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研修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2016-05-14孙崴刘学敏许红梅

继续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活动设计教师

孙崴 刘学敏 许红梅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虚拟学习社区中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以及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的单一性严重影响研修的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前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进行分析,并针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出了网络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关键词:虚拟学习社区;网络研修;活动设计;教师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研修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网络研修以其跨越时空、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了教师在专业发展道路上遇到的工作和学习矛盾,同时,凭借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实现了教师之间实践性知识的共享,也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稀有的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然而,随着教师网络研修活动的广泛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例如:虚拟学习社区功能不够完善,通常只重视内容呈现,缺乏研修活动的设计,共享资源不足且质量不高,这严重影响了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共享的效果。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共享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的建设提供有效的活动设计策略。

二、研究方法及抽样

问卷调查法是收集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参与过网络研修活动的在职教师为研究样本,共发放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95.3%,达到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访谈法进一步分析被试选择某一问项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三、网络研修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一)网络研修活动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单一

提到网络研修,大多数教师首先想到的就是网络培训,网络研修经常被认为就是上网下载学习资料和参与论坛讨论;单调的研修活动和活动支持工具直接导致教师参与网络研修的热情不高、参与度低、缺乏持续性。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8.9%的教师表示虚拟学习社区活动支持工具单一,论坛是主要活动场所;活动的顺序为活动组织者在论坛中发布讨论主题,教师在主题版块进行经验交流;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共享行为发生的很少,知识建构水平也不高。在网络研修形式与活动支持工具的需求方面,93.9%的教师希望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网络研修活动能更加多样化。

(二)网络研修活动主题与教师教学实践脱节

大多数教师认为网络研修活动目标应该是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得到持续提升。89.7%的教师认为评价网络研修活动成功的标准是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数据表明,教师们对网络研修活动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是比较统一的,即活动主题是否接近教师实践问题。然而,当前网络研修活动的主题经常只注重理论的传授,缺乏对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更不重视发挥虚拟学习社区知识共享的优势来促进知识创新和转化。

(三)教师缺乏参与研修活动的兴趣和持久性

网络研修的中途放弃者较多,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网络研修活动与自己关系不大,且单调乏味。75.9%的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原因是希望长期得到专业指导,69.0%的教师是希望能够长期与同伴进行资源分享,41.4%的教师希望通过非正式学习,在工作之余得到持续的专业发展。结合访谈和研究发现,网络研修的主要优势在于专业的指导、同伴互助、资源共享等服务和非正式学习时间上的灵活性。

(四)不重视再生资源的积累

大多数虚拟学习社区都提供学习资源,但是,资源不能及时更新,而且不重视再生资源积累,最终导致资源陈旧,利用率低。再生资源也称为生成性资源,是指教师在网络研修过程中动态产生的二次资源,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可以生成很多再生资源,例如:教学反思报告、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关于某一实践问题的解决方案、专家指导意见等。97.2%的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己实践性知识是最有效的,因为其中体现了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许多隐性知识。然而,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认为再生资源对提高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有效,但能够充分利用并从再生资源中提炼出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却很少。

四、教师研修活动设计策略

(一)虚拟学习社区研修工具的多样化和综合运用

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建议在虚拟学习社区中增加“教学案例展示”“教学案例分析”“专家咨询”等网络研修工具,实现网络研修工具的多样化。一方面,在研修工具的设计上,应方便教师上传自己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另一方面,功能设置上,应该方便教师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进行工具的切换,例如在使用教学案例展示工具进行案例观摩的时候,可以随时借助专家咨询工具进行咨询,获取专家的有效指导;在使用教学案例分析工具进行视频分析的同时,可以随时切换到反思记录工具界面将分析过程中产生的结果、教师的思考记录下来,这样更有利于工具的整合。

(二)丰富网络研修活动的形式

长期以来,教学技能的传授都是以师徒制为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新教师在观摩听课的过程中习得实践性知识。观摩评课、师传徒授、实践反思等方式都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教学案例学习、撰写教育博客、论坛专题研讨、集体备课、师徒传授、同侪互助等活动形式都是受教师们欢迎的网络研修活动形式。其中,优质资源的共享、教学案例学习、集体备课更是受到教师广泛认可的。因此,建议在网络研修过程中综合运用上述形式开展研修活动,让网络研修过程在开展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进行交流和研讨,在开展评价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反思,在分享资源的同时撰写教育博客进行教学总结,从而提升网络研修活动的质量。

(三)活动主题要解决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主题是教师评价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研究数据表明,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是贴近教师需求、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因此,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研究者通过访谈发现,教师最关心的教学实践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适应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教学方法的应用;三是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经验方法。因此,在网络研修活动主题的设定上,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与教师关心的问题相契合。

(四)通过建立网络研修社群提高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

通过对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活动的动力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发现教师持续参与网络研修的主要动力是获取长期专业的指导和与同侪进行资源分享。因此,建议通过网络研修活动可以促进教师网络研修社群的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应该是由具有共同的愿景或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并且最好采用异域的形式,即由来自不同地区的教师组成,实现地区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为了保证网络研修社群良好的运行,社群中要有专门的助学者或意见领袖负责组织、推动社群活动的开展。

(五)网络研修活动的设计要注意共享资源的流通

网络研修活动的开展需要资源库的支持,资源库可以在资源的流通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共享资源的流通应该包括资源的生产和消费,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研究者在调查时发现,75.9%的教师希望得到专家提供的学习资源、62.1%的教师希望得到同行提供的资源,这说明网络研修活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对共享资源的消费需求;教师在研修活动中生成的资源包括评论、反思、教学设计方案、教育叙事、教学视频等。网络研修活动既是资源产生的场所,也是资源流通的场所,因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以下几点:一是网络研修活动开展之初要准备哪些资源;二是开展过程中会生产哪些生成性资源;三是需要哪些研修工具支持资源的交换;四是哪些人可以为资源的需求者提供指导和指引。

五、研究局限及进一步研究计划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得的,如果能够选取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个案分析,将有可能挖掘出数据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其后续研究将选取有代表性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师网络研修社群,分析研修社群的活动设计和组织过程,并探讨其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孙崴.教师网络研修活动概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

[2]刘学敏,孙崴.基于活动理论的教师网络研修活动设计个案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6).

[3]许红梅,朱莉,刘学敏.教育科学研究-原理.方法.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刘学敏,孙崴,王陆.中小学教师网络同侪互助组织知识共享行为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

猜你喜欢

活动设计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谈有效设计高年级英语阅读活动
新教材下Integrated skills课堂教学的思考
“透镜”课题教学的活动设计
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活动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