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教学实践的研究

2016-05-14邓奇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价值观

邓奇

【摘 要】信息化时代部分中学生社会价值观庸俗、扭曲的现象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他们健康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中学德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培养新世纪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构建体系稳步推进,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格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这既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也将产生良好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课程德育;综合实践;家校育人

党的“十八大”首次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成为我党立足基本国情,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发出的总动员。那么,如何利用中学德育课程对中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成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工作、培养新世纪发展人才的必由之路。笔者在学校德育教学一线,尝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渗透到学生的校外生活中,取得了教育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一、强化功能,注重课程德育实效

2014年,广州市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研究工作课题组对广州市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个人层面)实施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广州市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基本良好,但在深层认同方面有待提高,总体呈现知、行出现脱节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认知方面,重视原则性概念化、抽象理论的认知,却容易忽视对基本常识及现实的认知;在认同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整体认同度偏低,存在一定的功利取向;在核心价值观践行与培育方面,整体参与度以及主体性与自觉性仍需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需要从学校德育课程的构建入手,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用好班会课主阵地

学校应围绕育人目标,坚守班会课这一德育主阵地,统筹规划主题班会课。在“规范和规则”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直的品格、高尚的思想和文雅的气质。班会课程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设定不同主题,有意识地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广州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以“博学”“雅正”为标准,以“和美”为目标,打造规范的班会课系列。针对培养对象的长远发展,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根植学生“中国灵魂”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世界眼光”,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做好学科德育渗透

中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螺旋式、波浪式的过程,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需要过程。只有在不同学科中渗透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实践,反复认识、比较、甄别,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自身稳定的“三观”,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的共鸣。

笔者认为应以文、理学科为单位,有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科德育渗透。比如文科中,可将传统汉语言文字与思想政治(品德)课中的传统文化的内容相结合;历史学科可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将国情教育、发展战略、基本国策有效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可将地理环境、疆域变迁、资源储备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相结合。再如理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与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创造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科知识为载体进行渗透,对学生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推动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课程的融合。

(三)发挥社团德育功能

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社团课程也是学校德育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社团是“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舞台,在学生的自主运作下,通过老师适时指导,可以更有效地培养他们健康的自我意识、公民意识和价值取向。同时,社团课程也可以有力促进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意识。

二、走出校园,打造综合实践课程

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趋势。学校可利用社会资源,联系社会机构,建立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三、重视家庭,构建家校育人课程

家庭教育的成功,关系到孩子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在家校育人课程中,要充分认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功能,家校育人课程是家长学习和提升的地方,也是配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以广州外国语学校为例,该校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天然优势,在学校德育处的策划下,开设了国际公民意识课程和培养学生中国灵魂的课程。2011年以来,该校聘请专家或者学有专长的家长担任讲师团教师,定期开设讲座,进一步提升学生、家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凝聚合力、科学设计、努力尝试的课题。它需要我们稳步推进,总结创新,逐步构建德育格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德育氛围,既有重大的社会价值,也必将产生良好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辛志勇,金盛华.西方学校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发展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04).

[2]张军.对影响中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因素的思考[J].甘肃教育,2003(S2).

[3]裴娣娜,文喆.社会转型时期中学生价值观探析[J].教育研究,2006(07).

[4]余保华.转型期北京中学生价值观问题及其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7(04).

[5]许多钰,齐丽丽.浅谈中学生的自我管理[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08).

[6]李银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9年(05).

[7]邵莉敏.中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困境和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09).

[8]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西南大学,2011.

[9]赵乃麟.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学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西南大学,2011.

[10]宋白琳.我国当代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及其教育对策[I].重庆师范大学,2012.

[11]黄婷.日本中小学德育课程与家庭、社会之联结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核心价值观
英语教学中凸显给力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上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研究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如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