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慎独”思想与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具有内在契合性

2016-05-14陈晓静

山东青年 2016年7期
关键词:慎独思想

陈晓静

摘 要:“慎独”是儒家思想中最为闪光的思想精华之一,是个体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重要法则。“慎独”具有真诚性、自觉性和实践性,与大学生网络自律的培育具有内在契合性。“慎独”的真诚性要求大学生培养真实不欺的网络情感;“慎独”的自觉性要求大学生保持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慎独”的实践性要求大学生践行合法规范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慎独”思想;大学生网络自律;内在契合性

一、“慎独”思想的文本解读

“慎独”在《辞海》、《辞源》中均被解释为“在独处时,自己的行为能谨慎不苟”。“慎独”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庸》中,《中庸》也被视为“慎独”思想的源头所在,其指出“慎独”的要义是在“至隐”和“至微”之处彰显: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中庸》)[1]

《大学》对“慎独”思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其中《大学》第七章在《中庸》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慎独”的内涵: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2]

在这里,共两次提及“慎独”。首先,“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是针对君子“毋自欺”而言的。这是在强调“慎独”的真诚性和谦恭性,君子不论自己面对的是什么,都能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慎独”的真诚性就是指从人的爱恶本性出发,表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做到表里如一;而“慎独”的谦恭和真诚相辅相成,真诚是谦恭的基础,谦恭是真诚的表现,因为有一颗真诚的心,所以才能时刻保持谦恭的态度,“慎独”才有了情感的立足点。其次,“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是通过君子小人的道德对比来论证的,这是在强调“慎独”的自觉性和实践性,自觉性和实践性则分别是君子做到“慎独”的意识和行动准则。道德小人在闲居时无恶不作,在道德君子面前遮掩自己的恶行,标榜自己的好处,可见小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自知,即没有自觉性;而道德君子却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谨慎不苟,自觉将德行要求谨记于心并贯彻于行。通过这样一个对比,一个猥琐的道德小人形象和一个端正的道德君子形象呼之欲出,给人印象深刻。

由以上分析可见,在《大学》中对“慎独”的阐述并没有局限于《中庸》中的“至隐”、“至微”之处,而是将其时空范围扩大到“闲居”即日常生活之中,强调不论人前人后、独处群居都要“慎其独”。因此,对“慎独”的追求不能过于讲究细微之处而忽视平时所为,应该凡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做恶事,恪守道德准则。

综上所述,“慎独”具有真诚性、自觉性和实践性;做到“慎独”,真诚是前提,自觉是关键,实践是归宿。道德主体做到“慎独”必须不断反省自身,时常对自己进行道德评价,坚守内心的信念并将良好的道德付诸实践,在日常的生活中做到光明正大,从而真正能够“诚于中而形于外”。

二、“慎独”思想与培养大学生网络自律具有内在契合性

据2015年7月2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6月,我国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大学生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网络终端之一,其网络行为也自然纳入人们关注的视野。

“自律”在《辞海》中释为“遵循法度,自加约束”,网络自律即要求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能够坚决做到“不为小恶”。作为提升道德修养重要方法之一的“慎独”思想同大学生的网络自律培育具有内在的契合之处。与现实世界相比,网络兼具自主性与易染性、开放性与隐匿性的特性于一体,这使得大学生的道德自律在网络面前更有必要,也更具挑战。

(一)“慎独”的真诚性要求大学生培养真实不欺的网络情感

网络是一个自主性与易染性集合于一体的空间。在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任何网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通过虚拟符号进行交流。大学生和其他网民一样,网络生活空间是独立的,因而具有自主性,可以自主表达、自主行为。然而,网络上各种信息琳琅满目、鱼龙混杂,网络主体难以做到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孑然独立,不被旁人影响。

“慎独”的前提条件是“诚”,即真诚,能够明辨是非不自欺。真诚是现实人际交往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网络社会和谐秩序建立的重要因素。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重要阶段,对复杂的网络信息如何分辨、如何取舍;怎样才能不被诱惑又有主见,这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内心定力。“慎独”的真诚性要求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行为的全过程时刻保持真实不欺的网络情感,明辨网络真假、美丑、善恶,做到真诚不自欺,弃恶扬善,弘扬正能量、抵制负能量。

(二)“慎独”的自觉性要求大学生保持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

网络同时兼具开放性与隐匿性,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场所,不但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而且各类信息可以共享,只要具备基本的网络技能,网络主体就可以在网上进行表达、下载、转发等多种网络行为。同时,互联网又是一个私密的空间,任何网络主体都具有合法的隐私权利,但也能够在网络上拥有多个不同的身份,从事匿名的活动,给网络安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作为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群体,其学习能力、接受能力普遍较高,对网络的运用更为熟练,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并不具备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

“慎独”思想的关键是自觉,自觉性强调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觉察、有所认知。网络具有开放性与私密性绝不意味着可以恣意妄为,大学生在上网时要保持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首先,自觉学习,首先要将网络法律与规范了然于胸,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知规之人;其次,自觉思考,对各种网络资源在查看使用之前自觉进行思考甄别和理性分析;最后,自觉使用,要将网络成为自我学习和进步的工具,合理安排上网时间,而不是沉溺其中。只有保持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才能在网络世界中抵制诱惑,从容有度。

(三) “慎独”的实践性要求大学生践行合法规范的网络行为

“慎独”的归宿是实践,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具体的网络实践中去。“慎独”的实践性强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培育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如果不能将其付诸网络实践,则必将成为一纸空谈,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日常的网络生活中增强网络自律意识,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言谈举止,弘扬网络道德。

因此,按照“慎独”思想的实践精神,大学生践行合法规范的网络行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慎言”,不在网络上信口开河,发表言论要按照事实;第二,“慎行”,不做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行为,不做不道德之事;第三,“慎微”,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总之,对大学生而言,网络自律的培养有助于其实践规范的网络行为,而规范的网络实践将进一步增强其网络自律意识,这是一个双向互惠的过程,并且对大学生良好网络道德的养成至关重要。

三、结语

“慎独”思想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网络道德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尤其是对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自律具有内在契合性。“慎独”的真诚性、自觉性和实践性要求大学生在进行网络行为时增强自律意识,坚守内心信念,培养真实不欺的网络情感;抵制不良诱惑,保持自觉理性的上网理念;遵守网络规范,践行合法规范的网络行为,从而成为网络世界的守道之人。

[参考文献]

[1] 孔颖达.礼记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206,397.

[2]乐爱国,钟小明.朱熹《中庸章句》对“慎独”的诠释[J].中国哲学史,2012(4):87-88.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 200000)

猜你喜欢

慎独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学《大学》 思己 思社会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慎独”的境界
怎样围绕“慎独”上好中国文化经典课
从“慎独”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