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问题优化

2016-05-14刘凯

俪人·教师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必要性大学生

刘凯

【摘要】在众多志愿者组织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组织管理过程中有着一定的特殊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健康发展,本文以志愿者管理的必要性为切入点,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管理 必要性

近些年,非营利性组织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兴起,志愿服务团体随之扩大,同时也为我国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在各类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学生志愿者凭借自身较高的人文素养,越来越为社会所关注,并逐渐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中坚力量。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让大学生志愿者获得了更多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时,也暴露出人员流动率高、组织效率低等问题。由此发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特殊群体,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不仅会造成志愿服务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志愿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保障

志愿服务活动虽然在我国的迅速开展,但目前我国尚缺少健全的法律法规为其提供制度保障。志愿者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缺失,不仅使得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的合法权益无法受到保障,甚至会造成其人身安全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内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去维护志愿者的利益,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志愿者自身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最初动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同样是在各种动机的驱使下完成的,诸如丰富社会实践经历、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学校评优机会等。由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内容的随意性较大,在组织安排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与志愿者时间、参与动机相冲突时,容易导致志愿者会因自身情绪或其他主观原因退出志愿服务组织,造成人员流失而影响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大学生平日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本专业知识技能,对作为志愿者本身的知识储备匮乏,加之志愿服务活动培训工作的缺失,所以,在面对多层次多类别的志愿服务活动时,往往有心无力,直接影响志愿服务工作质量。

(三)志愿者组织管理

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如何使大学生志愿者在顺利完成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自身价值,同时提高志愿服务工作效率,是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基于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不同、社会实践能力不同,且缺少志愿服务活动所需的专业素质,低效的组织管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四)志愿服务保障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完全自愿,且不求回报,但不代表大学生志愿者不应该得到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应该为其提供一定的交通费、通信费、食宿保障以及办理保险等,这是对参与付出劳动的大学生志愿者的尊重。但是,经济资源的缺少严重制约了这一工作的进行。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与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具有差异性,因此,他们除了拥有对志愿服务工作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态度,还应当具备所从事志愿服务工作的岗位技能。然而,专业性志愿服务工作技能培训的缺失,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在大学校园中,志愿服务工作还缺乏较高的认知程度,加之部分大学生志愿者负面因素存在,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很难寻找坚强的精神支持。同时,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组织由于缺少志愿者管理理论的学习以及对志愿者组织管理运作的生疏,导致对大学生志愿者的激励不足。

二、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

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等相关内容的细则,利用宣传手段,使志愿服务为更多人所了解,以确立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园中的地位。同时,制定明确的志愿服务奖惩措施和人身安全保障制度,保障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积极性。

(二)有计划的进行志愿者招募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志愿者群体,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依据其所能担当的志愿服务工作任务和目标,制定一套志愿者招募机制,满足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建议在志愿服务工作之余组织一系列志愿服务知识讲座或趣味活动,丰富志愿服务专业知识,提高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减少人员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在群体中,每个人的参与动机、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性。所以,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教育学生,要尊重每位大学生志愿者的想法,认识到每位志愿者存在的价值,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者组织产生归属感,其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也会随之提高。

(四)完善志愿服务保障措施

首先,要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既定的志愿服务工作内容,对其进行专业培训,避免大学生志愿者进入工作岗位后出现手足无措,有心无力等负面情绪,使其能够真正的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层面。物质激励就是要给予大学生志愿者一定的物质保障,例如交通费、食宿费等。精神激励就是要利用校园媒体或其他手段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在宣传其优秀事迹的同时,又能够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崇高性,提高广大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

综上,在志愿者组织中,管理人员要注重每一位成员的存在,给予每位志愿者物质与精神保障,规范并严格志愿者的选拔、培训、激励等管理内容,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热情,使得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基于大学生志愿者管理的几点思考[J].消费导刊,2008(11):120

[2]江荣,雷雯.大型运动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管理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2(3):90-92

[3]韩芸.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探讨[J].青年探索,2010(2):12-15

[4]刘俊彦.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1.中国青年研究,2010(1)25-31

猜你喜欢

必要性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