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狗秋千架》与《雪国》中女性形象对比研究

2016-04-29刘仁丽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莫言

刘仁丽

摘 要:《白狗秋千架》与《雪国》分别是中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与川端康成的小说。虽然两位作家生在不同国度、不同时期,但对比他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会发现一定的相似性。本文试以《白狗秋千架》与《雪国》中的暖和驹子为例来分析其相似性,以便更深刻理解小说内容。

关键词:莫言;《白狗秋千架》;川端康成;《雪国》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4--01

莫言,1955年生,祖籍山东高密,他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于1985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个离乡十年的读书人“我”与昔日恋人暖在故乡重逢的故事。

“我”在少年时与自己倾心的暖一起荡秋千,绳子断了后,暖被槐刺扎瞎了右眼,之后,“我”去上了大学,眼瞎的暖嫁给邻村的哑巴,婚后生了三个哑巴孩子。做了大学老师的“我”回家乡探亲时重逢了暖。在去暖家看望她后,暖借口出外办事,换好了衣服并装了假眼。依照暖的吩咐,白狗把“我”引到了高梁地。最后,小说以暖向“我”求一个会说话的孩子的对话而告终。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1899年生于大阪。川端康成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1968年,川端康成成了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1972年4月川端康成自杀身亡。《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

《雪国》讲的是岛村三次前往雪国的温泉旅馆,与当地的艺妓驹子、少女叶子之间发生的感情纠葛。岛村是一个有妇之夫,坐食遗产,偶尔做一些照片和文字资料的研究工作,同时还评论西洋舞蹈。在雪国的温泉旅馆,岛村对驹子产生了迷恋,甚至觉得她“每个脚趾弯处都是很干净的”,后来又两度到雪国和驹子相会。岛村第二次来雪国时,邂逅了叶子。岛村透过车窗欣赏雪景时,又喜欢上了美丽的叶子。此后,岛村与驹子、叶子之间构成了微妙的情感格局。小说最后以叶子的意外去世而告终。

暖与驹子分别是《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中作者重点刻画的女主人公。对比分析暖与驹子的形象,我们可以找到二者的相似性。

首先,暖与驹子都集外表美和心灵美于一身。从外表形象来看,暖是非常让人着迷的。“十年前的暖,美丽大方,能歌善舞,在文艺方面有着极好的天赋,她像一朵娇艳盛开的向日葵,惹的众人爱,花蕾般的胸脯,经常让我心跳。”[1]驹子在岛村的眼里也是极富魅力的。她“洁净的出奇,笔挺的小鼻子虽然单薄一些,但下面纤巧而抿紧的双唇,如同水蛭美丽的轮环,伸缩自如,柔嫩细致。”[2]

从品性来看,暖非常率真、善良。当她和“我”一起荡秋千时绳子断了,暖被槐刺扎了右眼后便自觉配不上“我”。“我”在大学时给她写信,她却以“宁叫一人寒,不叫两人单。”的心态拒绝给我回信。暖并没有想依靠读大学的“我”来解救自己的命运,这凸显了她的善良。驹子虽然身为艺妓,但感念于师恩,她竭尽全力地为师傅之子行南筹医药费。虽然沦落风尘,但驹子仍然想干净的生活。这无一不体现出驹子心灵的美好。

其次,暖与驹子都是偏远乡村里底层的普通女性,有着相似的不幸的命运。暖在右眼被扎伤后就以当时社会惯常的“鱼找鱼,虾找虾”的门当户对理念嫁给了一个哑巴。她本来满怀希望的等待亲吻过她额头的蔡队长回来招她进部队的文工团,但是“秋千架事件”发生后她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不料,婚后她生的几个孩子都是哑巴,和他们父子一起生活后,因为缺乏语言交流,她感到非常寂寞,只能与白狗为伴。终于,她做了最后一丝挣扎——向“我”求一个会说话的孩子。驹子和暖一样命运多舛,她16岁就被卖到东京当雏妓,被人赎身后,本打算当舞蹈师傅以自立的,但种种变故后,她又为了给雪国的三弦琴师傅之子行男筹医药费再次当了艺妓,最后换回的却是行男的坟墓。

最后,暖与驹子虽然最终的命运都不幸,但她们并没有整日悲悲切切,她们从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暖并没有在生了几个孩子后就屈服于命运的安排,相反,她还对命运进行了最后一次反抗。她邀请“我”去她家玩,借口出去办事把我“约到”了高粱地。装了假眼,换上了一身干净衣服的暖准备向我“求”一个会说话的孩子以伴她度过余生。驹子虽然文化水平一般,但她在闲暇时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弹奏三弦琴。驹子对待爱情也是非常执着、热烈的。“她真心希望与岛村的爱能够开花结果,但在多次向岛村暗示未果后,仍然傻傻地恳求岛村,‘我在这里的时候,请一定一年来一次啊。”[3]川端康成在小说中虽然并没有对驹子与有妇之夫岛村之间的爱情做出任何道德判断,但是,驹子这样热烈的情感所彰显出的她对爱情、对生活的极大勇气无不让人震撼。

虽然同为描写爱情的主题,《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中的主人公暖和驹子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以及不幸命运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导致她们最终不幸的原因却有差异性。这与两位主人公自身有密切联系,也与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关,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中日文化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刘方圆.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看《白狗秋千架》中暖的悲剧命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3,90.

[2]徐瑞阳.《雪国》对《白狗秋千架》的影响与主人公的形象观照[J].渤海大学学报,2013,87.

[3]康林.莫言与川端康成——以小说《白狗秋千架》和《雪国》为中心[J].中国比较文学,2011,129.

猜你喜欢

雪国川端康成莫言
过去的年
川端康成肖像(素描)
爱如莫言
雪国的炊事班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雪国童话
莫言:虚伪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