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怎样调节课堂“课味”

2016-05-07王丽平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应激兴趣

王丽平

摘 要:要让学生学好,让学生感到有兴趣, 教师要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接受信息, 无抵触情绪无强制感地学习,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

关键词:兴趣;诱趣;激进;应激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24-01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的接受它,研究它,要让学生学好数学,首当其冲让学生感到有兴趣。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向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同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教师要使他们最大限度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精神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让他们接受信息时,是无抵触情绪无强制感,我们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那么我们如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果呢?在此本人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诱趣

诱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所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我们可以通过竞赛,游戏,质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习兴趣的持久性。例如教学平均数时,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30秒夹球比赛,每组选3名学生参赛,比赛规则:音乐起开始夹球,音乐停结束,那组夹球的个数多那组就领先,并把每组的比赛个数制成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大家非常活跃,情绪非常高。宣布输赢后,落后的一组再增加一人继续比赛,把比赛的结果加到输的一组总数上面,让学生当评委,你认为哪个组的成绩好,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看到表中的名字和个数后,脸上露出新鲜感,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总分高成绩好;有的认为每组的人数不相等,不能比较;有的认为用平均成绩来比较……这时我对大家说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如果比赛规则是按平均成绩取名次,那么哪组的平均成绩高呢?这就是平均数的问题,这节课就来研究平均数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动手分糖果,让发现用移多补少可使每人分的颗数同样多,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期间又增加糖果,增加每组的人数,学生发现当糖果数比较多和人数比较多时用这个方法就不是那么方便了。就在学生疑惑不解时,于是我就提出质疑:“请你动动脑筋,怎样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想到先把颗数加起来,再除以人数就行了,让学生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最后,在练习设计中,我出示班级调查一个月全班学生零用钱情况统计表,学生一看是自己班级每个月零花钱,又来劲了,首先我先让学生算前三个月平均每月用零花钱多少元?当学生算出后我给充分的赞扬和肯定,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的时期,我问:“从上表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的发现每个月用的零花钱很多,如果把这些钱捐给贫困山区,可以帮助很多贫困学生。师生共同商议把部分零花钱捐给贫困山区的学生,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学生,而且每月不能超过规定的平均数,那么四月份最多能用多少,你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在挑战性又具有趣味性的前提下结束整节课,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这样学生接受多面的感官刺激,富教于乐,融情于景。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做到:课开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

二、应激

应激也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随机应变,及时巧妙地处理突发的偶然或化险为夷,或化拙为优,转化成一种灵魂的感化力量,引爆出始料不及的教学效果。学生的认识水平,道德情感各不相同,尽管我们教师做到课前吃透教材,精心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随时出现。如何正确处理这些突发事件常常让我们伤透脑筋,记得有一次,在教学相遇的问题时刚出示题目,竟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中国一天出了那么多的交通事故,你还让我们求相遇问题,那以后不知成什么样了!”顿时,全班同学鸦雀无声,都盯着我,看我怎样处置这位同学。面对天真学生的提问,你能用“这不是数学问题”而加以拒绝吗?冷静片刻后,对同学们说:“这位同学由题目联系了我们实际生活,说明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的相遇问题虽然是两辆车相对开出,但是按交通规则车辆靠右行,所以车子不会产生碰撞。除非司机不遵守交通规则”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为了让学生更明白,让两名学生扮演司机甲和司机乙当场演示。这个与数学无关而有趣的问题解决了,同学们满意地笑了。所以,当遇到一些突发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抑制情绪的激动,冷静地对待学生,保持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主动积极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激进

每个学生都有上进心和虚荣心,我们老师每一个赏识的目光,每一句鼓励的语言,都是师生情感沟通的的催化剂,将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唤醒、激发、鼓舞”,所以教师应当正确地运用这种心理特征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当学生想到一些不同的解题方法时,我们可以命名为“xxx解法”等,同时要注意通过表扬、加分、报喜等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充满信心地攀登思维高峰。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其实不一定需要多少知识补缺,而是特别需要一种精神鼓励,他们有时做了好事,成绩有了进步,没有得到应有的肯定,他们就感到老师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是班上多余的人,可是,一旦出现误差,又受到批评,训斥,感到批评是属于自己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不爱听课的原因。但我们在激进过程中,也要遵循思维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加强思维训练。

总之,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学习就会被动,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与教师的引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生最讨厌枯燥乏味的课,所以,教师要掌握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也只有学生心情舒畅,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应激兴趣
酮症起病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概述
一例由应激造成养殖鳄鱼死亡的报道
规模化猪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