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创新思维培养三个途径

2016-05-14朱小琴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外作业温度科学

朱小琴

[摘 要]

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所以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把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科学课堂教学、科学课外作业和科学社团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科学创新;创新思维;培养途径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所以,我们在小学科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依托科学课堂教学、科学课外作业、科学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依托科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生收获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我们努力从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在前概念的展示中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学生对水的三态变化并不陌生,只是有的想法、有的概念不科学、不完善,甚至有些想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而学生的这些前概念正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所以,在猜想环节,我们设计表格、图片,给足时间,引导学生先写出或画出自己的想法,再讲出自己的想法,并说明猜想的依据。起初,学生不敢说,也不会说。现在学生已慢慢养成了习惯,已经能没有任何顾虑地画出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学生写、画的过程其实就是自己思维展示的过程。同时,我们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学会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学会利用学生已生成的资源,而且有时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

(二)在方案的设计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科学课程中有许多实验,虽然几乎每课都有一个实验,但是学生并不厌烦,反而充满兴趣,甚至是非常兴奋地参与到实验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我们倡导学生动手之前先动脑,鼓励学生先设计实验方案。纵观“水的三态变化”中的实验方案,有许多都是对比实验,如“如何加快冰的融化”“如何减慢冰的融化”“不同温度下的水蒸发的速度一样吗?”等。所以,我们训练的实验重点就是指导学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展示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在问题的剖析中展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冷热与温度》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有兴趣认识并使用温度计,笔者设计了让学生连续观察“蘸了酒精后温度计”温度的变化,常规的实验结果是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液柱在不断下降,因为酒精蒸发会使温度下降。可是在笔者的课堂上,学生的汇报却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实验结果:温度没有变化;温度上升了;温度下降了。笔者对三种结果的出现不做任何评价,告诉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尊重事实,重新实验。重新实验时,笔者对学生提出一点要求:记录好温度计变化的全过程。这是对原有观察能力的进一步要求,这样,就更有利于对实验现象的发现。实验终于取得了一致的结果:水蒸发时温度在下降。笔者还让学生对比分析找出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室温太低,实验现象不明显;观察不细心,没有耐心地对温度变化的全过程进行观察;认读温度时出了错。这样,学生不但动了手,还充分开动脑筋并解决了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托科学课外作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如果说科学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的主阵地,那么课余时间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我们会在周末、小长假、寒暑假为学生“送”上喜爱的科学课外作业。科学课外作业主要是结合科学课堂教学内容、科学主题教育、身边的科学问题等有选择性地设计综合类科学作业,让学生享受作业的过程,收获作业的成果。如针对pm2.5的危害,我们结合五年级的科学中第4单元《植物的繁殖》设计了科学作业“百千万绿色行动——自己动手造微景”。完成这项作业,学生需要经历三个环节:首先要动手选择身边废旧、闲置材料设计一个富有个性的造景盆;然后整体构思、设计自己喜欢的盆栽;最后根据自己的设计选择植物、石块以及一些搭配装饰物。这样的作业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每一个环节都没有现成的东西模仿,每一个环节都要学生自己构思、设计。其实这样的过程就是不断促进学生敢于想象、敢于突破、敢于变革,在想象、突破、变革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刚开始布置这样的作业,我们也担心,因为现在的学生缺少这方面的训练,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作业,我们通过讲座、资料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培训。经过培训之后,学生受到启发,积极创新,设计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作品。

三、依托科学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参加的一种团队组织。因为大家有共同的爱好,有一定的基础,所以科学社团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提升的一个团队。笔者所在学校科学组就成立了“奇思妙想研究所”社团,为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一)树立信心。说到发明创造活动,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搞发明、搞创造那都是发明家才能做的事,我们小学生能做吗?学生有这样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辅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我们每学期都会为社团活动的新队员,开设一次“走进发明创造世界”的讲座。从我校学生专利作品、获奖作品讲起;以国家、省市发明创新大赛小学生获奖作品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小学生不仅能创造发明,而且还能做出很大的成绩,从而树立起创新的信心。

(二)方法引领。引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只有信心是不够的,还得有一定的技法训练。小发明、小创造技法很多,如缺点改造法、希望点列举法、田技十二法等。在技法训练过程中,我校重在作品的交流与反馈环节。如在训练“希望点列举”技法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希望点列举法,然后组织学生对“茶杯”这一物体进行即兴提希望。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想法,我们都鼓励学生用纸条写好贴上黑板。最后重头戏放在交流反馈上,因为每个学生只是个体,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是零碎的,但是把大家的想法聚到一起,进行分类、归纳、提升,就可能诞生一件作品。如学生对“茶杯”提出了很多希望,在总结、反馈的时候,我们将“希望能准时提醒老人吃药”“希望能装上药片、茶叶”“希望能有放大镜”这三种想法归到了一起,最终“能提醒准时吃药的老人茶杯”就诞生了。

(三)大赛促进。每年5月,市里组织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每年1月,省里有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了能让学生享受到“小发明小创造”的乐趣,我校积极抓住这两项竞赛,为学生整理作品、修改作品、上报作品。近两年内,笔者所在学校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三件作品获得江苏省一等奖,有八件作品获得江苏省二等奖;其中《电子驱蚊台灯》《密码防盗按键》《键盘暖手盖》《新型公交车站台》《新型鼠标》五件作品已经申报专利成功。

总之,在科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策略,或营造氛围,或提供平台,或启发引导,或专业训练……不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发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参 考 文 献]

[1]张红霞.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屹立.小学科学案例研究——科学课程典型教学案例及其理论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曾宝俊.在对立统一中蕴蓄探究的“张力”[J].科学课,2014(2).

(责任编辑:刘北芦)

猜你喜欢

课外作业温度科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外作业设计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优化对策
关心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温度与情绪大作战?
测个温度再盖被
科学拔牙
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