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2016-04-22邢志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效果分析护理干预

邢志丽

河南鄢陵县人民医院内科 鄢陵 461200



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

邢志丽

河南鄢陵县人民医院内科鄢陵461200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的影响,为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将8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围绕个性化康复方案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30 d后完全失语、重度失语、中度失语、轻度失语和正常例数。结果护理干预30 d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完全失语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较好的促进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是常见的语言障碍[1]。患者大多听力正常,但不具有正常的表达能力[2]。近年来,我院强化了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较好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09—2014-08我院收治的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24例(53.33%),女21例(46.67%);年龄50~72岁,平均(57.4±12.6)岁;完全失语8例(17.78%),重度不完全失语31例(68.89%),中度不完全失语6例(13.33%)。对照组男22例(55.00%),女18例(45.00%);年龄50~71岁,平均(57.2±13.1)岁;完全失语7例(17.50%),重度不完全失语27例(67.50%),中度不完全失语6例(15.00%)。2组性别、年龄、失语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30 d。(1)心理干预:在了解患者心理诉求的基础上,通过介绍治疗方案、成功病例等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2)制定个性化的语言训练干预方案;结合患者情况,以最大限度调动患者听、说、思、看等多个感觉器官为目标,力争获得最优的干预效果。(3)音的训练:在干预第1周,进行音的训练,3~4次/d,10~20 min/次。重点进行韵母训练,激发声带活性。(4)字、词训练:干预第2~3周,进行单字、单词训练。字和词以生活常用字词为主,如“水”、“喝水”、“吃”、“吃饭”。一般有护士或家属进行示范,由患者根据口型等进行联系。(5)语句训练。在干预第3~4周,进行语句锻炼,鼓励患者使用简单的语句表达意思。(6)默读训练:要求患者每日定时阅读期刊杂志。家属或护士每日定时讲故事或读报。引导患者观看时政新闻。(7)健康指导与训练评价:每周进行训练效果评价,通过评价让患者认识到训练的效果,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健康指导,促进康复。记录2组干预前后完全失语、重度失语、中度失语、轻度失语和正常例数。

1.3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30 d后,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完全失语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后失语程度比较 [n(%)]

3讨论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桥梁。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虽然具有一定的听觉,但存在明显的语言障碍,不仅直接影响了沟通,且易让患者形成较大的心理负担,降低生存质量[3]。因此,促进失语患者语言康复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意义[4]。护理干预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护理理念和实践,护理干预具有改善患者预后、促进康复、提升生活质量等优点,近年来在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运用[5]。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重度失语患者和中度失语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95、14.988,P<0.05),但轻度失语患者和语言功能恢复正常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0.384、3.731,P<0.05)。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的方法。与杜彩霞[3]、朱海娃等[5]报道一致。

笔者认为,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语言康复,可能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1)护理干预强调“心理干预为先”、“赢得患者信任和配合”的基本原则:康复从本质上讲,是医患关系、护患关系良性互动的结局。患者对康复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康复效果。因此,必须要赢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我院在护理干预中,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针对患者可能的消极心理进行针对性引导,从而为最终的康复奠定了较好基础。(2)制定化的康复方案,坚持“整体锻炼”的康复理念: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方案不仅强调“说”功能的康复,还充分调动看、听、思等器官参与。从最后的康复来看,取得较好效果。(3)注重创新多种干预模式,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护理干预之中: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还利用报刊、新闻、广播等辅助手段进行康复。考虑到患者在康复期间对亲情的心理诉求,还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康复锻炼,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爱,降低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抵触情绪,有利于增强患者对干预的配合度。

总之,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康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4参考文献

[1]李辉,吕颖霞.眼针疗法结合语言康复治疗脑梗死致运动性失语28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6):178-180.

[2]丘卫红,万桂芳,谢纯青,等.美金刚联合语言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4,33(5):390-393.

[3]杜彩霞.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在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4):81.

[4]马向东,孙春峰.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疗法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效果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2):425-427.

[5]朱海娃.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2014,22(4):159.

(收稿2014-11-29)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41-02

猜你喜欢

效果分析护理干预
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