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涉海外的明末青花——克拉克瓷器

2016-05-13吴文强

收藏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外销克拉克青花

□吴文强



远涉海外的明末青花——克拉克瓷器

□吴文强

Exported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Clark Porcelain

Wu Wenqiang

Clark porcelain refers to exported porcelai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a broad sens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Clark porcelain from the style, ornamentation, place of production, export sales and influnece on the export area.

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随后,船上的瓷器被荷兰人运往阿姆斯特丹拍卖,法王亨利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争相购买,于是作为中国第一批外销欧洲的克拉克瓷,在当时的欧洲市场引起巨大轰动。此次拍卖获利极大,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增强了经营中国瓷器的信心,这也成为中国和西方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克拉克瓷从广义上解释为,泛指明清时期的出口瓷器,器型主要包括有盘、碗、瓶、军持等,以盘数量最多,也最具典型性。器物特点是折沿开光,简笔青花。时间外延以明代嘉靖、隆庆为上限;清代雍正、乾隆为下限。现在普遍认为,克拉克瓷是中国明末清初,应欧洲一些国家的需要,专供出口欧洲市场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

在我国大陆,克拉克瓷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件传世品,而在欧洲很多国家以及中国与欧洲航线途径的东南亚国家却发现大量藏品。并且不断发现在东南亚沿海地区,有运载克拉克瓷的沉船被打捞出来。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克拉克瓷是一种在国内生产而专供出口的外销瓷器的依据。

关于克拉克瓷的生产时间,在姚澄清等联合发表的《试谈广昌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盘》①一文中,论述了在中国江西广昌万历元年(1573年)墓出土的开光青花瓷盘,与国外收藏的克拉克瓷极其相似,被确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据此可以确定克拉克瓷的生产时间一定早于1573年。

关于克拉克瓷产地,裴光辉②论证了福建德化窑和平和窑是克拉克瓷的窑址,说明在历史上福建漳州地区曾生产过克拉克瓷。而福建博物馆发表的《漳州窑》说明福建所产的瓷器是欧洲人所谓的“汕头器”而非真正的克拉克瓷,它仅是克拉克瓷的仿品。曹建文③详细介绍了景德镇观音阁窑址、莲花岭窑址、新华瓷厂窑址、人民瓷厂窑址、东风瓷厂窑址、电瓷厂窑址、刘家下弄窑址均有克拉克瓷器出土,说明了中国江西景德镇才是克拉克瓷的真正产地。

一.克拉克瓷的典型器形与代表纹样

克拉克瓷,以青花瓷为多,均为薄胎,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其菱口开光青花瓷盘状如盛开的芙蓉花,日本学者将这种装饰的青花瓷定名为“芙蓉手”。多数明代的“克拉克瓷”从纹饰和外型能断定不是用作实用器,而是纯属观赏和炫耀。所以“克拉克瓷”里很少出现碗(图1)、罐、盆、碟这中餐“四大件”,代之以盘(图2)、瓶、杯、盒四类观赏器,并且器形要比我们见惯的尺寸大很多。

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万历至清初和康熙两个时期。万历克拉克青花盘使用浙料绘画,有翠蓝、灰蓝、淡蓝几种色调,运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个色阶。画师们熟练地运笔,无论勾、点、染皆随心所欲,自然洒脱。凡是勾勒圆圈,皆是用两笔拼凑而成,这也是明末清初瓷画的一个特点。这种花卉图案具有典型的欧洲风格。

克拉克瓷作为外销瓷,与中国传统内销瓷的青花装饰有着明显的区别。其特点是在盘、碗的口沿分格绘开光的山水、人物、折枝花、扁菊纹、榴实纹等等。以盘为例,盘内壁一般为8个或6个莲瓣形或扇形开光,个别为10开光或12开光。开光,是一种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指在瓷器的主要部位,以线条勾画出圆形、方形、长方形、菱形、云头形、扇形等等各种形状的栏框,然后在栏框内施画图画。这种技法借鉴古建筑彩绘中的“开窗”形式,以加强装饰效果。开光最主要的两个特征,一是在整体中要有一小块面积的装饰区;二是这一装饰区必须与周围的装饰得以区分以致形成对比。

克拉克瓷的“开光”为“分格样式”属于典型的欧洲风格,它区别于我国的民族绘画传统。克拉克瓷这种多层繁缛,开光分隔构图形式,当取源元青花的构图形式,即元青花莲瓣杂宝(八大码)纹样,以及伊斯兰陶瓷的繁缛茂密特征。克拉克瓷开光轮廓大多采用几何形状,比如圆形、椭圆形、扇形等,开光之间的间隙铺绘锦地纹,这种开光大多数仅限于盘子外沿,但个别的盘芯也有,没有定式。开光内绘有图案。克拉克瓷纹饰繁简得当,满而不乱,它继承了明末民窑瓷器中大写意的画风。这种画风曾得到世界写意大师毕加索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抽象画派的先行者”。克拉克瓷的绘制采用复杂的开光纹饰,在绘制时需要构造不同的图案,相比内销瓷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价格要远高于内销瓷。克拉克瓷的另一特点是“满工”(图3),即将瓷面画满了图案,它不像我国古代传统瓷器以典故为主,或山水、人物等类别区分开,而是山水、花鸟、人物混为一体,强调形象之美、丰富之美。直至清代,克拉克瓷的青花逐渐以淡雅的中国画风格为主,但多种纹饰相结合的风格只有在外销瓷中才见到。

克拉克瓷盘内底心与内壁一般分为三层装饰带(图4)。第一层是盘内底心主体纹饰,异域风格的图案有郁金香、骑士、城堡等,中国传统图案有鸟禽纹盘(图5)、花果纹盘(图6)、麒麟图纹(图7)等。第二层是主体纹饰外围的一周连弧纹,常绘有开光莲瓣形图案,有六连弧、七连弧、八连弧等,连弧内一般绘榴实纹、万字纹、忍冬纹等。第三层在连弧纹外围到盘口沿间。边饰常涂以一圈青料。明万历年间的克拉克瓷也常见有两层装饰带的(图8)。

克拉克瓷所采用的主题纹饰繁满构图和大量开光装饰手法,是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结果。在伊斯兰教义中,图案空白处是魔鬼出没的地方,因此他们禁忌留有空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中,都用丰富的纹饰填绘在空白处。在军持上绘制的主题纹饰鞍毯中,几何图案与伊斯兰织毯上的图案非常接近。

克拉克瓷的主题纹饰,多为人物、动物(如图9)、山水(如图10)折枝花卉、吉祥纹样、变形抽象纹等。其中流行时间较长并且最常见的是鹿和风景、池塘鸭子、花鸟,它们已成为克拉克瓷的典型代表。这显示出在欧洲最受欢迎的图案是,在风景中带有与花草为伴的动物这类主题。克拉克瓷纹饰在承袭当地陶瓷艺术、民间艺术、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技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产生了一些独到画法,以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再现于陶瓷艺术品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所以说,克拉克瓷是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更是适应外销需要而产生,指向性销往欧亚大陆的瓷器。

图1 克拉克瓷小碗

二.克拉克瓷的产地

“克拉克瓷产地主要有中国景德镇窑、平和窑和德化窑等,均发现有数量较多的标本;另外在江西广昌亦发现有克拉克瓷遗存。”④已考证克拉克瓷的窑口为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窑、福建漳州平和五寨、南胜窑等100多个窑址。其中,做工精细的克拉克瓷为景德镇窑口出品,销量最大者为漳州、德化窑口出品。

1.景德镇克拉克瓷

明朝万历年间景德镇生产的克拉克瓷是首批销售到欧洲的青花瓷器。明清两朝是江西景德镇制瓷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景德镇窑口不仅生产中国本土瓷器,同时也兼顾着外销瓷的制造。根据《景德镇陶录》一书记载,“洋器,专售外洋者,有滑洋器、混洋器之分。商多粤东人,贩与鬼子市,式样奇巧,岁无定样”,就是指景德镇的外销瓷。景德镇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胎体轻薄,釉面光洁,青花呈色明快,图案笔触勾勒规整,涂抹富有层次感。而且,景德镇的瓷器没有粘砂现象,青花的发色也更显艳丽沉稳。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景德镇出现原料危机,致使一些窑口陷入困境而停止烧造瓷器,但此时外销瓷的订单数量没有减少。据史料记载,1609年成立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621至1632年间,曾三次在中国收购瓷器。此后80年间,仅东印度公司一家就从中国运走1600万件瓷器。如此多的瓷器出口订单,景德镇难以承受。东印度公司等外国客商希望找到新的窑厂替补景德镇,也希望在沿海开放口岸地区能找到窑厂生产,以避免从江西往沿海港口运送瓷器的奔波,减少在长距离陆路运输中瓷器的损坏。

2.福建地区仿烧克拉克瓷

明万历元年的《漳州府志》卷二十七载:“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不胜工巧,然犹可玩也。”清代重修的《平和县志》记载:“瓷器精者出南胜官寮”。根据以上两则记载,我们可以推断出明代早中期,在我国江西平和县南胜一带就以生产制造瓷器而闻名。福建平和地区,有用来制造瓷器所需要的高岭土,而且其产量非常丰富的。漳州月港是当时唯一的对外港口,水路十分方便,出口的运输成本低廉。

上世纪50年代,专家们在寻找一种叫漳州器的米黄色小开片瓷器及其窑址时,意外发现南胜(历史上平和县城所在地)、五寨等古代窑址,出土了与克拉克瓷形制相仿的残片。1984年,考古人员在平和发现烧制克拉克瓷的窑址,1998年正式向世界宣布平和窑为克拉克瓷产地。平和窑生产的克拉克瓷器,胎体相对较厚,釉面浑浊,青花呈色浓淡不一,图案运笔较随意粗犷,并且几乎每件器物的底部或多或少都有粘砂。另外,平和窑产克拉克瓷几乎不带款,而景德镇的那些精品克拉克瓷上还会有书写十分规矩的年号款,如大明嘉靖年制、大明万历年制等。

图2 青花官居一品纹盘首都博物馆藏

图3 青花花篮纹盘首都博物馆藏

三.克拉克瓷的外销和文化交流

1.克拉克瓷外销的方式和路线

中国瓷器的外销由来已久。自唐代以来,历经宋元明清,一直是出口的大宗商品。“明代和清代前期,中国瓷器的输出主要是通过政府对各国外交使节的赐赠和对外贸易这两条途径。”⑤克拉克瓷作为明清外销瓷的典型代表,其贸易形式也可以分类为朝贡和商贸两类,其中以民间商业贸易为主,伴有少量的朝贡贸易。赐赠瓷器多为官窑瓷器,而民间贸易则多为民窑生产的瓷器。

陶瓷贸易的主要路线:一是从陆路销往中亚细亚、波斯乃至地中海沿岸地区的“丝绸之路”;另一条就是从海路自广州通往欧洲各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明代瓷器的大量输出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自明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率领240多艘海船七次出海,历经28年访问了30多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的国家和地区。他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便向当地首领馈赠礼品,其中就有大量陶瓷。明代中晚期,克拉克瓷从中国福建漳州月港运往东南亚及欧洲等地,甚至通过马尼拉大帆船到达了美洲大陆。距离漳州200公里远的泉州港,在唐朝已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最佳港口之一。自宋代开始,泉州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从泉州港出发的船只北上可达日本、朝鲜,南下则到达东南亚,由此转往世界各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从目前发现的克拉克瓷上,可以见到的风格图案有郁金香、骑士、城堡等异域装饰,说明它们是针对国外市场生产的。克拉克瓷销往世界各地,遍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北非国家、中东国家和欧美国家等。在菲律宾发现以克拉克青花瓷为主,同时夹有部分的克拉克红绿彩器物,如菲律宾国立博物馆藏有平和窑克拉克青花大盘和红绿彩大盘,就是克拉克瓷销往东南亚的实物例证。

2.克拉克瓷对输出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克拉克瓷多数为国外订单生产,由国外设计图案或在我国画风中加入异域元素,有的甚至由国外来料生产,这也是克拉克瓷有别我国传统青花瓷的地方。“自克拉克瓷成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重要产品,其价格在欧洲市场乃有所下降,中产阶级及一般市民也可以拥有这类瓷器。尽管克拉克瓷不再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东方尤物,欧洲人对它的钟爱仍一直有增无减,所以常年皆有此类中国青花瓷运销到欧洲,此宗专项贸易一直延续到了清代雍正、乾隆之际。”⑥克拉克瓷的开光纹饰,呈现出繁而不乱的艺术效果,并带有强烈的异域风格,这与中国传统内销瓷盘的开光装饰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这样的开光纹饰,吸收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元素,深受欧洲主流市场的喜爱,究其原因也可认为是开光形状所呈现出的放射状,更好的迎合了欧洲人喜欢银器的习惯。

遥远的东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令不少西方人觉得神秘和向往。17—18世纪的欧洲,生活的奢靡之风蔓延,中国瓷器的在欧洲价格不菲,拥有精美的中国瓷器,成为了当时贵族和有钱阶层的炫富资本。“收藏这些异国瓷器并在室内展示成为当时是社会时尚。盘、碟之类的器物被显眼地陈设在木质墙板上当的壁架上,面碗、瓶则用来装饰橱柜的顶部。”⑦在这批克拉克瓷到达之前,欧洲没有瓷器。他们的陈设器、餐具都以金属器、木器和陶器为主。而那次著名的拍卖会后,这种既美观又耐用的青花瓷很快风靡了整个欧洲。在欧洲17世纪静物画以及风俗画的题材上,频频出现了克拉克瓷的身影,拥有克拉克瓷成为当时欧洲人追求殷实生活的象征。

克拉克瓷的输出,促进了中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其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艺术从巴洛克风格转变成洛可可风格。

3.克拉克瓷带来的技术传播

随着清末闭关锁国政策,中国无法继续大量生产,这使得日本逐渐取代中国,成为克拉克瓷销往欧洲市场的主要生产国。从1650年起,原先专门外销中国景德镇瓷器到欧洲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外销日本九州有田烧的瓷器制品到欧洲地区,以代替中国瓷器外销的不足。日本的伊万里和有田窑,根据中国景德镇克拉克瓷的制作工艺,对其克拉克瓷进行仿制,在纯白的质地加上青花、矾红和描金,清丽而豪华,风靡了欧洲市场将近一个世纪。因有田烧瓷器多从九州的伊万里港口装船出海,因此人们称之为“伊万里瓷器”或“伊万里烧”。景德镇在清初康熙、雍正时期直至乾隆早期,也根据市场的需要,模仿生产了部分伊万里风格的瓷器以供外销,纹饰包括花鸟、人物等题材。乾隆中期以后这类纹饰逐步消失。

除此之外,德国、荷兰、英国、西班牙等国都曾经仿制生产过,现在这些国家还有留存的仿制品,这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以及文化交流的融合。克拉克瓷的存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陈设价值。“克拉克瓷的输出,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其作为文化使者,传播了中国文化,并进一步影响了欧洲的艺术从巴洛克风格转变成洛可可风格。”⑧另一方面,欧洲人对克拉克瓷的喜爱以及贩运克拉克瓷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导致葡萄牙、荷兰、德国、英国、波斯等国纷纷对克拉克瓷进行仿制,这种大规模的仿制促进了欧洲陶瓷产业的发展,最终生产出真正的瓷器。

中国陶瓷的外销始于汉唐,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兴盛的时期。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克拉克瓷器,堪称“明代外销第一瓷”,是我国最主要的的外销瓷器之一,被国外称为中国的“国瓷”。克拉克瓷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外销瓷主要品种之一,见证了当时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无限繁华。克拉克瓷从广义上解释为,泛指明代万历时期的青花出口瓷器,少量的也有清代初期的瓷器。器型主要包括有盘、碗、瓶、军持等,以盘数量最多,也最具典型性。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在带来经济交流的繁荣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东西方不同的文明,不同的审美观念,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饮食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通过瓷器这个载体,在交流与互动中绽放异彩。尽管作为外销瓷的克拉克瓷,难与明清官窑出品的瓷器相媲美,但是它在世界瓷器史上的地位以及其承载的文化、历史价值都不容小觑,它们堪称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物质载体。

图4 明万历 克拉克瓷盘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藏

图6 明代 克拉克瓷花果纹盘

参考文献

一、学术专著[M]

1.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

2.裴光辉《中国古代名瓷鉴赏大系·克拉克瓷》[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

3.周世荣、魏止戈《海外珍瓷与海底瓷都》[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

4.朱培初编《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

5.朱顺龙、李建军编著《陶瓷与中国文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

二、论文集[J]

1.曹建文《克拉克瓷在景德镇窑址的发现》[J],《文物天地》,2004(12)。

2.冯先铭、冯小琦《荷兰东印度公司与中国明清瓷器》[J],《江西文物》,1990(02)。

3.罗易扉、曹建文《景德镇克拉克瓷开光装饰艺术的起源》[J],《中国陶瓷》,2006(06)。

4.叶文程编《中国古代外销瓷研究论文集》[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

5.叶文程、罗立华《中国青花瓷器的对外交流》[J],《江西文物》,1990(02)。

6.姚澄清《试谈广昌纪年墓出土的青花瓷盘》[J],《江西文物》,1990(02)。

7.熊寰《克拉克瓷研究》[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03)。

8.罗易扉、汪冲云《克拉克瓷盘边饰类型与分类》[J],中国陶瓷,2006(09)。

注释:

①《江西文物》,1990年。

②裴广辉《克拉克瓷》,福建出版社,2002年。

③曹建文《克拉克瓷器在景德镇窑址的发现》,2004年。

④辛婷《论荷兰东印度供词与明末清初克拉克瓷发展演变》[J],《中国陶瓷》2011年09期第35页。

⑤朱顺龙、李建军编著《陶瓷与中国文化》[M],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年。第250页。

⑥裴光辉《中国古代名瓷鉴赏大系·克拉克瓷》[M],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年。

⑦海帆留踪《荷兰倪汉克捐赠明清贸易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第39页。

⑧徐菁《明代青花瓷艺术对近代欧洲罗可可艺术思潮的影响》,《南方文物》2002年,03,第73页。

(责任编辑:刘昱)

图7 明代 克拉克瓷麒麟图盘

图8 明万历 克拉克瓷盘贝纳皇宫藏

图9 青花雉鸡梅花纹盘首都博物馆藏

图10 青花山水纹花口盘首都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外销克拉克青花
魔法小女巫
魔法小女巫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清代广作外销髹漆折扇艺术研究
清代广州外销面中的稻作图研究
魔法小女巫
青花
故宫博物院明清外销瓷收藏及影响
外销画中的十三行街道戏曲商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