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及协调问题研究

2016-05-14石璟

财会学习 2016年7期
关键词:税法会计准则差异

石璟

摘要:我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会计准则和税法也经历了多次的修改和完善,但我国存在立法滞后经济发展的现象,导致我国财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之间产生差异。本文分析了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两者差异的协调措施。

关键词: 会计准则; 税法; 差异; 措施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念

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是一种职业上的技术性规范,其规范对象主要是会计实务。我国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进行了多次的调整和修订。2014年初,我国财政部又一次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完善和修订,此次修订完善了“公允价值准则”,使企业能够在市场经济中更加规范、标准的进行会计处理。

二、税法的概念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两者之间表现在征纳税方面的有关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它是国家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依据,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二者的合法权益,在保障正常税收的前提下,保证税收秩序。它具有三个特点: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税法是国家行使权力的工具和法律依据。

三、会计准则和税法存在差异的原因

(一)目标不同

会计准则的目标是规范会计核算,利用财务数据向企业的经营者、投资者提供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会计准则服务于企业,有利于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根据财务会计报告作出重大的经济决策。税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满足国家自身的需要,具有强制性,同时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有效的调节宏观经济,引导资金流向,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资产计价不同

会计准则和税法中差异较大的是计价方法的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的计价方法有很多种,随着会计准则的演变和完善,如今会计的计量属性包括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历史成本和现值等。在会计实务中视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价方法进行计量一定程度上更合理数据更准确。而税法作为一部国家法律,具有极强的严肃性,并以此保障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税法必须以企业记录的真实经济业务为依据,通常都是采用历史成本法,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更可靠,更具有客观性和唯一性,符合财政收入的原则。

(三)职能不同

会计准则的主要职能是建立一套标准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并对会计核算的结果进行监督,从而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此外,会计准则还要求会计核算的数据能够真实准确及时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保证企业的管理能够利用会计的核算成果对企业发展做出分析和决策,同时综合平衡协调各方利益和需求。税法的职能是保证税收收入能够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税法通过法律手段规定国家参与剩余产品分配,筹集财政资金,同时调节各阶级、社会成员、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使各种微观经济向着符合国家政策预期的方向发展,有着社会经济杠杆的功能,保证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建立。

(四)遵循的原则不同

会计准则共遵循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这八项原则,而税法遵循了公平、效率、财政、法律、适度等原则。1、可靠性原则与适度性原则的比较。会计准则的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必须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税收适度原则是要兼顾需要与可能,是指税收收入既要满足财政的需要,也要兼顾企业承受税负的经济能力,做到取之有度。2、谨慎性原则与法治原则的比较。会计准则的谨慎性要求在会计处理上既不能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能低估费用或者负债。税法的法治原则是指税收是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国家征收的税款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征收的方法、时间和内容都已明确告知纳税人,体现了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

(五)发展速度不同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我国的会计准则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整,已经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更能满足企业走向国际的要求,发展速度较税法而言更快一些。而我国税法的制定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落脚点是能够保证财政收入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制定的方向更具中国特色。

四、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协调措施

(一)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合作与沟通

会计政策的制定和税收的管理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财政部负责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而税务局负责国家税收工作。两者服务对象不同,在法规政策上的制定难免出现差异,这就需要财政部和税务局在工作中要注意协调和沟通,不仅要在立法和执法上加强联系和合作,还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相互给予指导,更重要的是两个部门的管理层要信息互通,及时解决和处理矛盾关系。财政部在修订会计准则时,既要考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和财务报表的编制、报送及时等要求,还要考虑国家税收政策和纳税基础的要求。国家税务局也是如此,在制定国家税收政策和规定时,要充分保持与财务会计的统一。总之,在保证会计准则和税法各自独立的前提下,充分交流和探讨,分析差异进行调整,使差异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确保会计准则和税法皆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二)完善企业会计岗位

受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化的影响,企业应在岗位设置上认真思考,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财务会计包含税务会计,若财务会计反映的相关税收信息不正确、不完整,势必将影响税务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为了准确反映财务指标,规范合理的进行会计核算,企业应专设税务会计岗位,全面负责涉及税务的有关工作,既管理税务的核算、汇缴和申报,同时负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保管和开具。设置专业的税务会计岗位会减少企业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几率,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减少由于业务不精通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会计和税法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尽快提升企业税务能力,缩短与国际水平的距离。

(三)完善操作层面的协调

相比较为规范的会计业务处理,税收法规在坚持自身原则的前提下,应适当与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对于还存在不规范、甚至有法规空白的会计处理业务,必须完善相关会计准则,同时充分考虑税收协作,避免出现较大差异。例如在所得税体系下,其中的应税收入确认采用权责发生制,而成本费用据实扣除。如此规定表面上导致所得税税基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应减少,但相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所得税原则来说,确认标准的统一降低了纳税和征税成本,对于纳税人的冲击相对较小,也进一步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同时,差异的减少有利于会计信息的作用发挥。另外,我国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往往忽视了纳税对象与内容的会计语言特征。立法时要高度重视语言的会计化,尽可能在相同经济内涵中采用同一会计语言,极力减少差异从而减少税收征收难度。

(四)适度放宽税收管理政策

我国税法在保障财政收入的同时,过于强调反避税,极力避免企业出现虚报财务状况,而致使国家税收遭受损失的情况。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企业在合理合规的前提下,选择不同会计处理方法,保证会计数据合理有效,尽量利用规则做出有利于企业的理性行为显然无可厚非。税法要与会计准则做出适当调整,以求差异范畴的缩小。适度放宽税法的限制,适当地让企业在合理范畴内自由选择,可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长期稳健发展,还可以增强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同时税法在制定过程中也可以尝试简化税收款项的计算。我国要结合自身国情和企业制度框架,不能盲目照搬世界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必须在保持会计准则独立性以及税法权威的基础上,做适度的完善与协调。

(五)鼓励构建企业税务会计体系

会计国际化、世界共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如今显然已经是大势所趋。随着企业不断扩大经营,逐步对外投资和加大外贸业务,税收必将成为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财务人员要运用专业知识,正确判断经济业务,帮助企业积极进行税务筹划,降低税负成本,并依规申报纳税。我国多数企业税务筹划意识淡薄,没有科学系统的开展税务筹划,致使税务负担较重而且还存在会计处理不合理之处。这都说明我国缺乏一套规范科学的税务会计体系,不仅使税收效率较低,更使企业承担了较多的不必要税负。企业要在内部大力构建税务会计体系,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税务相关的财务分析,积极进行税务筹划,并将其提高到战略管理层面,这样既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也能为税务机关的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1]王丽茹.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2]史久全.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及协调[J].经营管理者,2012(09).

[3]郭昌荣.会计制度与税法关系的协调研究[J].会计师,2012(06).

[4]林旭东.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及协调方法[J].会计之友,2007(05).

(作者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税法会计准则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在高中数学中渗透“解题差异论”的实践研究
房地产税法正式列入立法计划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浅议税法效力及其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