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调查研究

2016-05-14李佳柔沈冰青吴磊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台州市调查研究大学生

李佳柔 沈冰青 吴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生活与大学生的联系日益密切。本文在界定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这一概念的前提下,通过问卷调查,从分享转载信息、发表评论日志、点赞跟帖等三个方面具体探讨台州市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的现状。

关键词:台州市;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调查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形式更加丰富,传播速度也更加快捷。近年来,移动网络、无线网络得到大力推广,网络文化便朝着大众、创新、个性化方向发展。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力迅速扩大,网络生活在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网络生活全民普及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受益颇多,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其中,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出现就是典型的负面影响之一。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为主。

课题组在2016年4月至5月期间,针对台州市范围内的高校大学生,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及台州广播电视大学这四所高校的大学生,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进行自编调查问卷的发放。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9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 97.25%。有效问卷中,男生为173人,女生为216人,男女性别比约为1:1.25;其中一年级129人,二年级105人,三年级85人,四年级70人;文史科类专业大学生为215人,理工科类专业大学生为174人。

二、大学生与网络非理性行为

(一)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社会的不断健全,现代化网络环境逐渐形成。人们已经将偌大的网络作为自己发表意见的公共平台,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网络生活中去。而部分网民会在网络这一“充分自由”的平台,将发表自由言论、压制网络观念、表达个人欲望等为目的盲目转载、发表或评论,导致网络的整体秩序混乱、恶意言论传播,个人网络沉溺、违法甚至犯罪等后果。这样的行为称之为“网络非理性行为”。

(二)大学生对网络非理性行为认识不足

经课题组调查发现,台州市各高校大学生对非理性及网络非理性行为的认识较为完善的占多数,但也有不少大学生对非理性及网络非理性行为的认识存在错误或偏差,主要表现为对非理性概念的评价不正确、对网络非理性行为所具有的特点区分不清、对网络非理性行为的性质分辨不明。

三、台州市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表现

当代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拥有充沛的精力,对网络文化价值有极大的探索欲,是网络平台上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据课题组调查了解到,网络生活早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大学生网络生活时间较多、对网络较为依赖。

在“你一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大概为多少(包括移动端,如手机)”的调查中显示,大学生一天在网络上花费4-6小时(不包括6小时)的比例最多,占28.53%,甚至有5.66%的大学生一天花费在网络生活上的时间超过8小时。

不仅如此,当前大学生将一天中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手机上,并且不自觉的沉迷其中,出现网络依赖。在“您是否觉得自己有网络依赖”的调查结果显示:42.6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一些网络依赖,但是可以自我控制;27.51%学生认为自己有网络依赖,每天都会上网玩很久;只有3.34%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网络依赖。

大学生仍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完全成熟阶段,对一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本质缺乏科学的辨别和理性的判断的能力,容易对虚拟的网络世界和真实的现实社会产生困扰,因此极易成为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实施者和跟随者。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分享转载网络信息盲目化、发表评论日志帖子情绪化和点赞跟帖热点问题随意化。

(一)分享转载信息盲目化

分享转载信息盲目化是指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并且迫切希望获得自我认同或者群体认同,因而盲目模仿他人行为而参与一些网络非理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盲目转载或分享未经鉴别和查证的网络信息,导致网络虚假信息广泛传播,事件真相难以查证等情况的出现。如“毒胶囊”事件、“上海女拜金”事件。

在网络不断深入日常生活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转载和分享网络信息的现象普遍存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自主筛选与查证,因此分享和转载网络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盲目性。

课题组在“您对网络信息的态度是?”的调查中,结果显示,48.33%的大学生会质疑网络信息,但不会去查证;21.85%的大学生会质疑并查证网络信息;更有1.54%学生选择毫不犹豫相信或者选择无视信息。在“您转载文章更看重什么”的调查结果显示:文章的实用性、趣味性、情感性、哲理性是多数大学生所看重的要素;但是仅25.45%的学生选择了文章的真实性。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很少注重文章本身的真实性,相反,大学生会被文章外在的趣味性、情感性所吸引而去转载文章。虽然大部分大学生会质疑网络上的信息,但缺乏主动查证的动力。这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虽然对网络的信息存在疑惑,但是还是会被动的接受甚至容忍相关虚假信息,对网络信息的处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二)发表评论日志情绪化

发表评论日志情绪化是指大学生由于性格过于内向、不擅长人际交往等各种现实原因,导致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空虚落寞,转而到网络上发表个人情绪的情感日志,从而将自身的情绪发泄在网络平台上,导致网络弥漫消极的情绪,甚至造成其他网络参与者的不安情绪、网络平台中负能量呈上升状态等情况的出现。

同样,课题组在问卷回收整理中发现,大学生在网络上会经常发表日志一类的网络信息,且多以释放情绪的内容为主,容易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带到网络平台上。在“您周围人发布信息,多以什么内容为主?”调查中,选择“心情日记”的大学生占65.81%。

(三)点赞跟帖随意化

点赞跟帖随意化是指一个网络热点出现后,大学生容易对相关热点的文章和帖子进行一系列的跟风,或者点赞,或者跟帖,在没有正确查证热点事件的背景之前,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容易导致大学生放任个体,肆意放大不正确言论,导致网络舆论缺乏正确认识热点问题的态度,甚至造成舆论偏激行为出现。如“如家酒店”事件、“电梯吃人”事件。

现实的网络世界里,一个热点问题的出现,网友往往会出于某种原因进行关注,大学生作为网民主力军之一,往往会对热点新闻和事件进行跟帖。在“当有人在网上对一些热点问题,发表激烈言论,并有大批网友支持,你会怎么做?”的调查结果显示,30.59%的大学生对于网友们对热点的激烈讨论表示支持但旁观,认为网友本意是好的,而且言论自由;24.42%的学生持不支持态度;17.99%的学生选择默默旁观;11.31%的学生选择支持并响应。大学生对网友的行为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容易受网友行为的引导,对事件的看法会随网友和舆论引导的方向偏离,这容易导致网络盲目跟风行为的出现,不利于认识事件真相。

四、结论与思考

当今网络文化传播广泛,网络社会发展迅速,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日益密切,也使得许多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出现。究其原因,可能是现有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更新速度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一些未及时经过鉴定的虚假、恶意信息容易凭借网络得到广泛传播。同时,网络平台的民主使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发表言论,而且社交网络匿名化的形式让大学生的情感与言论表达更加畅快。如今的大学生主张张扬个性、强调自我意识,容易出现盲目分享和转载信息的行为。

总之,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成因也是多方面的,重要的是,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网络非理性行为的存在,并有意识的避免网络非理性行为带来消极影响,把控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参考文献:

[1]吴磊,卢炀洋. 论网络生活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养成工作的冲击—以浙江省台州市大学生为例[J].科教文汇,2015(17).

[2]路葵.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4(2).

[3]戚静.大学生网络非理性行为的教育与引导[D].华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台州市调查研究大学生
“丰”景独特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黄岩区: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
Efficient reading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