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管理理论在装甲装备动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6-05-28刘宏祥吴迪纪伯公王猛

科技与创新 2016年10期
关键词:目标管理

刘宏祥+吴迪+纪伯公+王猛

摘 要:装甲装备动用管理是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部队装备管理水平的一个核心要素。主要依据目标管理基本理论,结合我军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实际,提出了目标管理在装甲装备动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设定总体动用管理目标,展开目标、检查和业绩考评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重点克服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以各层次目标为牵引,使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工作趋于科学化和制度化,从而保证在现有的装备资源条件下最大化满足部队战备和训练需求,提高装备管理的效益。

关键词:装甲装备;目标管理;动用管理;装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E0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0.001

一直以来,装甲装备动用管理主要以装甲装备动用标准为基本依据,以各项具体动用要求为约束条件,通过动用计划的拟制和落实,有效地控制部队装甲装备的动用强度和动用范围。但这样做很难从全局的综合角度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利于全面提高装甲装备动用管理水平,提高装备资源的利用效益。

目标管理理论的引入是确保装甲机械化部队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它的最大优点是避免了在动用管理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各种复杂管理要素和约束条件,通过建立管理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在管理过程中有效控制各项管理要素和约束条件,从而有效提高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的军事经济效益,促进部队装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符合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特点和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很大的应用价值。

1 目标管理的基本概念

1.1 目标管理的特点

目标管理是一种综合的、以“工作”和“人”为中心的系统管理方式。它是在一个组织中,由上级管理人员、下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一起共同制订组织目标,并将其具体落实到组织的每个部门、每个层次、每个成员,与组织内部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责任成果密切联系,明确规定每个单位、部门、层次和成员的贡献和奖励报酬等的一套系统化管理方式。尽管国内外对目标管理的定义和具体实施的方法不完全相同,但其实质都是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管理,即围绕确定目标和实现目标开展一系列管理活动。这种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强调活动的目的性,重视未来研究和目标体系的设置;②强调用目标来统一、指导全体人员的思想和行动,以保证组织的整体性和行动的一致性;③强调根据目标进行系统管理,使管理过程、人员、方法和工作安排都围绕目标运行;④强调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按照目标要求实行自主管理和自我控制,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⑤强调根据目标成果来考核管理绩效,以保证管理活动获得满意的效果。

1.2 目标管理的理论依据

1.2.1 系统理论

管理组织系统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集群活动的产物,是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通力协作的人工系统。可见,共同目标既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条件,也是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共同目标来统一全体成员的思想和行动,组织就如同一盘散沙,不能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构不成系统;如果管理活动不能实现共同目标,当然就没有什么绩效可言,也就失去了组织存在的价值。例如苏联《国防军事管理》一书认为:“军事组织存在的主要价值就在于它能达成既定的目标”。因此,抓住了目标,也就是捕捉到了管理组织系统的本质,把握了管理活动的关键。目标管理正是根据管理组织系统这个最重要的核心问题,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管理活动。由于目标是关键,因此,目标管理强调对未来的预测、研究和目标决策,以保证目标的正确性;强调以目标指导行动,围绕实现目标开展管理活动,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1.2.2 控制理论

在管理的控制功能方面,目标管理的理论根据是目标控制原理。控制是一种有目的的主动行为,管理控制行为的目的就是实现管理组织系统的目标。目标控制就是从这一要点出发,对被控系统输入目标要求(可观测、可考核的目标体系)与通过其输出的目标状态与原输入的目标要求进行比较,找出偏差,采取措施,保证目标实现,并以目标达成度为依据来考评管理活动的绩效。在活动过程(即系统运行过程)中,依据目标导向原则指导被控系统的行动,由被控系统自行纠正目标偏差,实现自适应调节。因此,对于施控系统(即上级领导)来说,主要抓好“两头”,即目标输入和目标考评。由于目标控制把握住了目标这个核心问题,因此,它既能做到宏观上不失控,保证目标实现,又能做到目标指导下微观管控,充分调动部属的积极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管理组织系统的应变能力。

1.2.3 激励理论

人是管理的核心和动力,能否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是管理活动成败的关键。正是从这个关键问题出发,需要强调目标的激励作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如果一个单位或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是不可能激励集体或其他成员积极工作的。因此,对于提高管理绩效来说,加强理想和目标教育,树立远大理想,设定较高的目标是极其重要的。由于目标管理高度重视目标的设置,因此它在激励人的积极性方面比其他管理理论更能体现现代管理的特点。

2 组织总目标设定

组织总目标是组织共同意愿、宗旨和使命的某一阶段欲达到的状态或结果。如果一个组织只有共同意愿而没有具体实现达成共同意愿的阶段性目标,那么共同意愿始终是一个空想。因此,组织需在具备共同意愿的条件下,确定未来运作的总目标。这个总目标是共同意愿实现的阶段状态。事实上,共同意愿的塑造明确了组织行进的方向和使命,这样也就大致决定了组织总目标设定的基本方向。组织要做的是在判断自己资源实力、外部环境的条件下,设定一个既符合共同意愿方向又切合实际的在组织发展方向方面推进的具体要求,以作为组织和全体成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努力的具体方向和既定的责任。因此,对于装甲机械化部队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工作,首先应根据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总体要求,即保持装甲装备技术状况良好,最大限度地满足装甲机械化部队的战备需求和军事训练需求,并以此为基点,从装甲装备动用标准、动用权限、动用要求和动用规律等方面深入分析,最终确立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的总体管理目标体系。

2.1 摩托小时总体的储备标准

摩托小时总体的储备水平是衡量部队满足战备需求的重要指标。它是反映部队战备储备的一个质量标准。摩托小时总体的储备水平用摩托小时储备率表达,计算公式为:装备摩托小时储备率=摩托小时储备总数/(装备总量×装备发动机使用期)。

2.2 装备完好率标准

装备完好率标准是装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定量要求指标,它是衡量装备技术状况、战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装备的完好率既是部队执行各项任务的基本条件,又是装备动用管理工作的直接目的,其计算公式为:装备完好率=装备完好数量/装备实有数量。

2.3 教练车梯次储备标准

教练车形成梯次储备是我军装备循环滚动式动用的重要基础条件,它是通过教练车的区分动用来实现的,是重点用车、一般用车和控制用车的总体比例和各类用车摩托小时储备达到梯次储备的判定标准。

2.4 摩托小时收支平衡标准

年度摩托小时收支平衡是指装甲机械化部队年度消耗的摩托小时和年度生产的摩托小时达到收支平衡的判定标准。

2.5 战备车动用比例标准

作为主要用于完成战备任务的战备车,它的动用有着严格的限制:一方面,从动用权限上我们有着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在具体动用的数量上也有着具体的量化标准。

2.6 训练用车的比例标准

在装备动用的过程中,勤务摩托小时消耗是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严格的标准限制,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甚至导致部队在摩托小时消耗限额内无法完成规定的训练任务。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动用装备必须精打细算,满足勤务摩托小时消耗的比例标准

2.7 装备使用、送修计划完成情况

根据装甲装备动用规定、年度军事训练任务、年度摩托小时消耗限额、装备技术状况和维修间隔期、修理能力和器材保障情况、勤务摩托小时消耗等拟制的装甲装备使用、送修计划是装备动用的基本依据,是装备动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部队战备需求和训练需求的重要保证。

在装甲装备动用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落实使用、送修计划,将必然会出现无法满足具体动用规定和要求的情况,因此,装备使用、送修计划的完成落实是装备动用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首要制度保证,是装备动用管理水平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3 组织总目标的层次展开

将已设定的装甲装备动用管理总目标按照集团军、师、旅(团)的三个纵向层次,与上述七个分目标横向结构进行目标分解,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3.1 组织目标按组织体系层次和部门展开

按照集团军、师、旅(团)三个层次,结合各层次自身的军事训练任务和战备任务需求特点,具体展开各层次的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目标。这个展开的过程是所谓的“自上而下过程”,但这一过程只是上级给下级的一个初步的推荐目标,不是最后决定的目标。这一自上而下的工作非常重要,如果不能自上而下展开,组织总目标就可能实现不了,或者组织总目标本身就需要修改。

3.2 各层次和部门目标修订

集团军、师、旅(团)各个层次的装备业务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分工和职责要求,结合初步下达的目标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目标,完成目标修订,并报上级装备管理部门审核,完成目标自下而上的过程。

3.3 组织总目标分解展开

组织对自下而上的目标与下达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征询下级意见后再进行修订,然后再下达,下级各方仍可以修正后再次上报。如此反复,最终将组织总目标分解成为一个目标体系,下达给组织相应的层次、部门和组织成员。组织目标下达给每个部门、每个层次、每个组织成员时,要求有下达目标的具体说明、具体要求、自主权限、完成后的激励等,使接受目标的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组织成员有明确的工作方向,有明确的责任和行为激励。

4 目标完成检查和业绩考评

目标管理这一方式的核心思想就是将目标分解、下达,使其成为组织每个层次、每个部门和每个单位工作业绩的衡量标准。因此,目标管理全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初期下达的目标对各方工作和业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对于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工作来说,目标完成后的检查与业绩考评并非同一项工作——前者需要在装甲装备动用管理的过程中实时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指导,并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和制度支撑,帮助下级结合自身的战备任务和军事训练任务进行不断的修正和调整,确保下级部门和组织成员完成相应的目标;业绩考评是装甲装备动用目标管理全过程中的最后一环。正确、公正地判断每个组织成员的业绩和工作努力程度是实现装备动用管理总目标的关键。装甲装备动用管理是装甲机械化部队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需要每一个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确保各项动用计划的落实,否则各项装备动用要求将难以落实,最终动用管理总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完善业绩考评的评价体系,制订科学的考评制度是装甲装备动用目标管理的重要保证。目标管理这一管理方式,考评看重的是所完成的与目标的差异程度和业绩。

目标管理过程中的业绩考评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①组织各层次、各部门、各个成员自我考评,即自己对照目标和工作业绩来判断完成得如何——好或差,或尚有差距,或有经验;②组织的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及组织成员进行考评,考评过程也是对照工作业绩与下达的目标进行分析、评判。实际上,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在组织成员自觉性高、自我管理能力强时,可采取第一种方式;否则,采取第二种方式。有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方式,即先由组织成员自我评价,然后由上级部门复评。评价时,务必公正、客观、实事求是。

5 结束语

在装甲机械化部队装备管理工作中,装甲装备动用管理工作处于核心地位,其科学性直接关系着部队的建设和发展。随着装备建设的发展和保障模式的转变等,如何更好地配置装备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队战备需求和训练需求,找出装备动用管理在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最科学、最合理的平衡点,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越来越困难。引入目标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改革装备动用管理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装甲装备动用管理难点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梅国建.装甲装备概论(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

[2]黄宪仁.如何推动目标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3]焦秋光.军事装备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4]周跃进.项目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巫成功.目标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

〔编辑:刘晓芳〕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
大学生个体目标管理机制研究
浅析目标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年度目标任务体系构建研究
新常态下企业目标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标利润导向下的基层采油单位绩效评价研究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论绩效考核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企业目标管理的应用研究
推进目标管理,让阅读教学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