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故宫藏乾隆仿古铜镜

2016-05-13孙继艳

收藏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锦盒铜镜铭文

□孙继艳



沈阳故宫藏乾隆仿古铜镜

□孙继艳

Archaized Bronzed Mirrors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Stored in the Shenyang Palace Museum

Sun Jiyan

Qianlong upholds the ancient classicism in the Qing Dynasty, thus archaized style prevails at court and many art works are archaized in different styles.There is a long history for Chinese people to manufacture and use the bronze mirror.A set of ten archaized bronzed mirrors during the reign of Qianlong in the Qing Dynasty is stored in the Shenyang Palace Museum.Both the package and the body of the mirror are elegant and exquisite, which are excellent examples of archaized works at court.

铜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日用品。在铜镜未出现前,人们最初用水映照,冶金术发明后,才有了铜镜。我国的铜镜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①,经历了商、周、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晚期还在一些地方流行,这前后有3800年左右的时间,是我国古代金属器物类日用品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又是对人们日常生活发生过许多影响的一种珍品。铜镜的正面平滑光泽,背面铸有各种题材的花纹或铭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一些审美情趣和生活习俗,浓缩了各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观念。铜镜样式或古拙简朴、丰满奇异,或秀色纤纤、富丽堂皇,既体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也展示了铜镜艺术在漫长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延续,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情况。同时,它超越了日常生活中照面饰容的用途,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譬如人们常说的“破镜重圆”、“明镜高悬”、“以史为鉴”(古书“鉴”与“镜”常互通)等。《孔子家语》曰:“明镜所以察形,往古所以知今。” 《庄子・应帝王篇》载:“至人之用心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还记载邹忌以窥镜照容一事,规劝齐威王。北宋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将此书取名为《资治通鉴》。这些都反映出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早期铜镜的形制主要是圆形,唐宋以后出现了菱形、方形、带柄、扇形等多种形制。到了清代,随着玻璃镜的普及,铜镜的赏玩价值已远远大于使用价值。清代铜镜以乾隆时期造办处铸造的最多、最好。在造型、工艺和装饰上有许多创新之处,形制上出现了八出云头形、莲花形、双菱形、双环形、炉形、钟形、六角星形等镜式。纹饰则规矩细致,多以龙纹为主,构图繁缛,十分精美,体现了当时铸镜极高的工艺水平和时代风格。乾隆时期,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生产力达到了鼎盛阶段,各种玻璃工艺制品花样繁多,玻璃水银镜已经出现。由于乾隆帝崇古尚古,特别是对汉唐盛世时期汉文化极其仰慕和推崇,使这一时期仿古之风盛行,尊崇以铜为贵、以铜为美的时代艺术风格。

沈阳故宫收藏有十面乾隆款仿古铜镜,这十面铜镜的包装用具极为讲究,每面铜镜分别装在一个精致的木框中,框可立于案上,正面露出镜面,成为镜架。(图1)镜架背面的镂空浮雕工艺,为上下两开合一,合一后中间有两周璧形云蕾纹,四角饰环形绳索两周璧形中间环饰8组环形绳扣。木框本身就是一件极美艺术品(图2)。木框外套锦盒。黄色锦地团形螭龙纹面料。锦盒中间饰长方形卷云框,框内为兰地金字隶书,分别书写各铜镜的名称(图3)。之后将十面铜镜锦盒统一装在一件木质提匣内。提匣凖卯相接,上方有卷云提梁。匣内中间有一立式隔板,左右各分5格,每格装入一面铜镜。(图4)

1.乾隆款长宜子孙镜

装放此镜的锦盒中间长方形卷云框内兰地白字竖题隶书“长宜子孙鉴”五字。此镜仿汉朝“长宜子孙”铜镜型制。圆形,直径9.2厘米,圆饼形钮,圆座,钮上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钮外饰双棱圆形弦纹和棱形图案,棱形和圆形之间书小篆体“长宜子孙”四字,内区如意云纹,外区边缘凸起十六个内相连弧纹,之外饰卷云雷纹一周。镜缘书写篆书铭文:“壁月兮,兰堂。耿玉绳兮,天潢。螽斯麟趾兮,笃其庆。神光照室兮,男子之祥”。这面铜镜所用纹饰式样最早流行于东汉中期到晚期,尤以晚期为多。铜镜与古代其它工艺品一样,反映着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诗经・周南・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因此把“长宜子孙”的铭文铸于镜上,提示人们要永远适宜子孙,为子孙造福,也反映了子孙繁昌和家长富贵的愿望。(图5)

2.乾隆款舞凤狻猊镜一对

铜镜锦盒上隶书“舞凤狻猊鉴”五字,为仿唐镜造型。共有两面,尺寸形制相同。八瓣菱花形,直径11.5厘米。方钮内凹,上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内区高浮雕饰两只对称的狻猊及两只对称的凤凰作舞状,外区饰花枝纹、蝶纹及雀纹。内外区之间饰铭文带,内有篆书铭文:“彩凤骞翔,金猊奋迅,颭景菱花,流光月印。”狻猊,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亦谓狮子。《尔雅》曰:“狻猊,如戋虎猫,食虎豹。”《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国有狮子,似虎,正黄,尾端毛大如斗。”司马彪《续汉书》载:“章和元年,安息国遣使献狮子符枝,形似麟而无角。”狮子是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唐朝的。在佛教中,它是佛的守护者,佛教大乘菩萨之一,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所以这种纹饰是因佛教的传入而流行起来的。由于清代帝王信奉尊崇佛教,而且乾隆帝一生信仰佛教,因此沿用了这种狻猊纹饰。(图6)

3.乾隆款六华水浮镜一对

铜镜锦盒上隶书“六华水浮鉴”五字,为仿汉魏时期铜镜造型。共有两面,尺寸形制相同。圆形,圆钮,窄边,直径8.2厘米。圆钮内饰“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座外二周弧线内饰齿纹,其外饰内向六连弧纹,六角内一周分别为三角锯齿纹、斜线纹、海水纹饰。每角饰一组由六个凸圆点组成的装饰纹。莲弧外饰两周莲瓣及斜线锯齿纹。镜缘铭文带内有篆体铭文:“含章璚树,斜临景娥,碧沼浮玉,寒香点波,空明一片,风漪绉罗,神光离合,星涵秋河。”六华即六花,雪花之意。花分瓣叫“出”,雪花的结晶成六角形,又称之为“六出”。《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载:“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面铜镜上的六角纹饰,即指雪花之意,这是古代工匠慧心创造的体现。(图7)

4.乾隆款尚方百灵镜

此镜锦盒上隶书“尚方百灵鉴”五字,为仿东汉时期尚方规矩鸟纹铜镜。圆形,圆钮,直径9.5厘米。圆钮上书“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方形双线钮座,双线框内饰十二乳钉纹一周。之外由兔、凤、龟、蛇、马、鸟、兽组成,间有八枚小花点缀,花上为内向六连弧。之外二周分别为齿纹和莲瓣纹。近缘处饰云带纹。内外区中间铭文带中有篆书铭文:“汉宫鉴,尚方作,日乌翔,天马跃,图百灵,祛不若,吐清辉,遍台阁。”《通典・职官典》曰:“中尚署:周官为玉府。秦置尚方令,汉因之。后汉主作手工作、御刀剑、玩好器物及宝玉作器。”《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下辖有“尚方”。颜师古注曰:“尚方主作禁器物。”因此,尚方在汉代时是掌管为皇室制作御用物品的官署,属少府。汉代时,铜镜铭文中经常自称“某某作镜”,如官方制作的有“尚方作镜”,私人制作的有“张氏作镜”、“李氏作镜”等,由此可见尚方后来已成为官方作坊。(图8)

图1 乾隆 仿古铜镜及镜架

图2 乾隆 仿古铜镜镜架背面

图3 乾隆 仿古铜镜锦盒

图4 铜镜提匣

5.乾隆款四神双螭镜

此镜锦盒上隶书“四神双螭鉴”五字,为仿汉时期四神铜镜,也是这一时期较为流行的铜镜造型。圆形,直径8.5厘米,圆饼形钮,钮上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内区饰对称的变形双螭纹,并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神,以缠枝莲纹点缀。图案生动活泼,具有强列的现实感。双螭外双环线内铭文带内有篆体铭文:“四神警列兮,双螭卫。光映重瞳兮,千万岁。”外围两周线内由里向外分别为两周锯齿纹、斜线纹和莲瓣纹。边缘微翘,内饰锯齿纹及双浪纹。在中国古代,朱雀、玄武、青龙、白虎是镇守天庭的四大神兽,也象征着方位和四季。这四方之神常被运用于军容军列,成为行军打仗的保护神。《礼记・曲礼上》曰:“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在汉族民俗文化中,四神有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是汉族人民所喜爱的吉祥物。道教兴起后,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其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这种纹饰的铜镜兴起于西汉末,王莽时期盛行,东汉早期继续流行。(图9)

6.乾隆款海马瑞兽葡萄镜

此镜锦盒上隶书“海马蒲萄鉴”五字。为仿唐时期瑞兽葡萄纹镜造型。圆形,直径11.8厘米。方钮,钮上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内外区双线一周相隔,内区由海马八匹及葡萄蔓枝组成,葡萄果实累累,海马攀援于葡萄间,外区由海马、双鸟交替组成,间以蔓枝点缀。镜缘一周饰篆书铭文:“朱光远耀,宛马从东,蒲桃苜蓿,移种离宫,柧棱金爵,凌云溯风,县黎垂棘,宝气浮空,镕金启笵,万象昭融,望蟾阁上,冰轮正中。”瑞兽葡萄纹铜镜流行于盛唐和中唐时期。葡萄本是西域的特产,后移植于内地,这是唐代吸收西域文化的标志之一。(图10)

7.乾隆款五岳真形镜

此镜锦盒上隶书“五岳真形鉴”五字,为仿唐五岳镜造型。圆形,直径11.6厘米。方钮,钮上饰篆符,凸菱形钮座。钮及钮座呈四出连弧状,菱形钮座四角内各饰一牛首图形,牛首内左族读“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钮座外饰四个圆形篆符,与钮共同组成五岳,中岳嵩山居中,周围为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其外区铭文带中饰一周篆书铭文及两周弦纹。铭文为:“五岳真形,传青鸟使,大地山河,蟠萦尺咫,写象仙铜,明鉴万里。”窄边凸起,镜缘饰缠枝莲纹。五岳真形图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据《汉武帝内传》载,这种图“诸仙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迎”。唐朝主要信奉的宗教是道教,因为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从李渊起,皇帝就以道教李耳后裔自居,积极扶植道教,企图借助神权来巩固皇权。唐代道教在民间的流传也是相当普及的,这种纹饰的铜镜最早见于唐代。唐代诗人李白曾写下“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诗句,透露出诗人希望超脱现实,寻仙访道的思想。(图11)

图5 乾隆款 长宜子孙镜

图6 乾隆款 舞凤狻猊镜

图7 乾隆款 六华水浮镜

图8 乾隆款 尚方百灵镜

8.乾隆款长命元辰铜镜

此镜锦盒上隶书“长命元辰鉴”五字,是仿隋唐时期的十二生肖镜造型。圆形,直径9.5厘米。圆钮上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钮外为双线方形内区,双线内饰一周乳钉纹,外区为十二星宿及十二生肖。十二生肖属相为浮雕状,呈活泼的跳跃姿式,形态各异,生动自然。之外由火焰纹、三三纹、缠枝莲纹组成。外围一周铭纹带上有篆体铭文:“轩辕十二炼,形神冶,壁月腾光,周天分野。”十二生肖镜是隋和初唐时流行的式样。(图12)

这十面铜镜上皆铸有“乾隆年制”楷书四字款,为笔画平直、形体方正的楷书。字体古朴庄重,肌丰骨秀,确有颜柳之风,体现了官方行文的正式字体。十面铜镜的外围皆铸篆书铭文,线条流畅,笔画遒劲,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汉字篆刻艺术。内楷外篆,内外呼应,楷篆相安,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效仿,又体现了清帝国稳定的政治局面以及经济、生产、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昌盛。

乾隆在位60年(1736-1795年),是清朝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他本人特别注重传统文化,酷爱收藏,自已亦喜文善墨,经常题诗作画,留下大量传世作品。由于乾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这一时期的仿古之风也很盛行。不仅仿制青铜器,在瓷器烧制上也仿历代窑口,且仿玉器、古铜器、螺甸、镂银等。沈阳故宫所藏十面乾隆款仿古铜镜,仿前代铜镜造型、纹饰及风格,并铸刻“乾隆年制”款,是官府为宫廷专制的,它不仅是帝妃们日常照面的实用之器,更是极美的艺术欣赏品。沈阳故宫所藏乾隆款仿古铜镜,体现了乾隆朝对中国古代铜镜的研究、探索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乾隆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特别是对汉文化的推崇,体现了清代高超的工艺流程、娴熟的技术水平和工匠的聪明智慧,展示了大清王朝盛世的实力。沈阳故宫藏乾隆款仿古铜镜为研究乾隆时期乃至中国铜镜发展演变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物资料。

注释:

①夏鼐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年8月。

(责任编辑:刘昱)

图9 乾隆款 四神双螭镜

图10 乾隆款 海马瑞兽葡萄镜

图11 乾隆款 五岳真形镜

图12 乾隆款 长命元辰镜

猜你喜欢

锦盒铜镜铭文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夜明珠失窃之谜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
上一当
闺中锦
锦盒在现代产品包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