胜处于生態良好大环境下,应充分利用花坪国家森林公园、彭祖坪生态区、南山牧场观光区、西江坪原始森林等生态资源的支持,创新生态旅游项目,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合理规划生态旅游路线,进一步开发生态旅游。

(二)完备产业相关条件,争取可持续发展

1、政府加强引导、推动作用

龙胜政府是龙胜县旅游产业开发的引导者、调控者和强有力的推动者,在以龙脊梯田景区、龙胜温泉景区为核心的基础上,政府部门应当深度挖掘开发龙胜特色民俗,引导村民保护民俗民风,投入资金建设特色民族村寨,加强对外宣传龙胜特色民族民俗风情。

2、加强生态保护

保护生态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对于龙胜而言生态是旅游产业的基础,在开发新的旅游点也要注意保护生态,以生态思想为主导,建设旅游度假养生基地。生态度假旅游,是一种发展前景广阔的模式。

3、加强民俗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需要世代相承,民间艺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活宝,政府应该加强对艺人的关怀。同时要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可从教学中穿插民族文化、安排民俗课程。对返乡务工人员的引导与培养,组织规范的艺术团,让他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传承民族文化。其次,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由于现代化的冲击,一些民族地区未能保存民族服饰。必须要加强保护民族服饰,才能让民俗文化旅游原汁原味。

4、增加旅客停留时间

在旅游发展中,游客在旅程中停留的时间长短对旅游地区的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赢得游客的关注需要注重口碑的积累,必须要加强旅游产业建设。一从龙胜交通为出发点,公路就是龙胜旅游的生命线,加强公路建设与维护,现正值“桂三”高速公路建设,届时龙胜与外界联系的速度将会增快,龙胜将会迎来旅游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高峰。二是加强旅行社、景区接待的服务质量,加强游客在龙胜的旅游体验。

5、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

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是关乎龙胜旅游游客接待量的重要指标,是让游客对旅游是否满意的重点之一。由于龙胜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较少,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少。现正值西部大开发加速阶段,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旅游的支持,多争取资金,建设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从软件上完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蒙永惠.龙胜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2,04:19-23.

[2]唐晓云,闵庆文.农业遗产旅游地的文化保护与传承——以广西龙胜龙脊平安寨梯田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21-124.

[3]徐赣丽.民俗旅游村的政府管理刍议——以广西龙胜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02:22-27.

[4]谭宗梅.推进龙胜县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探索[J].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13,04:18-21.

猜你喜欢

龙胜旅游资源民族文化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