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之策略

2016-05-14李娟凤

财会学习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策略

李娟凤

摘要:《基础会计》是高校财会专业学生进入财会领域的入门课程,而任课教师则是这个领域的“启蒙家”。本文从《基础会计》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入手,提出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基础会计》教学启蒙目标的策略。

关键词:基础会计;借贷记账法;教学策略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及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理论性、专业性较强,在学科设置中通常处于专业必修的重要地位,是学生后续进一步学习《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等其他专业课的基石。可以说是否能熟练运用基础会计知识将对学生未来能否成功构建财会专业知识体系产生深远影响。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工作的开展情况看,影响《基础会计》教学效果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听、说、写、记和知识迁移能力”。针对这几个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一)听不懂相关概念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通常开设于高校第一学年,此时学生几乎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对社会中企业的了解几乎一片空白,加之这门课的先导课程较少,导致学生在对企业缺乏直观、感性认识之时,就需要接触大量的会计概念。这些全新的、专业性较强的概念如同财会入门过程中设的一道坎,阻碍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例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这组概念较为抽象且在教材中分割讲授,学生便会不自觉地将它们割裂开来。其实从理论出发,会计对象即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将这种资金运动进一步划分,则分为了六大会计要素,再将各会计要素细化,就分成了若干会计科目。也就是说,这三个概念其实就是个总分关系。这组概念是基础会计中一条极为重要的主线,却也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二)说不出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

会计对象如进一步进行划分,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任何一个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会引起要素的增减变动。实际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往往无法准确地说出该项业务引发哪些会计要素发生变动,变动后对会计等式产生了何种影响。这对未来促进学生掌握会计分录以及培养会计报表分析能力是不利的。

(三)写不出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对基础进行铺垫后,几乎所有的《基础会计》教学就将引导学生掌握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这部分内容大致形成:资金筹集业务→供应过程业务→生产过程业务→销售过程业务→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业务的主线。任何一个业务的发生都需要由学生先提炼出经济语言,再将其转换翻译为会计语言——会计分录。在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一开始就无法正确地对会计信息进行提炼,有的学生虽然想到了经济语言,但又无法将其正确地进行转换翻译。

(四)记不住各会计科目名称及其应借应贷方向

每一个业务的处理都离不开借贷记账法,能否书写出正确的会计分录有赖于对借贷记账法的熟练运用。多数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会强调,一个正确的会计分录处理必须运用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还须将会计科目置于正确的“借”“贷”方向中。不过在教学结果检验时,不难发现,这两个要求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的学生只能对会计科目名称有个大概印象,对规范而生涩的科目名称记不住全名;有的学生记住了全名却将科目名称置于相反的方向,致使会计分录全盘出错。

(五)基础会计知识无法形成迁移

《基础会计》课程主要介绍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学生遇到其他行业的业务就不会分析,仍然站在工业企业的立场死搬硬套,不懂得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触类旁通。

二、提高《基础会计》教学效果之策略

(一)巧妙梳理概念

基础会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概念众多,教师在梳理各个概念时应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法各个击破。面对规范、生涩又分割讲授的概念,如前文提到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这组概念,应先理清每个概念的主线,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动态地、形象地通过动画、图片说明其总分关系,让学生明白这三个概念不过是为了方便对经济业务的核算而人为创造出来的“纸老虎”;面对诸如“会计假设”中“持续经营假设”和“会计分期假设”概念,可借助东印度公司对会计发展的影响一例作为引导,通过对历史故事的生动描述,让学生不仅掌握这两个概念“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还深刻地理解会计是因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经济越发展,会计越发展的理念。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总体而言,在介绍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语言,控制教授速度,循循善诱,幽默风趣,万不可照本宣科。

(二)师生互动,激发热情

入门阶段的学生,对会计知识还处于懵懂的状态,对企业机构组织设计、部门设置、人员配备、业务往来等方面缺乏认识。教师在讲授经济业务时,应贴合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恰当地通过实例、案例与学生互动。选取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业务作为引导,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教材经济业务中,带入会计人员的角色中,带入《基础会计》的知识点中,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并促进其知识迁移。若课时充足,还可采用角色扮演式的体验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赋予学生不同角色,从管理人员,到生产、销售、会计岗位,以便学生深入理解会计对象的含义,理解工业企业资金筹集、供应、生产、销售各个流程的运作,以及其他企业的核算流程都可在工业企业的基础上加减完成,最终回归到理解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职责所在,理解会计凭证在各经济业务、各单位、各部门、各人员间的传递。这样的互动教学能巧妙地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知识,并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问题意识,能有效激发学习情绪,挖掘学习潜力。

(三)引入先进理念,化难为易

借贷记账法是学生理解会计的一只拦路虎,是否搞懂借贷记账法是评价学生是否学好基础会计的关键。多数教材中说明会计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边称为“借方”,右边称为“贷方”,借贷只是符号而没有特殊的含义。有的会计科目金额增加应记在借方,金额减少应记在贷方,而有的会计科目却又相反。每个会计科目的增减变动方向都必须记忆,记错任何一个都可能使最后得出的会计分录全盘皆错,最终影响会计报表的准确性。这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记忆负担。

为了攻破这个难题,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左右手定律”将其化难为易。面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恒等式,让学生抬起双手,两手心向上,假设左手代表资产类账户,右手代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而大拇指表示增加,小拇指表示减少。此时手心向上发现,左手大拇指在左边,小拇指在右边,则意味着资产类账户金额增加记左边(借方),金额减少记在右边(贷方)。同理,右手大拇指在右边,小拇指在左边,则意味着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金额增加记在右边(贷方),金额减少记在左边(借方)。通过这一定律,学生们只要会区分哪个会计科目属于何种要素,便能轻而易举地推出应借应贷的方向,得出正确的分录。

(四)适度降低掌握会计科目全称的要求

在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大背景下,很多的企业都淘汰了手工做账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会计电算化。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帮助学生创建和培养会计信息化理念及运用电算工具处理会计实务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实践打下良好基础。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强调会计分录的书写不仅应方向正确,还得保证每个科目都完全符合准则的规定。然而,在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电脑代替人工,科目名称不用逐字书写而在于在界面中的选择,只要对科目有大致的认识,选出正确的科目,分录便不会出错。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对科目名称的记忆,而应将教学重心转移到如何使学生从宏观层面把握会计信息系统的问题上来。

(五)培养双师型《基础会计》教学人才

为了实现《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使培养出的学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在教书育人的同时,高校教师还应不断自我成长,促进自身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首先,高校应在任课教师中广泛开展会计实操培训,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其次,高校应鼓励教师打破行业限制,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调研甚至挂职锻炼,掌握一线从业经验,真正成为专业理论扎实,实务操作技能强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迟旭升.基础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4.

[2]马靖昊.玩的就是会计第3弹-马靖昊带你领悟会计之道[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9.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