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情脉脉 含英咀华——从《敝帚自珍》看丰子恺漫画特点

2016-05-13刘冠缨

收藏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钤印释文朱文

□刘冠缨



温情脉脉 含英咀华——从《敝帚自珍》看丰子恺漫画特点

□刘冠缨

On Characteristics of FENG Zikai's Cartoon from Bizhou Zizhen

Liu Guanying

Bizhou Zizhen is the last work of FENG Zikai in his later years, which represent Mr.Feng's art of cartoon and his idea and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his life.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art of cartoon and his ideas in his cartoon from the collection Bizhou Zizhen.

一.《敝帚自珍》漫画集

丰子恺(1898-1975年)是我国著名的文艺家,以多艺多才著称。自1922年发表漫画作品起,1925年出版了第一本《子恺漫画》,至1945年,陆续出版《子恺漫画》六册,至1973年完成《护生画集》六集。其作品以英、德、波、日等多国外文出版。据统计,丰子恺一生大约出版了50余本漫画集,不包括其身后他人编辑出版的版本。有关丰子恺漫画的研究,国内有很多这方面的学者,并为海外所关注,美国、日本、法国均有以丰子恺漫画为研究对象的学者,投入颇大,积累了相当多有质量的研究学术论文。

《敝帚自珍》是浙江省博物馆收藏的丰子恺最后一部画集。1971年,丰子恺选平生漫画中自爱之题材重画旧作70余幅画交由弟子胡治均保管,袋子上写着“敝帚自珍”四个字,内附一幅书法《敝帚自珍序言》,其中叙述了此套画作的由来“因追忆画题,从新绘制”。1985年,丰子恺幼子丰新枚将《敝帚自珍》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敝帚自珍》100幅漫画,加上丰先生自序一幅共101幅,分为童心22幅、世相26幅、朋情24幅、物象28幅,共四部分。丰先生以简单画笔勾勒出彩色图画,反映或是生活片段,或是景色描绘,多以人物入画,并加以释文。释文内容或以简单词语点题,或是一句古诗词。钤印内容为石门丰氏(朱文)、丰子恺(白文)、子恺书画(白文)、子恺漫画(朱文)、恺(朱文)等。正如丰子恺在序言中写的那样,“今生画缘尽于此矣”,《敝帚自珍》是丰子恺一生画作的提炼,其中的艺术手法与绘画思想充分表达了浓厚的亲情、友情以及人间真情。

二.《敝帚自珍》体现丰子恺漫画的艺术特点

1.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是丰子恺漫画的精髓,也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这一艺术特点和丰子恺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丰子恺1921年赴日游学后,学习西方油画。在偶然接触竹久梦二的作品后,开拓了其视野,艺术观发生了转向。这种在他看来“其构图是西洋的,其画趣是东洋的;其形体是西洋的,其笔法是东洋。”①的绘画为日后漫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正如蔡元培所说:“民族之文化,能常有所贡献于世界者,必具有两种条件:第一,以固有之文化为基础,第二,能吸收他民族之文化以为滋养料。此种状态,在各种文化事业均可见其痕迹,而尤以美术为显而易见。”②

从《敝帚自珍》漫画集来看,中西融合体现在:以中国毛笔来作画,形成的画面却借用了西方的速写;以中国社会生活为创作原型,构图却放弃传统国画的布局结构,大胆运用西方绘画的装饰性手法;以简单的线条勾画图像,山水,却不以浓墨重彩的方式展现画面质感;以文人写意画表现意境,以“意到笔不到”的绘画美学原则,放弃西方素描中眼、耳、鼻等具体五官描绘。

泰戈尔曾高度评价丰子恺的这一艺术特色:“丰子恺的这种画就是用寥寥的数笔,写出人物的个性。脸上没有眼睛,我们可以看出他在看什么;没有耳朵,可以看出他在听什么,高度艺术表现的境地,就是这样。”③

2.写实求真

丰子恺漫画的选题,同我们的时代与生活息息相关。“为什么没有描写现代生活的中国画出现呢?为什么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只管描写15世纪以前的现象呢?”④“艺术是生活的反映。我确信时代无论如何变化,这道理一定不易。”⑤

《敝帚自珍》选取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童心部分展现的是儿童世界,以儿童玩乐为主。如《东风浩荡,扶摇直上》描绘的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初步》描绘的是幼儿刚刚学会走步。世相部分展现的是成人世界,以生活百态为主。如《贫贱江头自浣纱》描绘的是女子江边浣洗的场景,《相逢畏相失,并著采莲舟》描绘的是湖上泛舟的场景。朋情部分展现的是朋友之间的交往,以聚会欢乐为主。如《三杯不记主人谁》描绘的是朋友间把酒言欢的场景,《看花携酒去,酒醉插花归》描绘的是酒后各自归家的场景。物象部分展现的是自然景观,以山水花鸟为主。如《春日游,杏花吹满头》描绘的是春天杏花盛开的场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描绘的是圆月当空的场景。

《敝帚自珍》中的每一幅画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与生活息息相关。“文艺之事无论绘画,无论文学,无论音乐,都要与生活相关联,都要是生活的反映,都要具有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与最重要的思想感情。”⑥“我不会又不喜欢作纯粹的风景画;我希望画中含有意义—人生情味或社会问题。”⑦正因为如此,以真实场景为创作题材的子恺漫画获得人们深深的喜爱。这些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漫画,小中见大,浓缩的是人间情味。观者能够感同身受,透过现实主义的绘画,体会到作者的赋予其中真挚的情感。

3.诗画结合

苏轼曾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与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与特点,这也是《敝帚自珍》突出的绘画特点。

丰子恺在《画中有诗》自序中说:“余读古人诗,常觉其中佳句,似为现代人生写照,或竟为我代言。盖诗言情,人情千古不变;故为诗千古常新。此即所谓不朽之作也。余每遇不朽之句,讽咏之不足,辄译之为画。不问唐宋人句,概用现代表现。”⑧文学与绘画,在其笔下巧妙的结合,将现代的生活场景同古诗词的隽永意境相结合,既能够为现代生活场景点睛,同时又升华平凡生活中的意境,古诗赋予新意融汇其中,二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文学与绘画,自古结不解之缘,这样如何结法呢?也只有把两者对译,并存,使他们互相合作。时间的无形部分由文学负责,空间的有形部分由绘画负责,使二者相得益彰。质言之,就是在画上题诗,使诗因有画而更加活现,使画因有诗而更多余味。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是单独的绘画,已是文学与绘画的“综合艺术”。不过诗附在画的一端或一角,形式上看来是绘画为主,就称他为绘画而已。”⑨

图1 释文: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子恺钤印:丰子恺(白文)、子恺漫画(朱文)

图2 释文:注意力集中。子恺钤印:子恺漫画(朱文)、意到笔不到(白文)

《敝帚自珍》共有七十八幅绘画是根据中国古诗词描绘题词的,从春秋的《论语》到战国的《孟子》;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明、清诗词,足可见丰子恺古典文化功底的深厚。其中唐代与两宋诗词数量为最,共有22首引自唐代古诗,33首引自两宋古诗。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引自唐代杜牧的《清明》;《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引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引自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梁上燕,轻罗扇,好风又落桃花片》引自清代纳兰容若的《天仙子》等等。

丰子恺以西洋画的视角描绘中国古诗情景,将画与诗巧妙的结合起来,又因为诗词中古与今的意境相通而表现出古诗新意,简单明了却意境深远,获得人们的喜爱。正如朱自清所说:“我们都爱你的漫画有诗意;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你将诗的世界东一鳞西一爪地揭露出来,我们这就像吃橄榄似的,老觉得那味儿。”⑩

三.《敝帚自珍》体现丰子恺漫画的思想特点

谈到自己的漫画创作时,丰子恺曾经把它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是描写古诗句时代;第二是描写儿童相的时代;第三是描写社会相的时代;第四是描写自然相的时代。但又交互错综,不能判然划界,只是我的漫画中含有这四种相的表现而已。”⑪作为晚年的最后一部画集,《敝帚自珍》作品集中充分体现了丰子恺各个时代创作中的鲜明特点,四相时代的表现蕴含其中。从童心、世相、朋情与物象四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其中蕴含鲜明的思想特点。

1.关注生活,关爱儿童

丰子恺作为六个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常常诉至笔端,“抒发对孩子深情厚爱,对世态人情的感触,始终贯穿着‘爱’这一主题,情真意切,令人陶醉。儿童生活细腻而真实描绘出来,充满儿童情趣。”⑫同时,孩子们的天真无邪常常给予他丰富的创作灵感。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中,形象的描绘了春天到了,燕子归来,孩子们懵懂可爱,指着身旁的绿草问大人,通过画面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稚气却充满对世界好奇的声音。《初步》中,蹒跚学步的幼儿,在妈妈的扶持迈出人生的初步,走向前方的爸爸。《注意力集中》中,认真写字的女孩,左手扶在桌上,右手握住毛笔,虽看不见她的表情,却能够感受到她专心致志地书写。

这些可爱的儿童,是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子恺漫画必不可少的题材。“他善于以一颗赤诚的童心去体察儿童心灵深处的奥秘,选择乐于为儿童接受的题材,使作品尽可能地与孩子的心灵接近。”⑬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爱,对儿童们的爱,才有了这些充满童趣童真的漫画作品。

图3 释文: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子恺钤印:子恺漫画(朱文)

图4 释文:阿婆三五少年时。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文)、子恺漫画(朱文)

2.以人为本,尊重生命

从春秋时期管仲“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⑭的治国思想,到汉代刘向的:“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再到倡导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以人为本都是核心所在。可见,重视人的本性,尊重每一个生命,强调人本身的自由、平等、幸福是自古以来的精神诉求。

在世相部分,能够充分体会作者传达给我们的这种情愫。《前程远大》描绘的是一男一女骑在奔驰的马上,此时空中一对燕子,地上青草萋萋,仿佛带我们进入到春风得意马蹄急的意境中去,春天里自由的策马飞驰,预示前程如同春天一样,彰显勃勃生机。《子规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怕叶稀。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描绘的是女子夏日夜里左手擎着蜡烛,来到蚕架旁看看蚕宝宝是否一切正常,蚕叶够不够吃。这幅四更起视桑蚕的画面,带给我们的是生活的动力,生命的活力。正如作者幼时经历“我回忆儿时,有三件不能忘却之事。第一件是养蚕……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的举行。⑮《云霓》反映的是旱期农民踏水抗旱的精神,他曾这样解释:“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的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⑯

3.人间有爱,处处真情

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是丰子恺笔下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无论是招待朋友的《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的轻松惬意,还是《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的依依送别,无不将作者珍视的友情体现出来。酒成了反映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有力工具,在23幅作品中,以酒入题的绘画有15幅。少则2人,多则6人,围桌而坐,以酒为乐,乘兴而来,酒醉而归。《劝君更尽一杯酒》三人围在桌旁,主人正为客人添酒,虽是夜晚时分,已点蜡烛,但三人酒意正浓。《我醉欲眠君且去》中二人对酌,其中一人已醉,卧倒石桌之上,还不忘告诉友人,我醉欲眠君且去。这与丰子恺对酒的情有独钟有关,在生活中丰子恺亦显露文人的酒相。1948年他与来访的郑振铎在湖畔小屋里喝酒的情况同画中情境如出一辙,“酒阑人散,皓月当空。......柳荫下一条石凳,空着等我去坐。我就坐了……”⑰这些绘画,友人间深厚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满足跃然纸上,使我们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真挚感情。

4.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青山、河水、春光、秋景、溪水潺潺、绿树茵茵都是作者笔下斑斓的自然景色。畅游的鱼儿、灵动的小鸟、飞舞的燕子、绽放的桃花与美丽的彩虹为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秀丽多彩的景色。《嘹亮一声山月高》画的是月圆当空,一人山间平台而坐,手中一把横笛,望着对面峰峦叠嶂的群山吹笛,我们能够感受群山的巍峨缥缈。《翠拂行人首》画面简单,4个成年女子带着一个孩子出游踏青,虽没有动人的景色,但是身后的翠柳明确告诉我们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正是出游的好时机。动物是丰子恺笔下的常客,而猫更是深受作者喜爱。《敝帚自珍》共有12幅以猫入画,“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大家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⑱丰子恺对物象的描绘,对于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爱护动物,让自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从而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图5 释文:把酒话桑麻。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文)、子恺漫画(朱文)

图6 释文:三杯不记主人谁。子恺画钤印:丰子恺(白文)

四.结语

《敝帚自珍》漫画作品集曾在旅顺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山西博物院等多地展出,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和推崇,反响强烈。究其原因,除去漫画艺术手法外,是缘于丰子恺在画中赋予的真挚情感,处处可见浓浓的人文情怀所致。正如朱自清将这些表达世间真情的漫画比作“带核儿的小诗”,俞平伯认为丰子恺漫画如“一片片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那样,无论何时何地,丰子恺的漫画作品都会得到各个阶层读者和观众们的喜爱。

注释:

①丰子恺《丰子恺文集(卷三)》,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17-418页。

②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留欧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举行的中国美术展览时)

③陈星《白马湖作家群》,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142页。

④丰子恺《谈中国画》,收《艺术趣味》,开明书店,1934年11月第一版,曾载1934年4月《人间世》,第一期。

⑤丰子恺《艺术的展望》,收《丰子恺文集(艺术卷四)》,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6月第一版,第342页。

⑥丰子恺《版画与儿童画》,收《艺术漫谈》,人间书屋1936年10月第一版。

⑦丰子恺《作画好比写文章》,载1962年2月11日《文汇报》。

⑧丰子恺《画中有诗自序》,丰陈宝等《丰子恺文集(艺术卷四)》,浙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第258页。

⑨丰子恺《国文杂志》,国文杂志社编印,民国三十三年四月一日版,第34页。

⑩朱自清《子恺漫画代序》,《丰子恺研究资料》1988年,第250页。

⑪丰子恺《漫画创作二十年》(又名我的漫画),1947年。

⑫陈星《丰子恺评传》,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第331页。

⑬林文宝《试论我国近代童话观念的演变—兼论丰子恺的童话》,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2000年10月第一版,第120页。

⑭管仲《管子》,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二册第8页。

⑮丰子恺《丰子恺自述》,大象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第11页。

⑯丰子恺《云霓》,载1935年5月3日《申报·自由谈》。

⑰丰子恺《湖畔夜饮》,载1948年4月16日《论语》,第151期。

⑱丰子恺《阿咪》,载1962年8月《上海文学》,第35期。

(责任编辑:郭彤)

图7 释文: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子恺钤印:丰子恺(白文)

图8 释文:翠拂行人首。子恺钤印:石门丰氏(朱文)

图9 敝帚自珍序言钤印:石门丰氏(朱文)子恺书画(白文)

猜你喜欢

钤印释文朱文
Modeling the heterogeneous traffic flow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self-stabilizing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本期拉页
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肩水金关汉简(贰)》释文订补
热闹的大山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Teacher: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