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思考》再思考

2016-05-14廖立平

化学教与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概念问题对策

廖立平

摘要:就《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思考》(化学教与学,2016,1:47-49)一文进行了再思考,基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本症结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认为:需要以积极心态来应对教与学中出现的困难,弱化甚至“消灭” 物质的量的概念是不妥的,教与学中的难点要靠适合的策略与方法来突破。“喻导式”教学方法是学生最能适应、教师最能驾驭、突破难点最适用的方法。

关键词:概念;问题;对策;喻导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6-004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6.015

建立物质的量化学计量系统为微观定量研究物质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化学计量”属于一种“工具性”知识。对于学生学习而言,认识化学计量系统的构建过程是为学生知识生长、能力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由初中的“认知”定位到高中的“思维”定位的转型,必引起学习难度提高,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难点要有充分的考量。“物质的量”的学习是高中生的开篇学习,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学习对学生后续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自信都会带来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一、商榷

“物质的量”是本计量系统中的“元概念”。《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思考》中认为“元概念”是“无需过多解释”以及“很难被解释清”,这在中学化学教学现实中是值得认可的。“物质的量”作为计量系统中的“元概念”是一粒“种子”,能衍生摩尔、摩尔质量等系列概念,学生从衍生物中非常自然地体会到“种子”属于何种“植物”,无须着意着力强迫学生去认知。但“元概念”作为“种子”在这里是不能被“消灭”的,否则“计量系统”缺乏系统性,成为无本之木。概念是思维的工具,能减少情境的复杂性,有利知识经验系统化[2],是需要被“尊重”的。概念总是有确定的或相对的内涵和外延。如:“物质的量”是针对确定的相同粒子而言的。因此,“概念”需要严谨且合理建立,更需准确且全面的认知,否则会造成知识系统和认知上的混乱。

二、问题

“物质的量” 的学习确实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那么困难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1. 教材问题

学生从教材文本中首先接触到“物质的量”的名词,并力求对这一概念作出解释。但文本中并没有对概念内涵和外延作完整的陈述,学生只能望文生义地联想、猜测、揣摩,并由此中产生了歧义和纠结。在这种不能捏拿住概念的前提下学生不愿意也难以进行后续学习,从而产生了学习困局。另外“阿伏伽德罗常数”应是个“常量”,却称作“常数”,也让学生产生迷惑。实际上它同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一样,应称作“摩尔个数”,单位记作“个∕mol”。

2. 教学问题

问题之一:对教材知识点缺乏透彻的分析,导致教学定位不准。“物质的量”的概念是陈述性知识,只需要直观呈现,简单直白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系统。“摩尔”的概念是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依托经验与方法来构建,有知识、能力迁移、同化的过程。

问题之二:“照本宣科”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的突出表现。教师完全按照教材文本顺序走教学程序,不能避开“物质的量”概念难点的锋芒,造成学生陷入困境而不能自拔。这种僵化的教学行为是造成不能合理有序、有机有效地开展教学的根本原因。

问题之三:对教材的重点把握不准确。把“物质的量”的概念看成教学重点,费时费力地进行说明或解释,陷入越想说明白就越说不清楚的境地。后来,又把教学重点落实在对概念之间的关系进行公式化、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这种舍本求末式的教学既无“意思”也无“意义”,无法达成课程目标。本节教学重点应该是“物质的量”的计量系统的建立过程,即“摩尔”或NA的来由。这种“生成性学习活动过程”才真正地赋予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机会。它包括:①为什么建?②怎样建的?③这样建的合理性在哪?

问题之四:对难点突破缺乏有效方法。教学中的难点靠重复教学、靠加大习题内化是事倍功半的做法,是有效教学的大敌。这种做法不仅消耗了学生的宝贵学习时间,更是消磨了学生的“精”、“气”、“神”。难点突破需要构建或选择学生能接受或能驾驭的方法。有些难点还需择机突破,如“物质的量”。

三、对策

对待问题,我们必须以积极的心态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对策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理论性”概念合理地通俗化、直观化,在创造“利学”的条件下有机地进行概念生成。如:把“物质的量”说成“物质的总数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称作“摩尔个数”;物质的量=个数∕摩尔个数=质量∕摩尔质量=体积∕摩尔体积。这样能消除学生在自主解读文本中不必要的困惑,并通过“概念”衍生线索中逻辑关系,促使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有效掌控。

对策二: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避难点锋芒,即“动态调适”。《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思考》中提到:“学生必须对前一知识达到必要的熟练程度才可以进入后续有关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可以先建立具有“实在感”能容易被学生体会或能捏拿住的“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的概念后,择机实现“物质的量”概念的无为而得。

对策三:采用喻导式教学方法较为适合实用。“掌握一门学科的结构,是以使许多其它事物富有意义的和它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3]。喻导式教学核心思想是: 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选择科学恰当的比喻,形成与新知学习相近的学习情境,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经验、方法、能力的迁移,达成对新知的理解与知识重构。“喻”能使抽象思维变成形象思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导”能为学生指路子、搭台子,形成学生自主思考,同时也促成学生形成积极有为的状态。此法被多数教师有意或无意在采用,对于多数学生的学习既适应且实用,在本节内容同课异构的实践中,已显现出此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季正宇,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教学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6,1:47-49

[2] 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

[3] 路海东,倪牟双. 现代学习理论与学习心理分析[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4

猜你喜欢

概念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古代的时间概念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