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分析

2016-05-11胡钟月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信息化背景教学改革

胡钟月

【摘 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高职计算机教改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高职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化背景 高职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C-0149-02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在信息化背景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该结合社会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让高职学生成长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计算机教学操作性和实用性较强,在教学改革中,高职计算机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并注重实际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计算机实操能力。

一、高职计算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陈旧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因教学体制的落后,使得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学改革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先进的教学观念及科学的教学方式,对计算机教学发展趋势不明确,造成了高职院校与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危机感与竞争意识。

(二)课程结构不科学

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教材内容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脱离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的编写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且存在较多的陈旧知识点,使得高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知识体系依然停留在过去的教学内容上,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师资队伍问题

在市场需求环境下,高职计算机教学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学。然而,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且因老师实际操作经验及软件工程技术的不足,不能将自身的操作经验传授给学生,造成了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实际动手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简单

高职计算机老师因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造成了严重的打击。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教改策略

(一)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改革,首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社会的发展趋势及岗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并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让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得到提高,与未来工作岗位实现接轨。此外,教学内容要满足社会及岗位的需求,还需要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职院校计算机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对高职学生起引导、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实现教学改革,还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计算机老师的专业素养,转变其教学观念,熟悉计算机知识的运用前景和实际运用情况,通过教师的力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此外,还要让高职计算机老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积累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教学动态,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构建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实现教学改革,还要革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架构。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让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相关知识有所把握,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是要对计算机硬件的维护、软件的开发、系统的运用有所掌握,让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成长为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型人才。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设计中,教材内容要结合时代需求,着眼于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从社会市场需求、岗位需求出发,优化课程结构,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另外,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结构的调整,还可以通过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模块教学、实训锻炼等相结合的方式,使计算机教学课程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中,必修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进行讲解,并力求教材内容凝聚学科精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知识。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融入创新元素,让高职学生在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巩固必修课程的知识,并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专业知识。而模块学习旨在通过模块教学,让高职学生强化每一模块的知识,在模块学习中得到相应技能的提高,突出模块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让模块知识反映社会发展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新趋势。实训锻炼是让高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四)运用多元的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老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对教材内容加以研读,全面、深入掌握教学重点,并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社会相关领域的知识,利用多元的教学方法重点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在这种针对性的教学中,提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操知识。多元的教学方式主要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结合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生易于接受的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让学生在不同途径、不同方式的教学中提升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多元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自学引导式教学方法、探究交流式教学方法等,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整合现有资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丰富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课堂,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此外,计算机老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利用先进、便捷的网站或社交网络,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自主学习,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证书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实际操作的锻炼

高职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运用性较强的课程,要体现教学效果,就要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并得到思维的拓展和问题分析能力的锻炼。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使其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形成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学生成长为具有较强综合素养的人才。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依据岗位需求,通过不同模块的岗位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岗位操作方式,了解行业发展的动向,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总而言之,要实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就需要高职计算机老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对高职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成长为高技能型的人才。在计算机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要看到信息时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把握市场动向,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会丽,杨威.教育信息会背景下高职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6)

[2]杨海燕.信息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4)

猜你喜欢

高职计算机信息化背景教学改革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档案管理改革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军队文件档案管理探索
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课”模式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思考
信息化背景下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信息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