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取信息 唤醒经验

2016-05-14宋明民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解题思路题意解决问题

宋明民

【摘 要】要提升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解题思路形成的过程,具体而言,应把握两个关键点,一是要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理解题意;二是适时适机追问引导学生深度反思,提取有效经验,从而科学地厘清解题思路。由此不断催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好念头”,逐步积累经验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提升能力。

【关键词】题意 解题思路 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日常的解题教学中,笔者经常可以看到“读一遍题目=审题”“听一遍怎样解答=解题思路”的现象。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能练就依样画葫芦的“本领”,而无法积累独立解决问题的有效经验和相应策略。因此,当他们遇到未曾谋面的题目(以下简称“问题” ),即便是问题本身的难度并不高时,也会有很多学生感到束手无策或凭感觉盲目解题。实际上,解决问题完整的思维过程应包含这样四个环节:理解题意,厘清思路,列式解答,检验反思。其中,准确理解题意和厘清解题思路是关键。由此,学生才能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催生出“好念头”,积累起解决问题的经验,提升能力。

一、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理解题意

面对问题,准确理解题意是催生解题“好念头”的前提。教师应在学习材料的设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着力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来准确理解题意。

(一)巧编有效的学习材料

首先,教师要设计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体会到准确理解题意的重要性。可以将日常习题略作改编,在有效信息的提取上设置适度障碍。

1.嵌入原生态材料

将原来习题中直接呈现的简单信息改用生活化的原始材料,嵌入原题中,使该信息的读取产生困难。例如将下面这道习题改编成材料一。

张叔叔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每张地铁单程票7元。他买票是用可打9.1折的市民卡,如果按每月工作22天计算,他每月上、下班乘地铁的花费共是多少元?(得数保留整数)

原题中“每张单程票7元”被一张色彩斑斓的地铁票价说明图替代,迫使学生从图中去搜索并提取出相关有效信息。

2.打乱逻辑性顺序

将原本按逻辑顺序排列的若干个已知信息打乱,交错排列,使学生对若干条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产生困难。例如将下面左图中一道开放式习题改编成右图中的材料二。

在材料二中,已知信息从分类排列变为四条信息穿插排列,前后信息之间没有直接的逻辑关系,要求的问题也从开放式的提问走向封闭,审题难度高了不少。

猜你喜欢

解题思路题意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三角、数列基础训练A卷参考答案
两只想打架的熊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智珠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