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子银行及其金融监管

2016-05-17谢珺怡

财税月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金融监管

谢珺怡

摘 要 在我国,学者对影子银行也未形成一致性意见。有从狭义角度进行定义的,即将影子银行限定为传统银行之外的实体,认为影子银行是指 “履行银行职能、逃避银行监管的类似银行的实体”。也有从相对宽泛的角度进行定义的,将影子银行限定为包括传统银行在内的金融实体,认为 “影子银行是指通过高度杠杆操作持有大量证券、债券等复杂金融工具,但却无足够资本及复杂的监督机制在背后作为支撑的金融中间机构”。

关键词 影子银行;金融监管;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是在过去30多年中发展壮大起来的,但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人们才开始认识和重视到它。影子银行或影子银行体系是对传统银行体系以外的各种信用中介集合的一种形象称呼,并非法律概念。这一术语一般认为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于2007年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目前国际社会通用的还是影子银行或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术语。

影子银行及其活动不受监管或所受监管较小。不受监管存在三种情况:首先,法律上的不受监管,即影子银行运行于法律监管豁免条款之内。其次,监管状态不明所导致的不受监管,即影子银行的机构及活动基于其创新性而处于法律尚未识别的领域,在新的针对性法律出台之前,依据现有法律无法确定其监管状态因而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最后,事实上的不受监管,即法律设定了相关禁止性要求但现实中仍存在的违反法律规定运行但尚未为监管部门所监控到的“影子银行”。总之,相比于传统银行,影子银行不受审慎性监管。因此,影子银行可以将从投资者那里吸取的资金投资于大量风险高、流动性较低的长期资产,并且通过高杠杆率的运用,以获得高额收益。而对于传统银行而言,相关银行法律是禁止其进行高杠杆率、高风险的投资的。

一、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与其运作方式密不可分。影子银行采取借短贷长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证券市场上获取短期资金投资于高风险、流动性低的长期资产。这种运作方式使其承担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由于运行在监管体系之外,因而影子银行无法获得法律设置的安全网(如存款保险制度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保护,这使得它们在面对挤兑时不堪一击。此外,影子银行因未受到如同传统银行一样的审慎性监管,这使得它们可以采取高杠杆操作

经营。高杠杆率在经济繁荣之时会给影子银行带来高额收益,但是在经济不景气时会扩大损失。尤其是,信贷市场的崩溃将使得影子银行迅速去杠杆化,这意味着它们需要出售长期资产以支付债务,而出售资产将导致资产价值进一步降低以及被迫出售更多的资产,从而形成一个损失的自我强化、愈演愈烈的循环。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影子银行本身是惧怕风险的,它采取各种措施对风险进行防控,将自身的风险通过技术手段 (例如证券化)转移到整个金融体系之中,最终经过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统银行通常是影子银行业务链上的一环,或者为影子银行进行期限、流动性转换提供支持,或者成为影子银行的交易对手,购买影子银行发行的产品),使得影子银行的风险还可能被迅速传导至传统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二、监管套利

监管套利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利用不同监管机构在监管规则和标准上的不同,选择监管环境最宽松的市场进行经营活动,从而获得因降低监管成本、规避管制而获取的超额收益。影子银行从事与传统银行类似的信贷中介活动,但是却并未如同传统银行一样受到法律监管的约束,容易成为监管套利的工具。这种监管套利包括两种方式:一方面,从主体身份转换入手,从原先受审慎性监管的机构转换成监管豁免或者少受监管的主体;另一方面,从业务形式转换入手,设计不受法律监管的业务形式从事原本受到法律限制的业务。

FSB在其2011年4月发布的报告中对影子银行引发的监管套利进行了分析:如果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无需将其风险的真实成本内部化,那么这种相对于传统银行的优势 (监管立法通常要求银行消化其真实成本)可能会带来监管套利。 事实上,影子银行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立足并不断发展壮大,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监管套利的结果。因为在监管体系外运行,影子银行不受监管部门发布的种种规定的限制,尤其是不需要按规定详细披露财务状况,不需要考虑资本充足率,在杠杆、衍生品等方面也没有严格限制,这使其在金融市场中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这一特性使得影子银行成为了监管套利的重灾区,流入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规模不断扩大。监管套利带来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传统银行可以将风险转移到影子银行,利用影子银行从事高风险的活动,规避监管法律对其自身施加的资本或流动性要求,这无疑使得相关监管法律无法达到其防范风险和危机的目的,同时又给整个金融体系增加了额外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杜亚斌,顾海宁.《影子银行体系与金融危机》,《审计与经济研究》2010年第1期

[2]王晓雅.《次贷危机背景下影子银行体系特征及发展研究》,《生产力研究》 2010年第11期

[3]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金融市场》 2010年第10期

[4]时辰宙.《监管套利: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挑战》,《新金融》 2009年第7期

猜你喜欢

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宏观审慎监管
新常态背景下PPP模式系统性风险预警机制研究
对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思考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风险问题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