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漂亮,更精致,损伤更小

2016-05-14林祎雯

家庭用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腓骨益民截肢

林祎雯

身上出现任何地方的损伤都是人们所不愿意的,然而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创伤。小伤小痛往往会自行愈合,但遇到大伤,比如伤筋断骨,甚至遭遇组织缺损,患者在伤痛之余,总是迫切地想知道:“我能恢复到以前的状态吗?如果不能,我能恢复到的最好状态是什么样的?”把伤残控制在最小范围,把人们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正是柴益民教授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阻止伤残——骨的重建

对于骨损伤,过去人们一向认为,普通骨折,等它愈合就好,但如果伤得很重,比如粉碎性骨折,甚至缺了一段骨头,往往难免手脚短掉一截,更严重的可能需要截肢,遭遇终身伤残的命运。

但这些严重伤残者的命运,在现代医学科技的面前得到了很大的改写。柴益民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改写患者命运的医者。

柴益民教授介绍说,对于严重的骨损伤,可以进行骨重建,而现今对于骨重建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骨移植,即从患者身上别的地方取一段健康的骨移植到缺损部位。比如小腿有胫骨、腓骨这两根长骨,起主要支持作用的是胫骨,腓骨的缺损很多时候并不影响人的行走,医生常常会从腓骨取一段下来修补其他地方的骨缺损。这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治疗方式,也是过去骨重建的唯一办法。

另一种方法是骨再生,是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专家发明的一项技术,其原理是利用骨组织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将长骨打断,再缓慢拉伸,可以达到令患者长骨延长的目的。该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改进和发展,现已有多种配合骨再生的药物和理疗技术,可刺激和促进骨质生长,缩短患者恢复的时间。

不论是骨移植还是骨再生,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截肢、伤残。但问题还在,严重的损伤,缺失的往往不仅仅是骨,骨外的筋、肉、皮,大多受到了严重损伤,而没有这些外围的软组织,骨是无法单独生存的。

“敲断骨头连着筋”的烦恼

现在车祸损伤越来越多,车祸损伤属于高能量爆破性损伤,可以瞬间使坚硬的骨头发生粉碎性骨折,同时皮、肉受到严重损伤也在所难免。柴教授打比方道:“就好比有句话叫‘敲断骨头连着筋,这个‘筋就是我们的软组织,人体内除了骨头,诸如皮肤、神经、肌肉、肌腱等,都属于软组织。”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覆盖全身,对全身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没有皮肤的保护,外界有害物质可以轻而易举地侵害肌肉、骨骼等组织,势必造成软组织和骨骼的感染、发炎甚至坏死;同时,肌肉、神经、肌腱的损伤和缺损一样会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机能,这些软组织可以说和骨骼一样重要,缺一不可。所以在骨重建的同时,若有软组织的损伤,必须对其做相应的修复工作,否则骨的重建犹如空中楼阁,无法落到实处。

把损伤控制到最小

骨的重建、软组织的修补,是医学工作者们早已掌握的技术,然而,即使是一项已成熟的技术,在柴益民教授眼中仍然有上升和改进的空间。

柴益民教授介绍说,对于组织移植,过去通常的做法是从别处移植一段带大血管的骨、皮肤、肌腱等复合组织,移植同时带大血管是为了保证移植物的存活率。但这么做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比如从小腿移植一段带大血管的腓骨到别处去,而小腿的大血管原本就只有两条,取走一条就只剩一条,这剩余的一条大血管使被移植部位几乎丧失了弹性应变能力,一旦意外或疾病伤害到这条大血管,原来的好肢极可能遭遇坏死的打击。

针对这种情况,柴益民教授做了大量研究,在断指(肢)再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开创了穿支组织瓣移植术。

所谓穿支组织瓣,即是从大血管发出到骨及周围组织的小血管,这些小血管与被移植组织“亲密接触”,是提供血液养分的“第一线”,但这些小血管实在太细小,过去的技术无法对接如此之小的血管。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微小血管在手术中的对接成为可能。利用穿支组织瓣进行移植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它保留了被移植处的大血管,对好肢的血供没有影响。而它的难点在于手术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穿支组织瓣血管的直径通常只有0.5~1毫米,长度只有1厘米左右,医生需要有高超的显微外科技术,在显微镜下把细小的血管对接起来,有时移植血管直径甚至小至0.2毫米以下,这就需要超显微外科技术。

要救活伤肢,更要保证好肢的远期健康和安全,把损伤降到最小,这正是柴益民教授一直在追求的技术。

想患者所想

对柴益民教授来说,一台普通的手术通常需要七八个小时,严重外伤的复杂手术甚至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可谓不辛苦。但让他自豪的是,现在他和六院骨科整个团队在显微外科方面的技术处于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位置,而他们精湛的技术,让无数患者避免了原本可能遭遇的终身残疾,又为无数患者降低了伤残的程度。

有位患者遭遇严重车祸,面临整个腿部截肢的命运。柴益民教授及其团队在讨论方案后,发现该患者还有保肢的希望,于是他们仔细分拣患者腿部剩余活组织,以六院强大的显微外科技术为后盾,将血管接通,神经、肌腱、骨组织接好,清理坏死组织,经过多次手术,患者的腿被保住了!

还有一位12岁的小女孩,脚踝被车压烂了,在传统治疗理念中,这个小女孩脚部的神经都被压断,已经没有保足的意义。但柴益民教授运用最新的显微外科技术,将小女孩脚部神经一一成功对接,为小女孩成功保住了脚部,避免终身残疾的悲剧。

有的人大腿受了严重损伤,原本需要大腿截肢,但考虑到安装大腿假肢意味着牺牲膝关节,而人工膝关节技术现阶段还很不理想。柴益民教授从患者角度出发,只要患者膝关节还能用,就尽量为患者从小腿移植骨和软组织到大腿,保住大腿和膝关节,使患者仅需做小腿截肢,而小腿假肢甚至都能跑步,患者生命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像上面这样的例子对柴益民教授来说俯拾皆是。柴益民教授说:“我们能把患者的腿和手保长一点,就尽量保长一点,要把患者的功能尽可能地保下来。而且用现在的技术,我们可以把手术做得更漂亮,更精致,对患者的损害也要更小。这正是我们致力追求的。”

(柴益民教授每周三、四上午有特需门诊)

柴益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副主任。现任OTC基金会中国区主席,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常委,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显微学组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再植与再造学组主任,上海市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显微修复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创伤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ANNALS PLAST SURG》《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曾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卫生部青年岗位能手。

猜你喜欢

腓骨益民截肢
什么是胫腓骨骨折
无尽攀登
崴脚千万莫忽视
什么是胫腓骨骨折
北风吹
劳动节
清明
腓骨内固定治疗老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千斤顶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