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色醇香洋溢课堂

2016-05-14邱启茂

中文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途径方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邱启茂

摘 要: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学作品,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培养学生内在的精神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媒介.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完善内在的道德情操,不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强中国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培养语文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7-0235-01

传统文化类文章是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欲达成这类文章的高效课堂,关键是抓住“传统文化”四个字,处理好共性与个性,教与学,一篇课文与一类课文,轻笔淡描和浓墨涂彩,个体与全体的辩证关系。这样,传统文化类语文课堂就会洋溢着古色醇香,学生就能学有所得,结合《孔子拜师》一课,可以探究出几点原则和途径。

一、处理好共性和特性的关系,找准正确的学习路径

学习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一堂语文课的根本目标任务,也是所有语文课的共性。在语文课里,它是基础,脱离了它语文课就无从谈起。传统文化类文章的特性是什么?它的独特性就是四个字——传统文化。这是它之所以能编入教材的价值所在。因此,这类的语文课堂,既要充满语文味又要充满文化味。比如:品读第二自然段板块时,划出认为孔子最了不起的句子,圈出重点词,写一写批注,课堂充满着语文味。扮演孔子亲友,劝说孔子知难而退;扮演孔子,用自己的名言反驳,阐述坚持求学的理由,感悟孔子不惧千里、不辞辛劳的求学精神,同时又洋溢着文化味。语言文字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的认同,熏陶,交织前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目标自然容易达成。

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习效益最大化

我国文化悠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很多文化元素,只限于记载在书籍画册中,跟当下的实际生活缺少直接关联,讲了学生也是迷迷糊糊,但不讲又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这样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直接教,直接讲。比如“拜”字造字含义解释;老子叫孔子,不叫孔丘,而是叫仲尼的原因。这些知识点都不是本堂课的重点,让学生自己探究,既要花很多时间又难以弄清楚,老师直接解释比较好。而描写孔子克服旅途艰辛的语段,是文章核心部分,最能体现孔子刻苦求学的伟大精神。教师就教不得,必须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只有处理好该教则教,该学则学,集中时间攻重点,课堂的40分钟,才不至于浪费,都能用在刀刃上。

三、处理好一篇课文与一类课文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课堂不是教课文,而是借助课文教语文。处理传统文化类课文,有哪些抓点?如何利用好这些支点达成教学目标?能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历经千百年筛选和积垫的优秀文化,用三个字概括就是——了不起。抓住“了不起”就抓住了传统文化类文章的精髓。比如:品读第二自然段时,如让学生划出能证明孔子了不起的句子,同时圈圈关键词,写点批注,再讨论最了不起的句子,是如何表达的?最后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如下:学习传统类文章要先寻找能证明了不起的句子,圈关键词,写批注,再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教学时,教师的着眼点不局限于一篇文章,而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习得。只要能做到把学习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放在一篇文章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总结,今后放在其他同类文章中练习强化,我们的课堂必然是有效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四、处理好轻笔淡描和浓墨涂彩关系,让课堂洋溢着文化味

玉不琢不成器,语文课犹如把课文当玉材,进行销除和添涂,最终雕琢成一堂高效的语文课。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和引导学生学习上要学会轻笔淡描和浓墨涂彩。每一篇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都是文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生学习的价值上却有高低之分。传统文化类课文哪些内容可以轻笔淡描?哪些必须浓墨涂彩?有没有路径可循?人文价值观最凸显的句段,往往也是语言文字表达最精准,最富表现力的句段。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善于捕捉这些句段,引导学生分层次、阶梯式的品读、探究。

如:“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一句,首先,表达出了路途远——上千里;其次,表达出了时间久——几个月;其三,表达出了路途艰辛——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而终于是这三方面的总表述。这一句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孔子求学精神,在文中起着主支干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在课堂里必须浓墨涂彩。以下是学习片段:

导入语: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识远近闻名的孔子始终觉得自己的学问不够渊博,去洛阳拜老子为师。课文哪些语句让你觉得孔子了不起?用波浪线划出。划完后,小组交流、讨论最能证明孔子了不起的是哪句,在句子前画上星,圈一圈关键词,写点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后,小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3.进一步思考,说说,句中的哪几个词用的特别好,通过读表现来。

4.师生扮演孔子和亲友,劝说孔子放弃求学,感受孔子为了求学不畏艰辛的品质。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找能证明(孔子)了不起的句子,圈重点词,写批注等学习方法,读懂了孔子怎样拜师。今后,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读懂其他传统文化类的文章。

通过关键句、重点句,教师把学习方法、情感价值观感悟、语言表达技能的习得等结合在一起,浓墨涂彩,让三者相互作用,互相促进。学生学得有意思的同时,也达成了学习目标。

五、处理好个体和全体的关系,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传统文化课的重点是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难点是传统文化的认同、熏陶、继承。学生的感悟能力存在着客观的个体差异。因此,探讨学习方法及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学习要求上,教师要善于搭建适合不同学情的弹性平台。比如:在同桌分角色扮演孔子和亲友时,教师只是鼓励孩子用孔子的名言回答,没有进行硬性要求,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发挥。让学生读课文,分小组讨论最能证明孔子了不起的句子,劝说孔子放弃拜师环节时,让同桌分角色扮演孔子和亲友等环节,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参与,给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机会上的保证。个体是标杆,全体是基础。他们之间并不是割裂矛盾的,个体的充分发挥能带动整个全体的发展。

传统文化类文章内容丰富:有颂人的,有状物的......都可以用“了不起”三个字概括。我们在处理教材和引导学生学习时,只要能处理好这五大关系。我们的课堂不但能充满语文味,还能洋溢着古色醇香的文化味……

猜你喜欢

途径方法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加强医院全年预算编制的方法
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礼仪训练的途径及方法
教学反思成就优秀教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用心沟通 用情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