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

2016-05-30朱一帆

大东方 2016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朱一帆

摘 要:计算机公共课是高校教学重要公共基础课,意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发展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综合人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在近年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以及师生交流互动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进入教师视野,并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师生互评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課堂教学重要的组织形式,在各学科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能够极大缩小学生间的差距、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主动权,提高计算机教学效率。本文针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进一步分析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组织教学的意义及形式,以期丰富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

一、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一)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现状分析

1.整体情况概述

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指的是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意在普及计算机基本技能,是信息时代发展下的必然设定。近年來,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与各行业的普及,加之学校扩招下的教学实力的增强,都推动着计算机公共课有所发展——重视程度的加强,投入的增加。整体而言,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面临着发展的机遇[1]。

2.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计算机公共课是针对全体高校学生的。高校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地域、家庭,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也有所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一般情况下,来自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接触计算机相对较早,计算机基础也会相对较好,而来自于一些偏远地区或者经济基础较差的家庭的学生,计算机基础也会相对较弱。具体到每个班级,这样的差距则会明显的形成一定的班级分化[2]。

3.对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在当前高校发展中,尽管在意识上已经认可,但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着不足。在教师方面,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是公共课程,教师安排多数都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的,在教的“多与少”的问题上需要拿捏,面对大量计算机基础课程,有些教师从内心中就会产生轻视心理。在学生方面,高校学习中学生更加关注到自身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且多数为考察的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远不及专业课及需要考试的内容[3]。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具有积极意义,这是经过理论与实践验证了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均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内,有些学生计算机基础好,成绩强,有些学生基础弱学习差,通过合作,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交流起来较与教师轻松,能够更为轻松的进行交流互动以及成长。

二、小组合作学习在计算机公共课中的运用分析

(一)合理分配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小组的划分,小组的划分必须是以分层为基础的。所谓的分层,相较于分组则更为细致,明确规定了小组内的成员必须是由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组成的。通常情况下,一个小组的成员,要包含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既要有基础好的学生,也要有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只有这样的组合,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事实上,更多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选择分组,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具小组认同感。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展开的前提,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学生每次完成任务之后,小组也要提交成员的分工表,作为考核的内容之一。

(二)教师的讲解及任务分配

在运用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对课程进行讲解以及对上一次任务进行总结。在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一些理论性的知识以及在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讲解给学生,然后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任务分配给学生,给学生限定期限内完成。这是一节小组合作学习课程的讲解过程,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掌握者更多的主动性。例如,将理论知识的预习教给学生在课下完成,在课堂时间进行实践,并且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与教师产生沟通。

对于教学任务的分配,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设计,可以是普遍性任务,也可以是项目性人物。在普遍性任务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出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任务,任务带有一定的挑战性与层次性,需要学生动一下脑子完成,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使学生乐在其中。项目性任务则是设定不同难度的任务,由小组自主选择,当然与之相对应的学分奖励等都是不同的。

(三)改善以往的教学评价

在传统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多数是高效的公共基础课,以考察为主,没有考试环节。加之计算机课程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且更侧重于实践,正因如此,为计算机课程的考核留下的问题,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计算机教学评价环节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评价留下了依据。首先,每次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加之教师要求小组在完成任务上交总结报告,然后标明每位组员都具体的做了哪些情况,这样即使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不甚了解,也能够在评判时有据可依。其次,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总会有些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能够帮助其它组员共同进步,这样的学生在一个小组可以起到核心作用,在教学评价中自然分值会高许多。

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小组合作学习还为学生间的小组互评以及师生互评提供了机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学生与教师也可以进行互相的评价,这样可以增加师生的互动,是小组合作学习对计算机公共课评价体系的建设。

三、结语

在高校计算机公共课中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从一个长远的方向上看是顺应新课标发展要求的,并且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及计算机能力,但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仍然需要教师做出探索,以求更为完善以及适合自己所带班级。

参考文献:

[1]周俊.论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教育科学,1998,12(3):56—57.

[2]李亚玲、王东杰.本科生导师制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9(4):24—27.

[3]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19.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探析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