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批注式阅读提高教学的深度

2016-05-28梧革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阅读

梧革

【关键词】批注式 阅读 《钓鱼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4A-

0043-02

批注式阅读是以学生自主阅读为基础的一种阅读方式,是根据阅读主题、阅读目标,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以自身的思维方式、认知程度对文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具有个性体验的深度阅读实践。其具体形式就是用符号或简短的文字在书眉、页侧等空白处,记录自己在阅读文本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感性的印象,以及体验、感悟和收获等,这也是学生对自身阅读思维的一种直观记录。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借助批注式阅读,帮助学生搭建起文本阅读的桥梁,从而达到有效阅读,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呢?下面,笔者就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有所悟、有所得。

一、抓好基础批注,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基础批注是指学生在初次阅读课文阶段,将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亮点、疑点等用圈、点、勾、线等符号一一标注出来,达到疏通文字、理清脉络、发现疑问等预习目标,初步对文本形成基础感知。每教学一篇新课文之前,笔者都要求学生做好以下工作:1.自由读课文,用“○”(圆圈)圈出本课的生字;2.给不会读的字标注拼音,在字的下方标上“·”(着重号)或“△”(三角形),并拼读几遍;3.用“( )”(括号)将难读的句子标注出来,并反复练读,直至读通顺;4.用“?”(问号)给不理解的词语做记号,读通文章之后查阅工具书,把词义抄写在空白处。如学生初读课文《钓鱼的启示》之后随文作批注,书本留下了许多“○”“△”“( )”等阅读标注符号,这些批注符号表面上看似简单,却让学生在批注过程中养成一边动笔,一边读书的良好习惯,反映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的思维轨迹,他们写写画画的过程就是体验文字、比较知识、自我发现的过程,同时也是将知识筛选、分类、鉴别的过程。到了整体感知阶段,笔者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读书,在《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思考如下问题:是谁在钓鱼?钓了什么鱼?结果怎么样?并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学生在对句子的勾画中了解整篇课文的全貌,将800多字的课文压缩成了只有50字的一段话,达到整体感知文本的目标,此时,教师再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他们就能够抓住课文重点提纲挈领表述文意。这样教学,学生既动眼、动手,又动脑,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锤炼语言文字运用,其阅读能力自然有所提高。

二、强调重点批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批注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围绕一些文句、专题、疑难点,或是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阅读目标进行探索批注。德国诗人歌德说:“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文字的背后。”这启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透过纸面上的文字,发现背后的深意。《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情感目标是体会父子俩的心理活动,把握“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这也是课文的重难点)。在教学中,笔者先带着学生读纸面上的文字:“过了好长时间……迅速把它拉上岸来。”读毕,笔者让学生们感受“我”和父亲钓到鱼之后的惊喜,几名学生甚至手舞足蹈地将作者的激动情绪表现出来。紧接着,笔者请学生读下面的文句:“啊,好大的鱼……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对此,学生不免疑惑:父亲为什么让“我”把鱼放了。笔者趁机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同一条鱼,‘我和父亲的心情都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请大家在旁边作批注。”提出这一要求后,笔者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边读、边画、边写,去自读、发现和感悟。有的学生在“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鲈鱼”这句话旁边批注:“非常惊喜,激动!”有的学生在“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这句话中,重点圈出“得意”一词,并批注:“钓上那么漂亮的大鲈鱼很得意!”有的学生对“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这个句子重点圈出“盯着”一词,并批注:“句子有两层意思:1.父亲舍不得放鲈鱼;2.道德的抉择——放还是不放?”有了充分的自读自悟时间,学生在交流环节就能大胆发言。如有的学生说:“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作者依依不舍的样子。他不断地乞求父亲:‘爸爸,你看,这条鲈鱼多么肥美啊,放走了就不可能再钓到这样一条大鲈鱼了,更何况晚上没有人看见,我们就把它带回家吧!”笔者接着追问:“还有哪些情感变化?”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踊跃回答,实现不同感受的碰撞、补充,大家的理解更加深刻。

批注式阅读避免了“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之弊端,贴近学生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感受,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章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准确感知文本内蕴。

三、重视补充批注,锤炼学生写作的能力

补充批注是指读者顺着作者创作时的写作思路和风格,按照文本映射出的特有写作方式方法,对文本展开想象、联想,并进行扩展补充的批注,以此检验读者的阅读效果。仍以《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通过上一环节的批注和朗读,学生们已然置身于课文文本和阅读的情景中:父子俩钓到大鱼的惊喜和得意心情,是否放掉鱼的争论和纠结,决定放鱼的沮丧与惋惜……这些都或多或少为学生提供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此时,笔者顺势而导,让学生顺着作者写作本文时的思路,抓住文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在关键处做批注,从寥寥数语体验和扩展文章主题,扩写出文中人物的不同情绪。这样学生们有话想说,也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比如在对“我”放鱼时的所想所做进行补充批注时,有的学生写道:“我盯着鲈鱼看了好久,呆呆地站在那里,心想,我再也不可能钓到那么大的鲈鱼了,我不可能跟我的同学炫耀了,我不可能跟妈妈夸口了,我不可能……爸爸,你为什么不能让我把鱼留下来呢?”有的学生写道:“鲈鱼在我手中一个劲儿地挣扎,它是那么活泼,那么肥美!如果能把它带回家,那该有多好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父亲不会让我这么做的。我只好慢慢蹲下身去,轻轻地松开手,把鱼放到湖中,它在水中扑腾了几下,就缓缓地游走了。”学生在对文句的补充批注中获得了与原文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不仅对文本阅读提起了兴趣,而且巧妙地锤炼了写作能力。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学生在阅读时作“批注”不仅架起了思维和文本感情的桥梁,而且缩短了学生和写作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无疑对学生感悟文本、提高写作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阅读
例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析小学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中化学的基本教学方法:阅读、实验与探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探究性阅读教学探索
浅谈农村中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现状和优化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