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疗效观察

2016-05-14王英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风

王英

摘要:目的 评价温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温针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Ashworth量表评定肢体痉挛状态,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温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优于传统针刺法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温针;中风;痉挛性偏瘫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8-0070-02

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是指以大脑皮层为主的高级中枢丧失了对随意性运动功能的调控作用从而产生由低级中枢控制下的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这是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后自然恢复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阶段性现象是中枢性瘫痪的特征之一[1]。因此,如何尽早解决痉挛问题,打破异常运动模式,已成为现代康复医学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采用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本院脑病科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45岁,平均(6200±763)岁,病程(423±280)月,其中缺血性中风21例,出血性中风9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50岁,平均(6557士856)岁,病程(540±323)月,其中缺血性中风22例,出血性中风8例。2组患者在年龄、病程、性别、中风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痉挛性瘫痪,张力性牵张反射增高,腱反射亢进,无肢体肌肉软弱,引出或引不出病理反射。(2)中医诊断标准:符合1996年中国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颁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关节被动屈伸困难或关节僵硬。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②病程在1年以内;③痉挛为中风所致,Ashworth分级为l一4级;④近1月内未服用过中西镇静药物及肌肉松弛剂;⑤年龄<80岁;⑥知情并同意接受本治疗方案。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②不愿加入本试验者;③排除急性期、昏迷或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以及重症糖尿病、精神病人、恶性肿瘤病人;④近1月内或正在服用中西镇静药物或肌肉松弛剂等可能影响疗效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穴:上肢: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下肢:环跳、命门、足三里、阳陵泉、解溪、昆仑、丘墟。操作:均取患侧穴位,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l-15寸不锈钢毫针刺入穴位,剪取15-2 cm长的市售艾条,点燃后置于肩髃、后溪、命门、阳陵泉、丘墟穴针柄尾部,燃端向下,患部皮肤铺阻燃物以防火灰掉落烫伤。每次每穴灸3壮,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只针不灸,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1)上肢痉挛评定采用修改的Ashworth张力评分法(0~4级)[4]。0级:无肌张力增加;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膝关节活动范围(ROM)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释放;1+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ROM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2级: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通过ROM的大部分时,肌张力较明显的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易的被移动;3级:肌张力严重增高,被动运动困难;4级: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2)肢体的运动功能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3)残疾功能评定标准:参照文献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制定,改良Barthel记分法最高分100分、最低分0分。

32 统计学处理结果用SPSSll0统计软件处理,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33 结果 见表1-3

4 讨论

中风致残率高,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占40%,急性脑卒中患者大多数会经历脊髓中枢休克所导致的弛缓性瘫痪和脊髓中枢控制下的痉挛性瘫痪时期[5]。痉挛性偏瘫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姿势异常,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其生活质量[6]。肌张力增高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肢体功能的恢复。因此,及时治疗肌张力异常增高是脑卒中后早期康复的难点和重点。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肌张力增高治疗方法不多,外科治疗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不易普及和推广。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主要是脊髓中枢兴奋性增加,特别是α-γ环路活动性增强而引起的。针灸是临床治疗中风后痉挛常用方法之一,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活血化淤疗效,并能增加局部血流量,改善缺血组织供氧,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作用[7]。近来学者们从形态学、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性、脑血流、脑电活动、自由基、神经机制、体感诱发电位等诸多方面对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进行了多元化的研究,己被证实针灸有显著的疗效。中医虽无痉挛性瘫痪一词,但古籍中有不少相关症状表现的论述,如《灵枢·刺节真邪》日:“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日筋痹。”《灵枢·邪客》云:“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痉挛状态的发生究其根本原因为机体阴阳的失调,上肢“阳缓阴急”、下肢“阴缓阳急”,导致肢体拘挛,活动不利。具体分析,恢复期的中风患者以本虚为主,即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此基础上又兼有风痰阻络、气虚血瘀等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肝主筋,《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平人气象论》云:“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因此肝之气血衰少时,筋脉失于濡养,其联络肢节的功能也必然受到影响,如《素问》中所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萎。”因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时,从其病因病机出发,调整阴阳,使阴阳互济,气血充足,筋脉得以濡养,从而使痉挛状态得到改善。采用针刺结合灸法,针刺可疏通经络气血,艾灸则兼具温通温补功效,应用温针治疗,综合了针刺刺激效应和艾灸刺激作用,在局部形成了一个高温区,并循经传递,形成循经高温线。有研究表明通过针刺刺激使痉挛侧肌群的α-γ环路活动性降低、肌紧张度下降,有利于缓解肌痉挛状态,而且通过温针使局部组织代谢加强,血管扩张,降低周围神经的兴奋性,减轻肢体偏瘫痉挛于命门、后溪、阳陵泉、肩髃、丘墟施灸取温阳之义。命门为督脉经穴,督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后溪为八脉交会穴,通督脉;阳陵泉为胆经合穴,“合治内府”,针刺其可改善肝胆功能,调达脏腑气机,使胆汁正常疏泄,促进脾胃运化,进而促进全身气血的生化。全身气血充足,肝血亦得到充养,则可濡养筋脉,使筋脉挛急得到缓解。[8]肩髃、丘墟则为经筋结聚之处,诸穴加灸,使阳气得充,筋肉因阳气濡养而舒,筋舒则肢挛得除。本研究显示针刺加灸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比单纯采用针刺法,能更有效地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温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升患者患侧肌肉张力,改善患者的运动情况[9]。

中医药治疗本病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局限于临床经验的积累,从文献记载来看,不能严格遵循随机、双盲、重复和对照原则,还未全面、正确应用国际上通行的痉挛性瘫痪评定标准,这是导致循证医学尚未把针刺疗法列为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的重要原因[10]。针灸治疗本病尚未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应积极探讨针灸抗痉挛的机制,为进一步提高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房显辉,周鹏,周蔚华,等温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4):50-51

[2]中华医学会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Bohannon RWSmith MBIntetrater reliability on a modified Ashworth muscle spasticity[J].Pher Ther,1987,67:206-207

[5]汤治中,徐应乐,易进科,等不同方案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8):75-76

[6]陈振虎,庄礼兴经筋刺法对偏瘫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新中医,2010,42(9):94

[7]哈静,黄银兰,万明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偏瘫优势治疗方案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2,23(5):1276-1277

[8]申昕,傅立新阳陵泉穴在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的应用[J].2011,30(4):245-246

[9]应升阳温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76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4):262

[10]金锦兰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研究进展[J].2010,23(4)

(收稿日期:2016-06-07)

猜你喜欢

中风
完形填空专练(四)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anguage Abilities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预防中风,宁少睡别多睡
认知功能减低恐增加中风风险
哪些人容易中风
警惕健康杀手
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风急性期的短期疗效研究
对中风的八种误解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