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解决对策

2016-05-11张丽娜禄长春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

张丽娜+禄长春

【摘 要】阐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分析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缺陷的成因,提出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改善对策。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职学生 人际交往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028-02

一个合格的技术人才,除了具备专业的技术才能,还必须具备健全的个体素质。人际交往作为个体素质的一方面,是指人们为了相互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表达情感和需要等目的,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而进行的人际联系和人际接触的过程,它是个体适应社会的必要途径。处于人生社会化的重要阶段的中职学生,他们的交往状况如何,对其本人及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方面,民族地区的中职学生出现了其他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乃至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近三成的中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职学生与同学、朋友等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中职学生与父母、老师等长者的交往和中职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会交往。

(一)中职学生与同辈群体交往。具体如下:

1.渴望友谊却不懂珍惜。青春期的孩子因为年龄相当、兴趣爱好相似,友谊也容易诞生,并且这种友谊是他们主要的人际关系。中职学生正好处于这个时期,有些学生渴望友谊,又缺乏交往的技巧和信心,使他们身心疲惫;有些学生考虑自己的需要,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却又不懂得尊重别人;有些学生很容易获得友谊,但是自控力不强,处理问题不力,把人际交往间出现的小摩擦引发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友情破裂。

2.“非正式”小团体归属感强。由于年龄和兴趣爱好等相似,在班级中学习成绩一般,大多数中职学生喜欢加入“非正式”小团体。在这个团体里,成员归属感强烈,相互之间有高度的忠诚,在行为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和约束力。然而,他们在班级的正式团体中不占有地位,不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经常与班干部和老师对着干,做多数人反对的事。

(二)中职学生与长者的交往。具体如下:

1.与父母分歧逐渐增大。中职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对父母的依附性逐渐减弱,生活独立性逐渐增强,对待事物逐渐有自己的见解,叛逆的心理与保守的父母在意见上逐渐出现分歧,尤其是在价值观、生活习惯、交友行为方面。许多中职学生坦言与父母沟通困难而情愿把心里话与朋友交流,亲子交流逐渐减少,代沟由此而产生。

2.对老师不够尊重。由于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受挫,部分中职学生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被老师瞧不起,对于老师的建议不屑接受,与老师对着干,不遵守课堂纪律和校规校纪,在老师的管理过程中显得激进、浮躁和不屑。

(三)中职学生在网络中的社会交往。中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逐步了解社会,也可以在虚拟的空间里与虚拟的对象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心事,但是,网上的人际交往对中职学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内心孤独,过于关注网络,成为“低头族”而忽视周围的朋友;心理信任危机,对周围采取怀疑的态度;网上异性交往引发的情感问题。这些危害不但扭曲中职学生的价值观,而且给他们的身心发展带来严重的伤害。

二、民族地区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缺陷的成因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是人际交往缺陷的内在心理原因。一部分学生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进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自尊心也很强,神经极为敏感和脆弱,这些不成熟的心理严重阻碍了他们大胆的与人交际。有些学生不敢面对面与人交流,更多地依赖于网络虚拟世界的倾诉。有些学生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遇到小事情、小摩擦就闹得脸红脖子粗,大打出手。

(二)人际交往礼仪与技能匮乏是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缺陷的主观原因。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正确的人际交往礼仪和技能,当前许多中职学校并未设置关于人际交往的礼仪课程,缺乏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是非不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而对于交往中出现的矛盾也不能合理解决。

(三)社会不良风气是造成中职学生人际交往缺陷的客观原因。社会的不良风气表现在:一是家庭因素。现今中职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有不少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孩子被溺爱,以自我为中心,依赖心理强,面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矛盾或忽略或逃避。部分学生来自偏远农村,对于高额学习费用和严峻就业形势,他们多出现忧郁、自卑而不敢与人交际。二是社会因素。中职学生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关键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蛊惑、网络游戏诱惑、庸俗书刊的迷惑,缺乏相应的辨识能力和抵抗能力而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言语,造成人际交往矛盾。

三、民族地区中职生人际交往改善对策

鉴于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我们应加大对民族地区中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视力度,立足现实,集思广益,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共同努力。

(一)学校开设人际交往礼仪课程,开展交际体验活动。校园和班级是学生交际的主要场所,学校开设人际交往课程,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禁忌和礼仪,避免摩擦,妥善处理矛盾。班级中可以定期组织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成立兴趣小组,举办民族风俗体验活动,使班级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各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中职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观念上不断超越。中职学生必须认识到人际交往是通向人的社会化必由之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想要的信息,可以为自己排忧解难,也可以找到心灵慰藉,通过与人交往可以正确认识自己,从而扬长避短。中职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扩大交际圈,给自己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遇到生活的烦恼和挫折,应该多与长辈沟通,寻求帮助,这样才不至于压抑自己。

(三)教师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初中是学习上的后进生,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交往动机和交往范围。因此,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是培养他们正常交往能力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该注意到中职学生在刚入学时,很多同学也都想在新的环境中重塑自己的形象,重新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老师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努力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并获得成就感,认可每一位学生身上的优点,采用表扬法教学,多鼓励为主,让学生重拾自信心,从而对教师产生敬畏之情。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与学生建立真挚的友谊,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倾诉他们的烦恼和忧愁。

(四)家校联合,加强与中职学生沟通。中职学生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不论是荣誉还是违纪,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应相互沟通,使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动态,家长也应与教师沟通学生在家庭的生活情况,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性和真实本性。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言语,家长和教师应第一时间与他沟通,沟通要及时,沟通要频繁,沟通要耐心。家长和教师也要就自身经验和当今社会现象教育学生,尤其是应针对社会的不良风气和网络的虚拟假象进行教育,预防学生上当受骗。

【参考文献】

[1]薛东亮,陈树旺.浅议中职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原因及改善措施[J].教育研究,2012(11)

[2]安有刚.试论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4)

[3]严艳琳,王屹.民族地区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职教育,2010(6)

【作者简介】张丽娜(1990— ),女,江西赣州人,广西师范学院;禄长春(1982— ),男,山东人,广西师范学院讲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