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作文中展示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

2016-05-11肖修团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真情实感个性作文教学

【摘 要】在提倡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注重对学生进行“章法”指导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成长,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本文通过阐述在作文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特征的方法,以期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充分展示个性,达到学生自主性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个性 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02-02

一、前言

我不是黄蓉,我不会武功,我不是黄蓉,我整天做梦。我没有香香公主的美丽,也没有建宁公主的权利,我希望找到老实的郭靖,对人诚恳对事精明,他不要像韦小宝多情,也不要像杨过般冷冷清清……(《我不是黄蓉》歌词)

—— 引子

黄蓉,金庸小说家喻户晓的传奇女子,是小说《射雕英雄传》的女主角,其个性如晨露新聚,温润灵动,如奇花初胎,清丽绝俗,这样的个性渲染或影响了那个特殊的时代。事实上,黄蓉却是个活生生的人,她有优点,有缺点;她武功高强,也柔情似水。她是一个会长大会衰老的人,她的思想个性贯彻分明。纵观现代教育,我们很难培养出象“黄蓉”这样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我们可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全的发展。

首先,语文教师应该要理解学生个性的概念,即“个性就是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的个性心理特征。”其次,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家庭和社会的背景不同的结果,也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其特征表现是多方面的,能力、兴趣、观念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受遗传、环境、种族文化差异等的影响。尽管教育者有着美好的愿望,把爱心和智慧统一灌输给学生,但是他所教的学生最终仍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同,就是同一班级的学生也会有五花八门的想法和个性特点,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最后,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研究和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心理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达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在作文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特征的方法

(一)淡化预期,不追求作文的框架和形式

苏藿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纸样摆到布上去……因此,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就在于,一旦有这种必要,教师就能随时改变教学的课时计划。一个好的老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语文课,特别是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应该淡化预期结果,不固守于原来那些作文的形式和规模。下面是笔者就所在学校部分学生针对是否喜欢“模式作文”所作的问卷情况:

从以上表格中数据不难看出,相当多的学生愿意有自己的思维和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自主写作,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求淡化文体,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把尊重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还给学生,把主角地位还给学生。作文教学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思维空间里进行,但是,有的语文教师经常习惯用老一套的方法或形式去教学,以为这就是创新。这就使得学生的作文往往不能跳出框架和形式,所写的文章“千人一面”,既没有特点,更没有创意。不要因为人们习惯于驾驭马车,而控制马的缰绳,所以世界上的第一辆汽车没有方向盘,而是一个缰绳。作文教学也是这样,要跳出僵化思维,遵循个性发展,这样才会有亮点和创新。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给学生的个性自我充分展示,并在作文教学中自我观察、自我发挥,不要过多的强调结果,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作文教学大多是以课堂的方式进行的,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给学生好强心、进取心、创新精神等得到充分的展示。形式是主线,快乐是主流;形式多样化,就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才会出现五彩缤纷的美文佳作。

(二)注重实际,不给学生写作增负和加压

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 这句话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学校教育应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为目标,应该以个性自然健康地发展为主导方向。高中学生的内心世界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主要体现在个性特征的不同。但是,很多语文教师感到遗憾的是,在学生的作文中,平淡乏味的文章居多,很少有体现个性特征、光芒四射的文章。尽管学生个性特征不同,但是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是那样的千篇一律,苍白无奇。因此,如何使他们写出特征,写出个性,就成了我们写作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适量的设置。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的良好个性得到展示,语文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具体的情况,在了解学生心理水平和心理差异的基础上,选择适量的作文教学设置,提出适量的作文要求,设置适量的作文练习。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应该体现两种健康的个性心理:一是热情和宽容,即对生活的热情,对他人的宽容;二是自信和责任,即对学习充满信心,对社会、学校、家庭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因此,设置一些诸如“我很重要”“我的小秘密”“我是一个……的人”等话题并渗透于作文之中,这样,学生的思想和思想直接交流,灵魂和灵魂直接打交道,使每个学生都“写起来,写得来”。这样,才能使优秀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写自己心灵所感,抒自己真实之情。唯有这种对每一个学生都“适量”的要求和设置,才符合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反而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对其健康成长有百害无一益。

2.适度的调节。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写与不写的目的是不相同的,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对学生的需要和兴趣要进行激励,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消除写作的心理障碍和消极因素。学生的个性特征千差万别,有内向的,有外向的;有能力高的,有能力低的。只有适度的调节他们的积极性,联系生活,让他们的个性充分展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写作潜力才能充分挖掘出来。教师不管设置什么样的作文题目或话题,不管出于达到什么样目的和要求,都应该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作文的写作活动之中,想他们所想,写他们所写,甚至可以让学生有所选择,分层练习,循序渐进,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

3.适时的监控。“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学生作文中体现这样“独特的世界”是最为明显的。学生的倾向参差不齐,表达技能相差悬殊,所写之事也是五花八门。男生喜欢写些豪气、粗犷、偏重于“武”的大事,女生喜欢写些细腻、柔美、侧重于“文”的小事。其实,不管是“大事”“小事”,只要不是天花乱坠,信马无缰的话题或内容,就让他们尽情释放自己的激情,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放飞心灵的梦想。

(三)正确引导,不让学生作文“流离”或失控

1.激发兴趣。写作是一种内在精神触发、外在行为驱使的活动,从选择材料,谋篇布局,立意成篇,到修改推敲,这些过程都突现学生的心智与创造。因此,教师能否以学生为本,树立其写作信心,激发其写作兴趣至关重要。学生的兴趣是写作思维活动之一,是个性特征在作文中最直接的体现。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好奇是求知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是靠我们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好奇心越强,其学习兴趣就越浓,创造性就会越丰富。其实,学生的写作教学就像是一个心灵交流的大舞台,需要搭建一个合作与互动的平台,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作文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兴趣充分展示的舞台。

2.营造氛围。生活离不开感情的滋润,而写作过程更要注重“润笔”,即设置相应题目或话题的作文情境。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写出彩的佳作,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题目或话题的作文的情境教学。作文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和发挥灵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语文教师选择写作内容时应从实际生活中提炼材料,适合学生心理和成长特点,多选择一些大众化,趣味性强的话题或题材。运用问卷、座谈、个案等不同的教学手法加以引导和转变,让学生尽情地融入到老师设置的作文情境中,激励学生主动的参加作文写作活动,抒发真情,张扬个性,在实践中体验到语文学习带来的魅力和无穷的快乐。

3.注重创新。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创新和个性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高中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对事物不同看法,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这关系到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挖掘这块“巨大的宝藏”。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在写作过程中加以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激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往往容易接地气,更具人情味,更加人性化,让学生在自主写作中尽情发挥,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作文教学中,学生把观察到的新事物、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学习到的新知识运用在整个写作过程里,并进行提炼,加工,升华。

三、结语

“有若雪山的仙子,恍如隔世的精灵,美得清澈灵动,美得倾世绝尘。”这就是黄蓉,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黄蓉。法国著名思想家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研究和了解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特征。同时,在作文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写作的舞台交给学生,让更多的“黄蓉”都成为作文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个性在写作中充分张扬,让他们的青春在未来的人生这个大舞台激情飞扬。

【作者简介】肖修团(1968— ),男,壮族,大学本科学历,柳州来宾市第四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真情实感个性作文教学
论述小学语文轻松作文的教学尝试
作文立意的探究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