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咯地尔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2016-05-12吕国伟梁阿铭韩义娜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450007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山东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吕国伟 ,梁阿铭 ,韩义娜(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450007;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丁咯地尔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效果观察及其机制探讨

吕国伟1,梁阿铭1,韩义娜2(1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450007;2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丁咯地尔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SAH患者80例,均于SAH急性期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术后均常规行预防CVS治疗,包括尼莫通静脉泵入、肌氨肽苷静滴、放置腰大池引流、尼莫地平林格温溶液脑池内灌注等。观察组在常规预防CV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 mg静滴,1次/d。一个周期为7 d,共治疗2个周期。记录两组术后1周时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手术前及术后1周时抽取两组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红细胞生成素(EPO)、S-100钙结合蛋B(S-100B)水平。结果对照组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7.50%、27.50%、12.50%,观察组分别为7.50%、10.00%、5.00%,观察组CVS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PO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血清MMP-9、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降低CVS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S-100B水平,升高EPO水平有关。

关键词:丁咯地尔;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基质金属蛋白酶-9;红细胞生成素;S100钙结合蛋白B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因脑部病变血管破裂流入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疾病[1]。SAH占脑卒中患者的8%~10%,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SAH的主要原因。SAH发生后,患者常伴有脑血管痉挛(CVS)[2],是导致SAH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CVS可引起缺血性脑损害,甚至脑梗死,使再出血、死亡的发生率增高。丁咯地尔是新型血管活性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松弛血管平滑肌、缓解血管痉孪、迅速改善脑缺血等多种作用[4]。目前,对丁咯地尔预防CVS的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们应用丁咯地尔辅助治疗SAH患者,观察其预防CVS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SAH患者8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0~73(57.24±6.35)岁,均符合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关于SAH的诊断标准[5],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行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证实均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引起。WFNS分级3~4级,改良Fisher CT分级3~4级。均于SAH急性期(发病3 d内)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且手术顺利,动脉瘤夹闭完全。排除标准:①多发性颅内动脉瘤未全部夹闭、单一颅内动脉瘤夹闭不完全、梭形动脉瘤、颅内动脉瘤包裹栓塞;②合并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长期应用激素;④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恶性肿瘤等;⑤Hunt-Hess分级0级或Ⅴ级;⑥已接受药物或其他治疗;⑦伴精神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患者术后常规行预防CVS治疗,包括尼莫通静脉泵入、肌氨肽苷静滴、放置腰大池引流、尼莫地平林格温溶液脑池内灌注等。观察组在常规预防CV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1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7 d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1.3 CVS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CVS诊断参考《外科学》中CVS诊断标准。

1.4两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红细胞生成素(EPO)、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水平检测手术前及术后1周时抽取两组肘静脉血2 mL,离心取上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MMP-9、EPO、S-100B水平。

2结果

2.1两组CVS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分别为17.50%(7/40)、27.50%(11/40)、12.50%(5/40),观察组分别为7.50%(3/40)、10.00%(4/40)、5.00%(2/40),观察组CVS发生率、病死率及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

2.2两组血清MMP-9、EPO、S-100B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MMP-9、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EPO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EPO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EPO、S-100B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SAH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之一,每年发生率为6~35/10万人,致死率、致残率较高。CVS是SAH的严重并发症之一[6],已成为导致SAH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CVS通常发生于SAH后的3~5 d。CVS可使颅内动脉收缩,脑血流量减少,产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CVS还可导致脑组织微循环障碍,使红细胞流动性降低、血小板聚集增高,导致血黏度增加,造成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使神经细胞能量储备耗竭,无氧糖分解增加,乳酸盐堆积,导致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损伤。CV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3]。目前,CVS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地巴唑、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但临床疗效均不理想。

丁咯地尔是α-肾上腺素能受体抑制剂,具有较弱的非特异性钙离子拮抗作用。丁咯地尔可通过抑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痉挛,改善大脑及四肢微循环血流。丁咯地尔的微血管扩张作用可使缺血脑组织血流灌注得到明显改善,且不影响正常血管张力,不产生盗血现象。除了在血流动力学方面之外,丁咯地尔还可改善红细胞变形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可滤性,降低血黏度,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发挥增氧功能,并加强ATP生产,对组织起保护作用。本研究发现,观察组CVS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显著降低CVS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

目前研究表明,多种因素在CVS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MP-9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研究表明,MMP-9在卒中患者的外周血中显著升高,并且与病灶大小成正比[8]。MMP-9能够导致CVS,诱发脑血管的炎性反应。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降低血清MMP-9水平,从而预防CVS的发生。

EPO是由肾脏和肝脏分泌的一种激素样物质[11]。研究表明,EPO对SAH后的CVS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调节脑血流量、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降低自由基生成、改变血管平滑肌钙离子水平、抑制炎症因子产生等机制发挥作用。研究发现,EPO可能通过调节脑膜、脑组织或脑血管中的NO水平抑制炎症,对未成熟脑损伤的脑白质具有保护作用,从而达到缓解CVS的作用[12]。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PO水平高于对照组,提示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升高血清EPO水平,缓解CVS的发生发展。

S-100B蛋白是一种脑特异性蛋白,可反映脑损伤的程度[13]。 S-100B蛋白在脑组织中含量丰富,是神经胶质细胞的组成成分[14]。外周血S-100B水平显著升高,是神经系统急性期细胞损伤的特异性指标。颅脑损伤时,小胶质细胞分泌的IL-1可刺激星形细胞使S-100B增殖,升高钙离子及NO水平,产生神经毒性作用,导致CVS的发生。研究表明,外周血S-100B水平与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血脑屏障破坏程度有密切关系[15]。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降低血清S-100B水平,改善脑损伤,预防血脑屏障破坏。

综上所述,SAH后应用丁咯地尔可降低CVS的发生率、再出血率及病死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MMP-9、S-100B水平,升高EPO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 程国娟,张京芬.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情况分析[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5):123-125.

[2] 王青松,李钢.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4):422-425.

[3] 罗伟坚,陈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机制与治疗[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2,15(5):307-309.

[4] 张文.试析盐酸丁咯地尔的药理作用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4):89.

[5] 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0.

[6] 赵一平.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和微循环灌注的相关影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7):1053-1056.

[7] 唐智敏,凌芳,曾伟,等.可溶性CD40L、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27(8):686-689.

[8] 何伟.脑卒中患者血清HCY,IL-10及MMP-9水平与脑梗死体积的关系[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5):439-442.

[9] 张红岩,任野平,丁勇.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4,29(5):585-589.

[10] 姚慧萍,钟一声,程瑜,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谷氨酸作用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7(12):1428-1431.

[11] 赵玲莉,耿惠,邓丽君,等.EPO的临床研究进展[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3):74-77.

[12] 徐发林,王彩红,张彦华,等.宫内亚临床感染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的增敏作用及其与表观遗传的关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3):224-228.

[13] 王庆红,宋健辉,王霞,等.血清S100B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5,7(4):318-320.

[14] 柳和华,李芳君.S-100B蛋白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3):590-592.

[15] 李宁,沈建康,徐福林,等.S-100B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7):395-397.

(收稿日期:2015-11-19)

中图分类号:R743.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14-0082-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14.031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脑血管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