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语”育儿不可取

2016-05-14王忠民

甘肃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儿童幼儿语言

王忠民

我们经常强调,在儿童的教育中,一定要确立儿童立场,让孩子尽情享受童年。要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经常用“儿童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生,走进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倾听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决定和选择,无疑,这是我们应坚持的教育原则。但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刻意用“儿童的语言”——即“儿语”来引导孩子语言的发展呢?

答案是否定的。什么是儿语?孩子刚学说话时常会以单音节重复的词语来表达诉求,如,“饭饭”、“灯灯”、“抱抱”等等,这种语言现象称之为儿语。儿语是幼儿语言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语言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大人听到刚会说话的孩子讲儿语时,觉得很好玩,会不由自主学着孩子的样,也用儿语来同孩子说话,好像显得又萌又亲似的,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这种低水平的语言交流并不利于孩子语言的正常发育。

但环顾四周,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幼儿园教育中,都普遍存在着惯用“儿化语”的现象。老师习惯于对幼儿慢声细语:“知道了吗?”“好不好呀?”家长们更是怕自己的话不能被孩子理解,或者故作亲昵,对孩子说一些诸如“睡觉觉”、“吃饭饭”、“擦香香”之类的话。以为这样说孩子容易懂、容易学,其实,这种理解完全是错误的。据专家研究发现,幼儿的大脑发育很快,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也很高。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他们能表现出特有的敏感性和主动性。比如,2岁的孩子就可以学记电视广告,并能一段一段的背诵。而我们往往低估了孩子这种惊人的语言学习能力。孩子说话常常很逗,令人捧腹。比如,宝宝早晨贪睡,当太阳照到脸上时,他会叫: “把灯关掉!把灯关掉!”告诉他是太阳后,又会不耐烦地叫: “太阳关掉!”再比如,宝宝拔了牙回到家里,父母问他: “牙还疼不疼?”孩子的回答会笑翻一家人: “啊呀,牙齿被留在医院里了,我不知道它疼不疼啊!”孩子正是以这种如同“天语”的表达创造着美好,带给家人甜蜜的愉悦,也正是在这种绚烂多姿的语言刺激中润泽心灵,陶冶性情的。

如果父母对孩子总是使用他们早已习惯了的“儿语”,让他们习惯于无需多做努力的语言环境,则会:

1. 孩子潜在的智力得不到激发,长期下来,潜在能力也会因长期压抑而难以发挥。

比如,说夏天的天气热,不光要对孩子说“夏天天气真热”,还要对他们说成人丰富多彩的语言:“天气热得喘不过气来。”“热得人汗流浃背。”尽管孩子一时不怎么明白,但这样能唤起幼儿的联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发挥其潜在的语言能力。

2. 经常用“儿化语”和孩子交流,孩子会从中发现成人和自己说话与成人彼此之间说话是不一样的,幼儿无形中感知到自己是个小孩。一旦孩子习惯了用儿语来说话时,他们以后就很难摆脱儿语的束缚。比如,在稍长大些以后,还是用儿语来和同龄孩子交流,在同伴中显得很幼稚,像个长不大的“宝宝”,甚至产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家长及幼儿园教师在与刚会说话的孩子交流时,千万不要“装嫩扮萌”,一味地顺着孩子来说话,更不能用儿语来教孩子。比如,看见汽车来了,不能对孩子说:“看,嘀嘀来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教孩子这样说:“看,汽车来了,一辆红色的汽车。”要强调你教给孩子的是“汽车”。以后看见汽车后,可以问孩子“这是什么”,让孩子自己认知并说出来。我们应该像对大人说话一样和孩子交谈,除了那些抽象的专有名词外,对于一般的日常语言和书面语言,父母在与孩子的对话中完全不必避开,这样会逐步把规范的语言教给孩子,日渐丰富孩子的语汇。长此以往,孩子在多彩的生活情境中会自然领悟,由机械记忆逐步达到理解记忆,最后熟练运用。

我们应该明白,儿童的语言空间是其精神空间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假如长期将孩子局限于儿语的境地,会使儿童的语言之泉因得不到汩汩而来的活水滋养而枯竭,错失语言勃发的良机。儿语的单调、重复,使孩子的语言触角基本被局限在盥洗、饮食等生活场景中,而简单、腻味的单音节重复语因言语模式缺新意、缺丰富、缺创造、缺时尚,大大限制了孩子语言的生成、创新与发展。

教会孩子规范的语言,让他们在起步之时,就学会和世界平等说话,从容表达。

猜你喜欢

儿童幼儿语言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