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文本与文论危机的解读与研究

2016-05-06卢健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5期
关键词:解读探索

卢健

摘 要:文学理论所受到的威胁,来自于文学文本的低效解读与无效解读。西方追求的是哲学化的普遍性,在阐释上高度抽象,甚至出现了超验的演绎,从而牺牲了文学文本的独特性。西方哲学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思维体系,无法对应主体、客体和形式所组成的文学文本结构。文学文本解读的任务,是借助多层次的具体分析,把文本因为文学理论的普遍化和抽象化而牺牲了的特殊性、唯一性的精致密码还原出来,从而实现文本解读最大程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学文本;文论危机;解读;探索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5-0-01

中国对西方文论的引进始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以及其研究的方式,被全面系统地引进至中国,至此中国文学的研究方向与思维方式都进行了改革,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及研究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伴随社会的发展变化,西方文论的特性对我国文学探究的局限性与低效逐渐出现,并且在发展中逐渐加重,其中最明显的体现便是对文学文本的解读上。其原因主要涉及到两方面,其一是与我国学者对西方文论的盲从有关,其二是与西方文论自身所存在的局限性有关。从以上可以得知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方向还应该考虑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立场与方式等等。提升文学文本的解读质量,主要在于建立文学文本解读的科学方式与理念。

一、文学文本的发展与解读分析

(一)文学文本的发展

文本是属性相对复杂的文学理论范畴。此文学理论范畴在较早时期已经被提出,但是其内涵未被进行深入的探究,真正意义上进行充分研究与发展是在20世纪后,尤其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文本范畴开始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被各学派视为其核心概念。“文本”(text)指的是作品文字组成的实体——罗兰·巴特称之为“能指的织体”。

文本的内涵在不同的学派中也被做出了不同的解读,随着时代发展,文本的内涵逐渐进行着改变。广义“文本”是指任何由书写所固定下来的任何话语。狭义“文本”是指由语言文字组成的文学实体,代指“作品”,相对于作者、世界构成一个独立、自足的系统。可以得见在西方文论中比较早时期已经为文学文本做出了明显的界定,但所负载的内涵比较宽泛。其中有一位托多洛夫学者认为,“文本既可相当于一个句子,又可相当于一本书;它是按照自主性与封闭性所规定的,构建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不应该等同于语言系统但又必与其相关”。

(二)文学文本的解读方式

从多种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文本、文本理论、文本分析是内涵相对复杂的范畴。其中文本的观念限制着文本理论的形成,文本理论是进行文本分析的重要理论方向。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坚持认定文本便是以文为本,文本分析则是认定文本存在为基础,对文本存在形式的自身展开研究与评价。文学文本的客观性是经过文本中结构、语言等进行体现的,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起组建了文学文本的客体。文学文本的分析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第一、辨析语言,所指的是对其作品从语言结构上进行分析与解释。第二、体察结构。所指的是,结构是对事物的组建,结构不止是技巧与策略,其自身融入到文本的机体中,具有其特色的文本地位。第三、揭示互文性。所指的是研究文本间存在的联系。

二、文学文本的解读对文论的影响

文学文本所解读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的合法性,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勒内·韦勒克和奥斯汀·沃伦于20世纪中期时宣称,“多数学者在遇到要对文学作品进行世纪分析与评价时,会陷入一种令人吃惊的一筹莫展的境地”。此后五十年左右的时间内,西方文论虽然一直在进行理论的变革,但是事情情况未得到实际意义上的改善。究其主要原因是对提升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策略,未得到重视。可以看得出来西方文论在取得高成就的过程中仍隐藏着诸多的隐患。

有效性的文本解读是把被理论抽象掉的生命的血肉还原、焕发出来,在具体分析中把在普遍概括过程中牺牲掉的特殊性个别性还原出来。文学文本解读应该是文学理论的基础。或者说,没有大量的文学文本的解读,文学理论根本就无从产生。

三、文学文本与文论存在的矛盾

文学作品的价值体现主要是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文学文本的解读活动也就是文学接受或文学鉴赏活动,是一个反映、实现、改变、丰富文本的过程,也是一个融会了解读者的感受、体验、联想、想象,以及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活动机制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文学文本的解读是以作品个案作为前提,所关注的是个体并非是类型。文学作品中的感性特点使读者读过便知晓,这只是表层结构,深层内涵是读者不能轻易得知的,所以文学需要进行深层解读,使内在涵义得以显现,这是提升文学文本解读有效性的主要途径。

理论的基础与检验的标准主要来自于实践,理想中的文学理论是通过创作与阅读的基础进行逻辑与历史的提升。但是西方的文论学家多是学院派,相对缺少创作实践。这造成了一种偏差,文学理论多是脱离文学创作经验,不能完全解读文学文本。

结论:

西方文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地位,与较高的研究成果,但自身仍存在诸多的不协调问题与矛盾,这从上文中所分析出的,西方文学文本解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与哲学之间的矛盾问题都可以看出。进行国内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文学理论的研究,还需要文学学者充分考虑到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的发展特点、读者人群的特点等进行研究分析,逐渐整理出适于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研究系统。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方向与思维模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胡友峰.文本实践与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的重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07(02):1-9.

[2]朱立元.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01):67-90.

[3]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09(05):13-19.

猜你喜欢

解读探索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