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剖析和对策研究

2016-05-06张晓敏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重庆地区剖析留守儿童

摘 要: 重庆留守儿童概况分析,社会关注程度不够,进行留守儿童成因分析,寻找有效对策,助力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环境。

关键词:重庆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剖析;对策

作者简介:张晓敏(1976-)女,重庆市云阳县凤鸣镇里市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教教育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1

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爷爷、奶奶隔代教养,居住偏远山区,农村经济落后,家庭收入低,缺乏亲情,使我国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成本增加和管理难度增大,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关怀很重要。

一、重庆市留守儿童概况分析

重庆市教委2015年公布重庆农村留守儿童现有89.6万人,占在园幼儿和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22.88%。其中,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41.53万人,占 46.35%。云阳县现有留守儿童10万人左右,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比重接近四分之一,他们急需社会关注。良好的对策是解决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根本。这些数据是社会极为不稳定的因素,也是造成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不利因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

二、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剖析

(一)家庭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的主要因素。

俗话说:“家是爱的港湾”。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里托付给老人或者亲人,何谈爱的港湾。父母在家庭里扮演着儿童健康成长的主要角色。父母与儿童的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对其健康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是一个社会问题,家庭的生存与发展导致了家庭结构的离散和残缺,自然产生的了情感淡薄,亲情疏远。虽然一些留守儿童有隔代教养、亲戚代养和学校寄养等方式成长,但缺少了家庭主要角色的存在,就没有了完整的心理培育环境,留守儿童也就容易迷失方向,形成自卑的心理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在个人道德品质和情感上容易出现偏差,在个人自尊、心理调控、情感释放和社会适应方面相明显减弱,形成焦虑、急躁、自卑、无助的心理症状。这种严重的心理健康症状值得留守儿童家长严重关注。

(二)监护人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重要因素。

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中普遍存在着五种现象,有着远近、亲疏的层次差异,是形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的原因。这五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祖辈、父辈、单亲、亲戚和寄宿制学校的不同监护类型。父辈监护的儿童在情感和心理健康方面处于较好状态;祖辈和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情感上比较脆弱和心理健康状态较差,留守儿童行为监控弱,心理自主发展不可控,存在着“焦虑症”和“孤独感”;学校成为代理监护人,监护留守儿童是一种新常态,不同学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存在差异。尤其是在留守儿童的归宿感和亲情感方面存在明显对比,给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的压力,致使学习成长障碍增加。

双亲或双亲一方长期远离身边,无法得到关爱。祖辈监护人思想传统守旧,文化程度低,仅重视生活照顾,缺乏情感交流和心理调适能力;亲戚监护人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疏远,对留守儿童的管控和教育缺乏责任心;单亲监护人一般是母亲,存在着父爱缺失,有潜在的心理危机。前两种情况是因为留守儿童不是亲生子女不便教育,放任了儿童的任性,形成自卑、自闭与自由、自满的心理问题。另一种是虽与父母偶有电话联系,但时间短、频率低和不见面,不能充分与父母交流困惑与烦恼,心里话得不到释放,父母引导和了解孩子浮于表面,这就是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

三、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对策

(一)学校和社区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转型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年龄特点和留守的特殊性,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品德养成和情商培育,需要一个社会机构来关注。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在歧视知觉,这种知觉来自于他们对外界环境中的拒绝性信息的关注,认为自己受到了社会排斥。心理疏导是使其清晰认识歧视知觉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可以进行认知、情绪和行为的调节。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教师就自然地成为了“代理监护人”,儿童视老师为最信任的人,教师应主动去承担监护人的责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儿童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帮助其主动参与班级、学校活动,与同学建立友好关系,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避免形成冲突型、依赖型和暴力型的师生关系,容易引起儿童的孤独感和消极情绪,导致疏远社会关系、自闭行为和攻击行为等,严重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个性极端,走向犯罪等心理障碍后果。

(三)加强家校联系

学校和家长经常性联系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留守儿童在代理监护的情况下,家长与学校和孩子沟通交流少,是形成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缺失的主要原因。学校建立家庭和学校定期联系互动机制,加强对孩子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定期交流,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双方共同教育引导,切记出现家校分离,学校单独教育的思维。比如:提供免费电话、设立网络视频和微信、QQ互动平台等,这些都是拉近学校、家长和留守儿童情感距离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师生互信、父母与孩子互信的有效平台。

(四)建立留守儿童形成的干预机制

干预机制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为留守儿童回归正常制定法规。法规的制定要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消除对留守儿童的歧视与冷落,积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父母在儿童低年龄期间不长期分离,应阶段性地在家呵护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营造良好的情感维系和沟通渠道;即便不能改变留守儿童的现状,留守儿童的亲情培养、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等都需要教师和代理监护人增强监护责任感;学校和社区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努力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尊心,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重庆地区剖析留守儿童
1971-2018年重庆地区高温的气候特征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
2012~2015年重庆地区鸡新城疫免疫抗体的监测
SWC-WARMS在重庆地区的降水预报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