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16-04-22涂立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颅脑外伤舒芬太尼

舒 娟 涂立刚

河南信阳巿中心医院麻醉科 信阳 464000



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舒娟涂立刚

河南信阳巿中心医院麻醉科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急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行颅脑外伤急救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2)。2组分别在术中采用舒芬太尼0.5 μg/(kg·h)和瑞芬太尼0.1~0.2 mg/(kg·h)进行麻醉维持,比较2组的麻醉诱导前和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术后1 d内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麻醉前和术中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麻醉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手术中能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舒芬太尼;颅脑外伤;急救手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11—2014-01我院收治的行颅脑外伤急救手术治疗的患者104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男59例,女45例;年龄20~68岁,平均(38.5±7.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45例,打击伤38例,坠落伤21例。排除:(1)有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2)精神障碍者;(3)术前预测气管插管困难者;(4)对阿片类药物过敏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10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8.9±7.9)岁,BMI指数(24.58±1.01)kg/m2,交通事故23例,打击伤19例,坠落伤1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38.1±7.2)岁,BMI指数(24.50±0.97)kg/m2,交通事故22例,打击伤19例,坠落伤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全部患者术前常规建立中心和外周静脉通道,给予吸氧10~20 min,术前和术中均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全部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2组均采用维库溴铵0.07~0.15 mg/kg和异丙酚1.5~2.0 mg/kg的静脉诱导方案,然后行气管插管,观察组静脉输入舒芬太尼0.5 μg/(kg·h),对照组静脉输入瑞芬太尼0.1~0.2 mg/(kg·h)。术中酌情输入血液制品,术后送至ICU持续监测病情。

1.3观察项目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和术中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有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麻醉前和术中MAP、HR比较2组麻醉前和术中MAP和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麻醉前和术中MAP、HR比较 

2.22组的麻醉、术后苏醒、气管拔管、ICU入住及总住院时间比较结果表明,2组的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ICU入住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的麻醉、术后苏醒、气管拔管、ICU入住

2.32组不良反应比较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急救手术,术后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 d内观察组头痛、头晕2例,恶心、呕吐2例,肌肉僵直1例;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头痛、头晕1例,肌肉僵直1例,寒战1例。对症治疗后所有不良反应均消失,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常脑血流量(CBF)约为70 mL/min,占心排血量的15%~20%,颅脑外伤患者的出血量往往较大,并且病情一般较重,复杂多变,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必须及时行有效的急救,早期手术,尽快降低颅内压,及时处理并发症[1],因手术时间较长,操作比较精细,不仅要求提供足够的麻醉时间,还要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在全麻诱导和维持过程中维护循环稳定和呼吸通畅,保证脑的充分灌注,避免因脑缺血导致的脑损害及药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术后患者要及时清醒,这同样要求麻醉药物对呼吸和血压影响较小,避免术后的血压波动和呼吸抑制。

舒芬太尼是新型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也是一种特异性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作为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律以及与μ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均强于芬太尼,镇痛效果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舒芬太尼亲脂性强,静脉注射后迅速广泛分布于体内,并且其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5~10倍,剂量仅为芬太尼10%的舒芬太尼在颅脑外科手术中即能达到充分麻醉和镇痛深度,术中和术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均较稳定。多种研究的结果[2-4]表明,舒芬太尼在颅脑外科手术中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在麻醉诱导和维持中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合成的超短时效的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不仅保留了芬太尼的起效快、诱导迅速等特点,又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效果较好的优势[5]。

本研究说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急救手术的麻醉维持过程中均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能较好地控制好血压和心率。与瑞芬太尼比较,舒芬太尼术后苏醒更快,能更快地拔出气管插管,减少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原因可能是瑞芬太尼在短小手术麻醉中具有术后恢复快的优点[6],而在手术时间较长的颅脑外伤急救手术,采用合理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能有效缩短术后苏醒时间,进而能更快地拔出气管插管。

综上所述,舒芬太尼在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手术中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术后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4参考文献

[1]张数梅.颅脑外伤28例急救与麻醉的体会[J].交通医学,2009,23(5):513-514.

[2]陈锴,薛鹏.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应用于颅脑外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30-32.

[3]吕旭华,胡建.芬太尼与舒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比[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76-78.

[4]王勇.舒芬太尼对脑外科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27-28.

[5]裴远宾.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29-130.

[6]江晓琴,左云霞.瑞芬太尼2组不同配伍方案在短小手术应用时的麻醉效果和麻醉恢复的比较研究[J].四川医学,2005,26(8):841-843.

(收稿2014-11-09)

【中图分类号】R65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04-0119-02

猜你喜欢

颅脑外伤舒芬太尼
舒芬太尼以及芬太尼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比较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分别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内镜下息肉摘除术120例麻醉效果评价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对高龄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颅脑外伤引发的精神障碍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舒适护理对轻~中型颅脑外伤患者睡眠质量和综合功能的影响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36例临床诊治分析
颅脑外伤脑疝开颅去骨减压术后合并脑梗死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