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14于南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于南

摘 要:使用配价理论进行句法分析不仅能获得正确的句法分析结果,还能为描写刻画句子中复杂多样的语义关系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利于人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配价理论与方法的提出和运用不仅深化了句法语义研究,也为对外汉语教学中解决语法教学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本文将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歧义句和动词使用偏误问题为例,简单地阐述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配价理论;对外汉语教学;歧义句;动词使用偏误

配价理论是由法国语言学家特思尼耶尔提出来的。他引进化学中的“配价”概念,为的是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个属于不同语义角色的名词词组。动词的价就决定于它所支配的行动元的数目。动词可比作带钩的原子,它能钩住(即支配)几个行动元,那它就是几价动词。一个动词如果不能支配任何行动元,那它就是零价动词;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一个行动元,那它就是一价动词;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两个行动元,那它就是二价动词;一个动词如果能支配三个行动元,那它就是三价动词。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不能大讲语法理论,但是适当地引入一些语法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一些语法现象,有助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质量。本文以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两个具体问题为例,简单地阐述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配价理论分析对外汉语教学遇到的歧义问题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类因为动词的关联性模糊而产生的语法歧义现象,如我们经常看到的“赞成的是多数人”这一类句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于动词关联歧义这一现象,外国学习者还是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A:赞成的是多数人。

B:送的是老郑。

凭着汉语母语者的语感与分析,我们知道,以上两个句子都是歧义句。在以往的分析与教学过程中,我们惯于使用层次分析法使句子的结构相对明晰化,这样有助于学习者的理解,而现实的情况是,即便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学习者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依然费力。以句子A为例,我们用层次分析法划分句子层次如下:

A:赞成的是多数人。

ⅰ:赞成的是多数人。

|_述_| |_宾_|

ⅱ:赞成的是多数人。

|_主__||__谓__|

对于我们汉语母语者来说,上述句子成分的划分可谓层次清晰,一目了然。但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虽然他们可能已经有多年的汉语学习经验,但实际上对句子结构细微差别的鉴别与把握能力仍然不足。因此对于上述层次的划分,他们大多仍不能很好地理解。

既然上述歧义是由于动词搭配的模糊性造成的,那我们就可以用配价理论来进行分析:在上述 A、B两个例句中,两句中动词“赞成”和“送”都是二价动词。这就意味着,“赞成”和“送”都需要关联两个论元。下面我们逐例进行分析:

句子A中,只出现了一个名词性成分“多数人”,而动词“赞成”是二价动词,从论元的语义角色角度来说,该动词可以关联施事格和受事格两个语义格。那么,无论我们认为“多数人”充当的是施事格还是受事格,句子在句法结构上都不存在问题,都成立,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句子B中,也只出现了一个名词性成分“老郑”,动词“送”二价动词的属性要求“送”联系两个语义角色,分别为“施事格”和“受事格”两个语义格。同样,在该句子结构中,我们无法确定论元“老郑”对应的是“施事格”还是“受事格”,因此该句子也是有歧义的。

根据上述分析,以上两个例句歧义的产生均是由于论元角色的缺失与不确定造成的。因此,与之相对应的修改方法也有两种:(1)填补造成歧义的动词的另一论元,使论元角色确定化;(2)调整论元位置,使论元角色确定化。按照方法一的思路,我们将歧义句修改如下(分别记作 A1和B1):

A1:我赞成的是多数人。

B1:经理送的是老郑。

按照方法二的思路,我们对歧义句作如下修改(分别记作 A2和B2):

A2:多数人赞成。

B2:老郑送的。

可见,在上述特殊句式的分析上引入配价理论,不仅可以让我们明确认识到句式歧义的深层次原因,同时配价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思路。以上举出的两种方法都是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运用的,但是通过两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分化歧义的效果上,填补论元的方法要比调整论元位置的方法更为简单有效,外国学习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联系到具体的教学法,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动词教学中向学习者明确动词的“价”及搭配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运用配价理论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动词运用偏误

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语音、语法、词汇、篇章和语用等各方面的偏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者的任务之一,便是运用先进语言理论来指导学习者,使他们尽量少犯表达错误、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汉语。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动词又是句法结构的核心,其重要性无需多言。动词的运用及搭配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容易犯错的领域。以往研究者们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大都采用的是中介语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等,而本文运用配价理论对学习者动词运用偏误进行分析。请看下面两个例句:

A:我去了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

B:新年来了,我们表演老师节目。

我们可以确定,“去”和“表演”均是二价动词(我去上海/舞蹈演员表演节目)。二价动词这一身份的确定,意味着这些动词在句法结构中一般只能关联两个论元(即必有名词性成分),这就说明上面所列的两个句子都是有语病的。A句中,二价动词“去”只关联了一个论元“我”;B句中,二价动词“表演”关联了“我们”、“老师”、“节目”三个论元。以此分析为基础,我们将两个例句做如下修改(分别用 A1、B1与例句对应):

A1:我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汽车站。

B1: 新年来了,我们给老师表演节目。

A句中,我们用一价动词“走”来替代二价动词“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得到了句子 A1。B句中,在认识到“表演”是二价动词的基础上,我们将“老师”移到动词之前,并在“老师”的前面加上介词“给”,于是“给”和“老师”组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介词结构,这个介词结构并不是动词“表演”的论元。这样,“表演”这个二价动词就只剩下了“我们”和“老师”两个论元,句子B1便合理了。

上文我们用两个例句呈现了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动词应用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并运用配价理论从深层次分析了语用偏误的原因,这为我们的汉语动词教学提供了一点启示。我们在动词教学过程中应该向学生尽量明确动词的搭配能力及常见的搭配形式,并通过大量举例的方式使他们对动词的搭配能力和常见的搭配形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可以减少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动词运用方面的偏误。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歧义句式和动词搭配偏误两个具体问题的分析,简要地介绍了配价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运用配价理论作为指导,以句子深层结构中的语义关系来引导学习者们对句子的整体理解,并解决学生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这无论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探讨、经验的总结,还是对于提升具体教学实践的效果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注释:

①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25—126.

参考文献:

[1]陆俭明.配价语法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7(1).

[2]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王锦志.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词配价与意合研究[D].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数词“七”的文化内涵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试析对外汉语惯用语的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东北作家作品的文化导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