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2016-05-10陈云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侧位鼻骨X线

陈云华,田 青

(1.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2.福建厦门同安区闽海医院,福建 厦门 361000)



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中头部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陈云华1,田青2

(1.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2.福建厦门同安区闽海医院,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目的:设计用于小儿鼻骨侧位X线检查中保持头部侧位的固定带。方法:选取本院鼻骨外伤行鼻骨侧位X线摄影1~12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固定小儿头部保持侧位,对照组按常规方法由陪同家属用双手固定小儿头部。比较两组摄影完成率、重复摄影率及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完成摄影率(100%)高于对照组(8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重复摄影率(1.11%)明显低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8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4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研制的固定带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患者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辐射。

关键词:鼻骨;侧位; X线;头部

鼻骨骨质较薄,从鼻尖部至鼻根骨质逐渐增多,当颜面部受到暴力外伤时,鼻根部极易骨折[1]。鼻骨侧位片是鼻骨骨折最常见的检查方法。1~12岁患儿因害怕,往往不能配合检查,需多个家属强行固定才能完成X线摄影,部分病例由于头部固定不牢,需重复摄影,增加患儿及家属X线的暴露;另有少数病例无法完成摄影,影响诊断和治疗。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适合1~12岁儿童的头部固定带,可使小儿行鼻骨侧位X线检查时保持头部侧位,从而顺利完成检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4月到本院放射科行鼻骨侧位或鼻骨双侧位片检查1~12岁患儿90例为研究组,其中男68例,女22例; 0~6 岁48例,7~12岁42例;鼻骨侧位54例,鼻骨双侧位36例;陪检家属75人。以前一年同期(2013年5月~2014年4月)做鼻骨侧位或鼻骨双侧位片,1~12岁患儿62例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15例; 0 ~6岁28例,7~12岁34例;鼻骨侧位36例,鼻骨双侧位26例;陪检家属91人。

1.2方法

1.2.1固定带的制作

1.2.1.1材料医用绷带2卷,3 cm×75 cm和3 cm×55 cm[2]的人工棉各2根,10 cm×15 cm的医用布口罩1个,3 cm×5 cm的白色高速松紧带4根,8根2.5 cm×10 cm和4根2.5 cm×15 cm的魔术贴,普通不锈钢挂钩4个。

1.2.1.2制作方法①将绷带打开,剪成4根4 cm×75 cm和4根4 cm×55 cm的双层长带。②将2根3 cm×75 cm和2根3 cm×55 cm的人工棉分别与上述双层长带分别按相同规格用缝纫机缝成2根3 cm×75 cm的长棉带和2根3 cm×55 cm的短棉带。③分别在2根长棉带的4个末端缝上3 cm ×5 cm的白色高速松紧带,再在松紧带的4个末端分别按上1个普通不锈钢挂钩;在近口罩端距离棉带中点15 cm处各缝上1个2.5 cm×15 cm的魔术贴柔软面。④在(面向长棉带那面的)短棉带的4个末端缝上2.5 cm×10 cm的魔术贴的硬面;在其背面2个同侧末端缝上2.5 cm×10 cm的魔术贴的硬面,另外2个末端缝上2.5 cm×10 cm的魔术贴的柔软面。⑤将医用口罩剪成6 cm×10 cm,再将上述2根长棉带和2根短棉带的中间分别并排与口罩正反两面的长边平行缝合。

1.2.2操作方法对照组按常规的由一个家属在检查床头端双手固定小儿头部于侧位,必要时另一家属协助固定四肢,再行摄影。研究组使用新研制的固定带:①将固定带的四个不锈钢钩钩在检查床两边的轨道内。②将患儿平卧,头部转向健侧,并置于口罩中央,保持头颅矢状面与胶片平行[3],再将头部前面的短棉带通过魔术贴固定于同侧的长棉带上,背面的短棉带绕过患儿额部固定于头部前侧。同法,将患儿下颌骨固定好。使头颅矢状面平行于台面。③对少数极不配合,手脚乱动的患儿,由一个家属协助固定手脚即可。

1.2.3评价方法①研制的固定带能对小儿头部侧位起到很好的固定,1次完成鼻骨侧位片的投照。②所摄鼻骨侧位片能规范清晰的显示鼻骨侧位像,达到鼻骨外伤患儿鼻骨骨折的诊断要求。③机房内陪同人数尽可能减少。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制的固定带对小儿头部侧位起到了良好的固定效果。90例患儿全部完成鼻骨侧位片的摄影,摄影完成率由前一年同期的85.48%上升到100%,没有出现因患儿不合作而无法完成摄影以致退费的病例。经检验,研究组和对照组摄影完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复摄影1例,重复摄影率由14.52%下降到1.1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复摄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陪检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由对照组146.77%下降到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所摄鼻骨侧位片均能规范清晰的显示鼻骨侧位影像,达到了鼻骨外伤患儿鼻骨骨折的诊断要求,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技术诊断依据。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表

3 讨论

目前常规的由家属双手固定患儿头部的方法,往往固定不牢,重复摄影率高,完成摄影率低,增加患儿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照射。市售的中空式或注气式头部固定器虽能有效地固定头部侧位,但其可塑性较高的橡胶材质会影响成像效果,影响诊断报告的准确性。既往的多功能头颈部固定器虽然材质符合影像要求,但只能将头部固定于正位,无法完成侧位的固定。为此,研制能有效固定小儿头部侧位,又不影响X线摄影的头部固定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显示,研究组患儿完成摄影率高于对照组,重复摄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陪检家属人数与患儿人数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新研制的固定带对小儿头部侧位的固定有良好的固定作用。固定带未涉及鼻骨摄影部位,不影响成像效果。新研制的固定带既解决了既往头部固定器摄影材料和体位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又解决了常规人工固定方法重复摄影率高,完成摄影率低,增加患儿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暴露的问题。能对小儿头部侧位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重复摄片率低,绝大部分患儿能顺利完成鼻骨侧位片的摄影,能明显减少机房内陪检家属的人数,减少患儿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暴露和公众辐射;所摄鼻骨侧位片能规范清晰的显示鼻骨侧位影像,保证摄片质量,达到鼻骨外伤患儿鼻骨骨折的诊断要求,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技术诊断依据和保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在同行中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整个固定带基本上是棉质材料,且枕部部分较厚,清洗后干燥时间较长,一次只能用于一个患儿,单次重复率低。但材料柔软舒适,取材方便,制作简便,成本低廉,易清洗消毒,多次重复使用率高,能对小儿鼻骨侧位X线摄影时头部侧位的保持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既符合鼻骨侧位摄影体位要求,又不影响成像效果,保证检查质量的同时又能减少患儿及家属不必要的X线照射,具有良好的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高向东,冯建忠.鼻骨双斜位摄影确定鼻骨骨折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3) : 201.

[2]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23.

[3]李开信.鼻骨侧位投照技术[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3) : 295.

(收稿日期:2015-05-27) (责任编辑:刘仰斌)

DOI:10.3969/j.issn.1001-5779.2016.01.037

中图分类号:R4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16) 01-0109-02

猜你喜欢

侧位鼻骨X线
肩胛骨侧位在仰卧位的投照方法及临床意义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骨质疏松合并腰椎退行性病变的骨密度检查体位
孕中期21-三体胎儿单纯鼻骨低平超声表现2例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X线下输卵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合并不孕症中的应用
X线和核磁诊断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分析
超声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普通X线与CT对鼻骨骨折诊断效果分析
侧位横移转纵移喂梁在架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