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效果分析

2016-05-14田凤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田凤英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效果。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2011年9月~2015年9月10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骨科术后基础护理,早期护理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对比术后髋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早期护理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0.77%),早期护理组平均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低于常规护理组(19.23%)。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Harris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康复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08-0154-03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一种临床较为成熟的、有效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终末期术式,在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以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髋关节病变方面效果确切[1]。但由于麻醉和长时间制动等因素影响,THA术后下肢肌肉收缩功能减弱,从而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因此,如何提高THA术髋关节功能成为临床重点。我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改善THA后髋关节功能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骨科2011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住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5例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符合手术适应证[2],排除认知功能障碍、术前诊断深静脉血栓(DAT)和中途脱落等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52例,其中男21例,女31例;年龄39~76岁,平均(54.6±4.8)岁;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48例,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4例;伴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心血管疾病3例。早期护理组53例,其中男22例,女31例;年龄38~77岁,平均(54.5±4.8)岁;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48例,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5例;伴高血压12例,糖尿病6例,心血管疾病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位置和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术前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查,稳定血压和控制血糖以适合手术,全面评估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病情后制定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案[3],取侧卧位后行硬膜外麻醉,将患侧髋关节放置在上,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取仰卧位,以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所有患者确认复位理想,复查有无脱位倾向。

1.2.2 常规护理组 ①健康宣教:责任护士在术前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耐心讲解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尤其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耐心解答患者对手术的疑问,引导患者树立健康的心态;②心理护理:对可能出现的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对手术方案取得患者的认同,对可能出现的手术并发症表示理解,嘱咐患者有任何自觉异常症状请立即告诉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③药物抗凝治疗: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密切观察切口敷料渗血情况和皮肤黏膜出血情况,定期复查凝血功能以预防DAT的发生[4];④机械疗法:穿弹力袜和使用气压泵促进血液回流,降低术后DAT的发生。

1.2.3 早期护理组 ①术前评估:详细调查患者的既往病史,采集入院数据,分析患者心脑血管病史、体重、激素使用期、妇女生理期和内分泌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早期护理康复方案[5];②术前康复指导:责任护士在术前指导患者掌握术后康复训练要领,包括患肢踝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在仰卧位体位下最大限度保持足趾旋转位、伸曲位10 s;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训练,保持患肢外展30°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保持大腿肌肉收缩10 s后放松;髌骨推移运动,嘱咐患者上、下、左、右运动髌骨;臀肌收缩运动,伸直双腿,然后将上肢在身体两侧平放,间断收缩臀部肌肉,反复10次,每次保持10 s;直腿抬高训练,下肢伸直抬高约20 cm,在空中停留5 d放下,依次反复5~10次[6];③术后康复训练:术后第2天开始,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深呼吸运动,嘱咐家属从患者的远心端向近心端按摩下肢肌肉,并运动远端关节,足趾和踝关节被动或主动屈伸运动;术后第3~6天,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做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包括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背曲训练,股四头肌静止性等长收缩运行和抬臀训练;术后第7~14天,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同时延续术后第1周的训练,包括直腿抬高训练、屈膝和屈髋训练,从仰卧位逐步到半坐位、坐位训练,坐位训练时增加髋关节屈曲、外旋和外展运动;术后第3~4周,鼓励并指导患者站立位行走训练,包括双拐站立时训练髋关节屈曲、屈伸和内外旋训练[7],行走时可适当负重,非骨水泥固定性假肢患者严禁负重训练;术后第5周直至出院,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开始负重和日常生活训练,包括上下楼梯和穿裤等训练,出院时嘱咐患者不能久坐,适当运动,尤其不能坐低位凳子以免髋关节脱位。

1.3 髋关节功能评价

采用Harris评分评价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的髋关节功能[8],90分

1.4 观察指标

(1)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平均Harris评分和平均住院时间;(2)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髋关节功能

早期护理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50/53)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80.77%(42/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58,P<0.05)。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见表1。

2.2 Harris评分和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平均Harris评分和住院时间对比见表2。早期护理组平均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3 并发症

术后常规护理组发生深静脉血栓4例,伤口脂肪液化2例,髋臼磨损2例,异位骨化1例,假体下沉1例;早期护理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例,伤口脂肪液化0例,髋臼磨损1例,异位骨化0例,假体下沉0例。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2/53)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9.23%(10/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53,P=0.0128<0.05)。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的发生与患者骨质疏松引起骨质量下降关系密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交通工具的日益普及,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老年骨质疏松体质和脏器功能减退,多数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病程较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慢,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9]。因此,如何提高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临床研究课题之一。

现代人体解剖学显示[10],髋关节在髋臼切迹上横架上有髋臼横韧带,与横切迹围绕成孔,中间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通过,能够在术后营养髋关节,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髋关节为多轴性关节,能够做屈伸、收展、旋转和环转运动,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位。麻醉后可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术中制动体位降低血管的收缩,而机体血流缓慢,静脉血管壁容易受到损伤,且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被大量激活,髋关节置换术后,机体内易引起凝血物质堆积而形成血栓[11],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延长住院时间。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方案改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在80%以上,符合临床实际,且术后平均Harris评分较高,表明两组护理方案改善术后髋关节功能效果确切。

笔者在常规骨科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其中术前评估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需要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能够降低DAT高危因素的发生,通过术前康复指导能够指导患者掌握术后康复训练要领,肌肉训练能够锻炼小腿肌力,静止性等长收缩可促进股四头肌血管内血流流通,抬臀训练能够加快血液流动,降低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关节活动能够保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张力行走训练、负重和生活功能训练[12],可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显示早期护理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34%高于常规护理组80.77%,早期护理组平均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表明早期护理组在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护理组。

深静脉血栓、伤口脂肪液化、髋臼磨损、异位骨化和假体下沉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以DAT最为常见,其形成机制与手术本身对血管创伤、凝血因子和血流缓慢等关系密切,而其他并发症与假体的型号和正确的康复训练关系密切[13]。早期护理组在术前康复训练能够采取预防措施,在术后循序渐进,通过先被动按摩保持关节活动度和预防DAT发生,然后鼓励患者主动训练,难度和强度逐渐增加,保持肌肉收缩功能和髋关节的功能位,降低关节腔粘连,促进髋关节功能最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4]。本研究显示早期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19.23%,表明早期护理组不仅可以改善术后髋关节,且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庄美华等[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Harris评分,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秀霞,刘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防治护理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2015,26(16):2410-2413.

[2] 吴在德,吴肇汉. 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42.

[3] 王琴. 预见性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4,12(19):1785-1786.

[4] 樊雪频. 循证护理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6-18.

[5] 王晓珂,张红虹.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 护理与康复,2015,14(4):344-345.

[6] 贾瑛,李晓宁. 50 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全科护理,2012,10(11A):2914-2915.

[7] 唐朴勤,周雪松,陈晓婷,等.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1):143-144.

[8] 宋维海,余华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 中国现代医生,2015, 53(13):50-52,55.

[9] 王锋,张伟,房玉利.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新鲜股骨颈骨折的对比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2):34-35.

[10] 周爱萍. 全髓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103-104.

[11] 韦丽琴.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18-119.

[12] 梁改红,单小薇. 高龄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117-118.

[13] 李卫敏.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J]. 河北医学,2014,20(6):1044-1045.

[14] 孙东梅. 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45-146.

[15] 庄美华. 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 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98-99.

(收稿日期:2015-12-15)

猜你喜欢

髋关节功能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观察
功能锻炼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自理模式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