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教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2016-05-28李亚军

考试周刊 2016年36期
关键词:类比思想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李亚军

摘 要: 年轻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一题多解,类比推理,发散思维,切实可行的教法摸索和学情指导,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灵活新颖的教法探求和灵活扎实的学法指导,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关键词: 一题多解 类比思想 发散思维 教学方法 思维灵活性

我校是一所省示范性高级中学,具有地理位置优势——有很多北京做生意的全国各地生源流入我校,数学学习成绩在高一成了分水岭。升入高中以来,一些学生数学成绩骤然下降,分析原因,初中数学学习注重单调、机械性的记忆,单一的模仿、复制的方式应用较多,无法应付高中多变的课堂,面对知识的灵活多变,原来的学习方式被淘汰。课堂上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成了重中之重。学生也期待着数学问题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会一类,通一片的好效果,那么如何在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呢?真正数学有了思维,而不是模仿,才会有根基,那份根基才不会生长在沙土之上。

一、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提高思维灵活性

数学课堂上,有资历的老教师们沿袭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年轻教师受到知识、经验、传统等方面因素的多重束缚,就题论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难培养起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可以大大提高思维灵活性。数学问题的角度不同,条件相同但问题不同,思考方式也就不同,解答方向也大相径庭。即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问题情境发生变化后,学生数学思维品质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公布答案,用自己一成不变的思维束缚学生灵活的思维。学生对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思维角度不同,我们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尊重学情,因势利导,不能喧宾夺主。年轻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为依托,变换角度,把一题多变变得有意义,变得可实施,变得精彩,变得实实在在。

一题多解,可以在课前布置安排小组活动。三四个小组课上展示同一题,发挥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学习能动性,课上再安排学生即时发表个人见解。年轻老师应该尽量做到有备而来,对各种问题的不同做法适时进行点评。只有具备课下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才能在课上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需要丰富、深厚的数学知识作为基础。再对各自方法横向总结,纵向点评,做到学有所得。通过一题多解,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知识版块有更深层的认识。

二、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用类比思想促进课堂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年轻老师容易因为教学经验不足,对学生应该掌握的概念、定理、公式想当然,觉得讲过就一定学会。课下作业只判对错,课上对学生的错误没有进行分析,即便分析,也没有分析到位。不重视教学细节,不知道从哪里引导学生,可以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类比,同类错误进行对比,抓住问题本质,对错误要分析到位,分析为什么错,错在哪里?错因是对题意理解不足,还是基本知识的欠缺,还是隐含条件挖掘不够,还是解题思路的偏差?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类比思想在课堂中应用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使课堂真正高效起来。以必修一指对函数的教学为例,定义域和值域的互化。函数单调性的统一,定点的互换,都属于非奇非偶函数。还有,类比指对是一种互逆的一种运算。对学生很难接受的对数运算,可以大大降低难度,以便于计算。再比如,实数和向量的类比。实数的模与向量绝对值的区别,非零实数的约分与非零向量的不可以约分。实数的绝对值三角不等式与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形式上的统一。使学生在类比过程中呼应学习过的旧知识,善于抓住联系,发现区别。类比思想为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提供了生长土壤,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以便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节约教学力气,提高教学效率。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总之,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求教师把知识作为过程而不是结果教给学生,为学生的思维创造良好环境。

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对教材内容还把握不准,没有时间和精力探索教学方法。特别是数学学科特点,很少能和实验联系起来。一些视频资料都和课堂无关,方法的单一很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到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模仿现在的选秀节目,小组之间就重要知识点进行抢答。也可以将学生的错题由一个小组命题,另外小组抢答。在实物投影展示环节,速度最快,解答最严谨的组获得奖品。

课下,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命题的方式,把知识点先写好。再按题的难易程度,自主命题。

总之,年轻老师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时间,有的是想法,年轻就是资本。把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作为上课的使命感、责任感,常抓不懈,肯定收获颇丰。

四、课堂中,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更接地气

事实上,年青教师,特别是刚上讲台的年青教师总习惯于“精心”设计一节课,在一堂课中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自己在说思路,解习题。如果学生的思路与老师的不吻合,便千方百计“扭”住学生的思维,往“正确”路上引,直到按照老师课前的预想和设计上出一堂“成功”的课,一堂“完美”的课才罢休。

学生提不出问题的一节课就是成功的一堂课吗?非常顺畅的一节课等于成功的一节课吗?以老师为主体的”满堂灌“能使教学顺利开展,教学目标成功实现。长此以往,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思维,制约了学生自主性的探究。因此,常听到数学老师在接近高考的四五月份拿着学生的考前模拟卷大发感慨:“笨啊,三年学了点什么?什么也没学明白。”我认为,能在45分钟的课堂上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发展才是成功的一堂课。

如果我们对课本例题照本宣科,浅尝辄止,则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变成肤浅的、没有内涵的人。通过开放性的提问,学生才能对线线垂直问题理解得更深刻。一题多解,强化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燃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通过学生的反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取得“双赢”的效果。

年青的数学同行,让我们一起探索,找寻数学的春天。高效课堂的全面展开,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灵活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数学老师的共识。在这里,抛砖引玉,以求能有更大突破。

猜你喜欢

类比思想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数学思想”在教学中的演绎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