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专业成长新常态

2016-05-14侯春阳

继续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元认知

侯春阳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中离不开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这是青年教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专业发展过程中重建自我信念,实现职业价值,提升元认知能力,友善用脑,团队合作,勤于学习,积极成长,创新学校文化的一种新思维、新常态。

关键词:自我研修;他我研修;和合文化;元认知;教学实践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在高校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合作研修的建构发展过程中,吸取我国和合文化中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精髓,遵循整体和谐、有序对称、平衡互动等原则,参照目标和合原理、元素差分原理、融会贯通思想等和合学的现代意蕴;同时从创新型共同体框架的搭设以及共同体意义的现代更新两方面重申共同体精神,分析共同体的信息交流、伦理约束、社会强化功能,剖析共同体的特质,包含共同体主体的自愿性和平等性、共同体运行目的指向性和同一性、共同体运行过程的自发性与超越性、共同体运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和创新性;并且还关注到合作教育学等相关理论,为构建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一、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实践定义

自我研修是个人情境化探究、批判性协同研究、提高个性化学识的活动,是一个透明的、系统化的教学实践专业化成长研修过程,是青年教师职后知识生产与实践能力陈述的活动。他我研修是个体在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参与集体研修过程,并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与学经验得失,主动听取对方的中肯建议,修正或补充自我研修理论与实践,以提升自我研修的层次、价值观认同和内涵素养。自我研修不只与个人反思与知识管理有关,更需要在团队的协作下开展互惠共赢研修状态下的专业发展学力与成长力历练。

著名学者高海青教授说:人的“自我”是以他我为自身的内容的,表现的是人类的本性和规定,其实也可以说,所谓的自我不过就是“大我”(类本性)集结于生命中的个性化(加上个人的发挥和创造)的体现而已……我们讲自我,却必须从他我去了解、由他我来规定;一个人要建立自我,必须首先放下自我,去向他我学习、以他人的能力来充实自己。人的可怪处就在这里:不能走出自我的人,他也就不会有他的自我。自我研究也是一个促进双路径学习的方式。“‘双路径学习与‘单路径学习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单路径学习中,教师在采取一个行动后,如果发现行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通常只调整行动本身;而在‘双路径学习中,教师不仅回环到行动策略,而且回环到自己的‘主导价值观,即‘信念。如果教师在调整自己行动的同时,反思并改变自己的信念,其整体变化无疑会更加彻底、深刻、持久”。现在我国的教育正处在积极意义背景下的“衔接期”,一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支撑力量正在消退,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新生力量则在成长,有的新教学业态新教学方式呈爆发式成长,但目前新旧教育教学反思方法与动力转换还没有衔接到位,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地调整和发展自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我国高校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注入新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成长研修思想和理念。

二、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的实践特征

(一)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相互支撑

从古代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到今天的大教学专业集体备课和适应新时期新发展改革提倡的综合学科课程,无一不在解读着高校青年教师之间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相互支撑的理念。以雅斯贝尔斯、哈贝马斯、马克思等为代表的“交往理论”,都赋予了人际交往极大的意义与价值。人们在交往中,交往的双方在认识自己、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使对方得以完善。他们都把交往看作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人只要存在着必然就会交往着,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激励现代人行为的主要因素,而这些都是在人际交往和互动支撑中实现的。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以个人的学习、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每个人只能理解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正确的解释。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才能形成更丰富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更真实的应用、更实用的创新。

高校青年教师之间的隐性知识不能通过物质性的传播媒介进行直接传播,一般要通过实践团体,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行隐性教学知识的分享。我们在践行个性化研修、参与集体培训研修的时候,通过他人对某些事物或现象的看法来反思自己,因此在这时他我研修和自我研修这两者就同时发生。个人的自我反思,恰恰不是反思自己,而是从他者(包括他人和外物)那里寻找反观自己的镜子,正如阿纳斯塔西娅?P?萨马拉斯所言:“……什么叫反思呢?就是照镜子,reflection,意思就是镜子的反射。西方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反思文化,也就是把对象世界,把整个宇宙看作是人心的一面镜子,把整个宇宙看作是反映人心、反映人的主体的一面镜子……如何认识你自己呢?要通过外部世界,人要认识自己只有到对象世界中去寻找才能够像照镜子一样地反映出他自身。”

(二)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专业成长中打破藩篱

在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实践中,高校青年教师之间既是局内人,是研究工具,也是被学习、被研究的对象。作为个体,他们都有成长与发展的多元诉求,都有个性化的成长衍生基因;而作为学校团队中的一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的发展与进步都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要把这二者融为一体,就需要青年教师在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中打破教学实践专业成长中的藩篱,互相之间带着彼此进取的心智和坚定的信念,通过个性化发展和共同成长的生态情境激活,即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中相似地看(seeing-as)和学习行动中去相似地做(doing-as),以实现生活经验性知识向科学实践性知识的迁移以及新的成长研修情境的进步,并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获得的“真”过程、“真”获得、“真”成长。

按照知识的定义,“知识构成的三个条件分别是:信念、真和证实”。如笔者在参与高校青年教师网络交流、研讨行动之前,从其他青年教师的听课交流感想中获得了他我研修所获得的新的自我研修的信念,虽然这种信念还只是自己相对“狭隘”的学习或生活经验,还不是“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在笔者带着学习与成长的坚持信念进入“真”自我研修和他我合作研修“课堂”行动时,笔者便在学习和成长中“实践”着新的行动信念。于是,在基于教学实践中,其教学产生了“效果”,学校督导处领导、老师和学生都从我的教学中感受到笔者的成长和进步;笔者也在与其他青年教师的共同学习、交流中“反映”出大家共同的认识提高程度。这作为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实践“被证实”的信念,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性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就真正地获得了。

(三)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需要高校青年教师和谐成长中的双赢互动

研修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一起工作,一起交流,一起研讨,一起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有意义的协同教学研究、实践和思考,并走向积极自律式的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可以为教师、学生提供更丰富、更美丽的教育教学环境,并在一定意义上丰富学校教科研文化的内涵,提升高校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自我研修过程中研究者与网(群)友的合作,通过系列的网(群)友探究活动,拓展研修者的批判性思维,形塑其与他我研修的合作意识,使自我研修不再局限于个人的认知架构。

人是一个既具有自然性,又具有超然性,既能容纳多样性、差异性、对立性和个性,又能在多样性、差异性、对立性、个性中达成统一的“否定的统一体”,这就要求我们从包容中见胸襟,从定位中显边界,从融合中出整体,自觉地用整合视野来对待自己的人生。想拥有健康、进取、完美的自我,欣赏朋友的时候也不妨容得下异己和他我的存在与成长。事实上,自我的未来将是人们自觉地将自我的过去和现在进行着的合理地延伸与扩展。无疑,在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学习的延伸、拓展的旅程将是“路漫漫而其修远矣”,但是自我必将在与无数他我的坦诚相拥下绽开人世间最美的教育之花。

(四)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应该具有时代发展的宽泛性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的对象,既包括各专业教师,也包括学校管理者、院系科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群团工作者、后勤服务人员等等。在愈加重视知识产权、整顿学术腐败与追求学术规范的当下,教师严谨而系统化地开展在网(群)友参与下的自我研修,既可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推进自我专业发展,也能促进与网(群)友彼此间的互动、理解与帮助。此外,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在当下教师教学观念、师生关系观念尚待改变之时,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与网(群)友协作开展自我改革的自我研修,为教师个体、群体共同对话与进步提供了美好的愿景。除了“以师带徒”“名师工作室”“学术研究室”“教授工作室”等常态式的培育培养高校青年教师途径外,如何让不同院系级部、不同学科甚至不同学校的青年教师同辈们建立网(群)友关系,形成良性的他我研修氛围和学术研究环境,创新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实践专业化发展合作研修共同体,还需要在学校层面的亲切关怀和引导下,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具有强烈的“科学报国”和实现富强“中国梦”的自觉、自省、自悟、自进的专业品质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与他我研修的实践意义

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实践证明,青年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有效践行的和合思想,彰显中华民族“和为贵”“和生万物”“和而不同”的传统和合思想精髓,体现和合学的现代意蕴,是有中介的和合、有差分的和合、注重融突和合以及共同体成员精神生活的差异中和。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的合作研修共同体的建构表征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和合思维的积极意义,体现了高校健康智能可发展的整体性、信息的开放性和文化创生性。研修实践告诉我们,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的合作研修共同体沿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社会文化的研究路径,强调高校文化建设、创新与社会习俗的双向有益驱动;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中的重视共同体成员社会身份重建,使其成为高校社会文化中成熟的实践者和创新发展者;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积极倡导嵌入式的高校进步文化交往方式,强调成员之间在中华文明文化传承中的延续性和创造性,关注代际之间的交往与多层次的参与,研修机会更多,研修内容更丰富,使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的合作研修从个性化、特色化的“合之境”升华至中华民族振兴富强的“和合之境”。

倡导高校青年教师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的合作互动是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个人都得到他所能达到的充分完善”,高校青年教师各种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决定了高等教育对象所接受的教育必须是连续的、一致的,即作为高等学校教育者的青年教师对学生实施的教育必须是同向的、相互促进的,这就需要青年教师本人和其他优秀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青年教师们及时关注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正在进行的一项规模巨大的、全国范围的课程教育改革,课程综合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改变了以往的分科课程模式,打破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了各学科知识的相关化、融合化、广域化、创新度。因此倡导高校青年教师积极践行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发挥教师群体的力量,已然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而且,高等教育课程提出了动态课程的概念,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复制者、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反思型、专家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程意识,并提高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实际上,课程的开发仅仅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教师之间必须联合起来,通过自我研修和他我研修的多元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变知识消费者为能力生产者,组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1]Samaras, Anastasia P. Self-Study Teacher Research: Improving Your Practice Through Collaborative Inquiry. Sage Publications Inc,2011.

[2]孟繁胜,于伟,梅秀娟.内生式培训理念及其实践模式解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1).

[3]侯建成.分享 互动 公益式网络地理教研平台的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3).

[4]刘良华.研究教师个人知识的困难与路径选择[A].质性研究:反思与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5]Edited by Nona Lyons and Vicki Kubler LaBoskey. Narrative Inquiry in Practice: Advancing the Knowledge of Teaching[M]. Teacher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2002.

猜你喜欢

元认知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元认知:领域一般还是领域特殊?
网络环境下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策略相关性探析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视域下的高职公共英语听力教学探讨
口译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应用实证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英语写作元认知的构架研究
元认知策略对阅读词汇量的补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