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2BP1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2016-05-12林玉玲金文波黄文平李杰玉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山东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内含子等位基因多态性

林玉玲,金文波,黄文平,李杰玉(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A2BP1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林玉玲,金文波,黄文平,李杰玉(南阳市中心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A2BP1)基因内含子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选择体检者765例,其中BMI≥24 kg/m2 169例(观察组)、BMI 18.5~24 kg/m2 596例(对照组)。经肘静脉采集外周血2 mL,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A2BP1基因内含子1中rs10500331、rs12924838、rs11640735及rs1548842的基因型,比较两组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观察组rs11640735位点A等位基因、AA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等位基因相对于G等位基因的优势比(OR)为1.37(95%CI为1.05~1.80)。观察组rs1548842位点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等位基因相对于A等位基因的OR为0.76(95%CI为0.60~0.98)。两组rs10500331、rs129248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2BP1基因内含子1中SNPs位点rs11640735、rs1548842是肥胖的易感基因。

关键词:肥胖;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单核苷酸多态性;易感基因

肥胖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等高度相关[1]。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的发生率为23.2%[2],已成为导致多种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升高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肥胖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遗传率为65%~80%[3]。肥胖易感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与肥胖关系最为密切的基因,其功能丧失后会导致发育迟缓、消瘦、代谢率增高和贪食等。相关研究证实,易感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与肥胖、心血管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等)及多系统肿瘤的发病存在相关性[4]。对印度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表明,共济失调蛋白2结合蛋白1(A2BP1)基因内含子1中,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肥胖有关,A2BP1基因与食欲及能量平衡调节基因间存在相关性[5]。但中国汉族人群肥胖与A2B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尚未见报道。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们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了169例超重、肥胖者A2BP1基因内含子1内SNPs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与超重、肥胖的相关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在我院体检的受检者765例,其中男380例、女385例,年龄23~62岁。根据卫生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推荐标准[6],根据BMI分为观察组169例(BMI≥24 kg/m2)、对照组596例(BMI 18.5~24 kg/m2)。受试者均为中国汉族人,排除合并近期感染、严重肝肾疾病、肿瘤及内分泌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符合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取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

1.2基因组DNA提取经肘静脉采集受试者外周血2 mL,肝素钠抗凝,使用全血DNA提取试剂盒(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取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下定量,DNA纯度A260/A280为1.8~2.0,然后将样本DNA稀释到50 ng/μL进行基因分型。

1.3A2BP1基因SNPs检测采用TaqMan探针技术检测。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的SNPs数据库中找出位于A2BP1基因内含子1中的标签SNPs位点,包括rs10500331、rs12924838、rs11640735及rs1548842,并确定基因的分型。TaqMan探针由美国ABI公司合成,使用ABI V7荧光定量PCR仪进行PCR扩增反应,根据荧光类型确定样本在4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等位基因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用Haploview4.2软件对4个SNPs位点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A2BP1基因内含子1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对对照组A2BP1基因内含子1中rs10500331、rs12924838、rs11640735、rs1548842位点行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检验,各基因型的期望值与观察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7、0.47、0.47和0.98),因此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可靠性和群体代表性。

2.2两组A2BP1基因内含子1中各位点SNPs比较

2.2.1rs11640735位点SNPs比较观察组rs11640735位点A等位基因、AA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等位基因相对于G等位基因的优势比(OR)为1.37(95%CI为1.05~1.80)。见表1。

表1    两组rs11640735位点各基因型与等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rs1548842位点SNPs比较观察组rs1548842位点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C等位基因相对于A等位基因的OR为0.76(95%CI为0.60~0.98)。见表2。

表2    两组rs1548842位点各基因型与等位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3rs10500331、rs12924838位点SNPs比较两组rs10500331、rs129248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4。

表3    两组rs10500331位点各基因型与等位

表4    两组rs12924838位点各基因型与等位

3讨论

肥胖是导致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肥胖可造成胰岛素过度分泌,使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无法再随血糖升高而提高,容易形成餐后血糖升高的现象。肥胖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除环境与饮食习惯外,遗传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发现,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MC4R)、胰岛素诱导基因等与超重或肥胖有关[7,8]。

A2BP1是由Shibata等发现的一个核糖核蛋白,主要在肝脏、脂肪和骨骼肌中表达,可参与多种脂代谢相关酶的调节,如脂蛋白脂肪酶(LPL)等[9]。A2BP1在RNA结合蛋白家族中结构高度保守,通过与GCAUG五个碱基结合,调节组织特异性的选择性剪接,从而控制转录后调控[10]。在下丘脑中,胰岛素受体(INSR)的胰岛素信号系统通过POMC-MC4R及NPY-Y1R信号通路控制食物的摄入及能量的平衡,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对这两条信号通路的敏感性降低,将会导致肥胖的发生[11]。A2BP1含有与INSR相同的GCAUG序列,A2BP1下调时可以影响INSR基因的选择性剪接作用,从而导致中枢性肥胖的发生。研究发现,对小鼠胚胎下丘脑细胞系A2BP1基因进行干扰后,INSR、MC4R表达量也显著降低,影响摄入及能量的平衡,导致肥胖发生。此外,A2BP1能与Ataxin-2的羧基末端结合,而敲除小鼠Ataxin-2基因后,小鼠发生成年型肥胖症,提示A2BP1与肥胖症有关[12]。另外,A2BP1也是影响血清游离脂肪酸的候选基因,与肥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3]。由此可知,A2BP1导致肥胖的发生可能是通过对MC4R相关蛋白及INSR转录后的调控作用,影响POMC-MC4R信号通路。

对印度人群的GWAS研究发现,A2BP1基因SNPs位点rs10500331、rs12924838与BMI显著相关[14],但在法国、德国人群中未得到验证。我国在此方面尚未有相关的研究报道。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A2BP1基因内含子1内rs11640735位点A等位基因、AA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rs1548842位点C等位基因、CC基因型频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这两个位点是中国汉族人群肥胖症发生的易感位点。本研究发现,两组A2BP1基因内含子1内rs10500331、rs129248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对印度人群研究结果不同,但是与欧洲人群一致[14]。以上结果机制未明,尚需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A2BP1基因内含子1中SNPs位点rs11640735、rs1548842是中国汉族人群肥胖的易感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超重、肥胖相关。

参考文献:

[1] Haslam DW, James WP. Obesity[J]. Lancet, 2005,366(9492):1197-1209.

[2] 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 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5,39(5):316-320.

[3] Malis C, Rasmussen EL, Poulsen P, et al. Total and regional fat distribut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genetic factors in young and elderly twins[J]. Obes Res, 2005,13(12):2139-2145.

[4] 徐潇静,曾慧,肖笛,等.肥胖全基因组关联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1):95-100.

[5] Ma L, Hanson RL, Traurig MT, et al. Evaluation of A2BP1 as an obesity gene[J]. Diabetes,2010,59(11):2837-2845.

[6]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节录) [J].营养学报,2004,26(1):1-4.

[7] Loos RJ, Lindgren CM, Li S, et al. Common variants near MC4R are associated with fat mass, weight and risk of obesity[J]. Nat Genet, 2008,40(6):768-775.

[8] Connaughton RM, McMorrow AM, McGillicuddy FC, et al. Impact of anti-inflammatory nutrients on obesity-associated metabolic-inflammation from childhood through to adulthood[J]. Proc Nutr Soc, 2016,3(1):1-10.

[9] Dong L,Yan H, Huang X, et al. A2BP1 gene polymorphisms association with olanzapine- induced weight gain[J]. Pharmacol Res, 2015,99:155-161.

[10] Jin Y, Suzuki H, Maegawa S, et al. A vertebrate RNA-binding protein Fox-1 regulates tissue-specific splicing via the pentanucleotide GCAUG[J]. EMBO J,2003, 22(4): 905-912.

[11] Ma L, Hanson RL, Traurig MT, et al. Evaluation of A2BP1 as an obesity gene[J]. Horm Res, 2010,59(11):2837-2845.

[12] Kiehl TR, Nechiporuk A, Figueroa KP, et al. Gene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ca2 (ataxin-2) knockout mice[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06,339(1):17-24.

[13] Su Z, Tsaih SW, Szatkiewicz J, et al. Candidate genes for plasma triglyceride, FFA, and glucose revealed from an intercross between inbred mouse strains NZB/B1NJ and NZW/LacJ[J]. J Lipid Res, 2008,49(7):1500-1510.

[14] Muller YL, Hanson RL, Wiessner G, et al. Assessing FOXO1A as a potential susceptibility locus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obesity in American Indians[J]. Obesity (Silver Spring), 2015,23(10):1960-1965.

(收稿日期:2015-11-08)

中图分类号:R723.14;Q346.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14-0072-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14.027

通信作者:金文波(E-mail: dr_jinwenbo@163.com)

猜你喜欢

内含子等位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亲子鉴定中男性个体Amelogenin基因座异常1例
线粒体核糖体蛋白基因中内含子序列间匹配特性分析
广东汉族人群D18S51基因座等位基因分型现象分析
广东汉族人群Penta D基因座off-ladder稀有等位基因分析
不同方向内含子对重组CHO细胞中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更 正
内含子的特异性识别与选择性剪切*
WHOHLA命名委员会命名的新等位基因HLA-A*24∶327序列分析及确认
马铃薯cpDNA/mtDNA多态性的多重PCR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