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2016-04-21刘秀如李耿扬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预见性护理不良反应

刘秀如 李耿扬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广东 汕头 515041)



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分析*

刘秀如李耿扬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广东 汕头515041)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静脉留置后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随机单盲法将我科室需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85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留置1次成功率、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次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率、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95.6%、100.0%、6.6%,较对照组的70.0%、75.0%、72.5%、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明显降低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预见性护理;健康教育;不良反应

静脉留置针具有操作简单、可长时间于静脉内留置、血管损伤小等特点[1],适用于危重需多次长时间输液、高龄静脉穿刺难度大患者,不仅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痛苦,而且可减少护士工作量[2]。但实际工作中受患者依从性差、护士穿刺技术差、留置时间长等多因素影响,易引发1次穿刺失败、皮下血肿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增加患者痛苦[3]。为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发生至关重要。本研究对我科室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措施,效果令人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科室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行静脉留置针操作的患者共85例,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小23个月,年龄最大84岁,平均52.6±10.4岁。穿刺部位:前臂28例,手背12例,下肢2例。4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32个月,最大85岁,平均52.1±10.8岁。穿刺部位:前臂31例,手背14例,下肢1例。对比两组性别比例、年龄、穿刺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预见性护理及健康教育,具体包括:(1)健康教育。静脉留置针成功与患者依从性密切相关,传统护理中仅说明静脉留置针的作用,要求患者不要乱动,但受心理及生理反应、护士等多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依从性不是很高,可能导致留置失败。为此操作前需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通过动作结合说明方式让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有所了解,特别是需告知患者配合方法,同时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有效沟通,询问其感觉,以对症处理。置管后叮嘱患者保持穿刺部清洁、干燥且不牵拉留置针。(2)预见性护理。通过检索资料、临床实践资料回顾总结静脉留置针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套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皮下血肿、意外拔针等,原因包括穿刺操作水平、固定不牢、导管冲洗不彻底等。然后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1)血管及静脉留置针选择,其中血管选择标准:血液供应丰富、弹性强、粗直、固定方便;留置针的选择以患者年龄、病情、穿刺部位为依据。(2)穿刺无菌操作,穿刺动作轻柔且准确,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预防皮下血肿发生。(3)固定牢导管,引导患者适当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一姿势,肌张力下降,从而影响肢体正常功能,强调患者在不影响留置针的情况下,留置针肢体做适当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对于特殊患者、特殊病情必要时予约束患者肢体。(4)做好留置针护理,输液后彻底冲洗管道。另外,置管期间加强患者局部反应观察。

1.3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1次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意外拔针)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1次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1次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及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1次留置成功率、

2.2 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疾病需长期输液治疗、高龄患者穿刺难度大等中应用较多,可减轻患者因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便于输液,且能有效减轻护士工作量。但实际静脉留置针后可能出现皮下血肿、液体渗漏、局部静脉炎等不良反应,除了加重患者痛苦外,还会影响治疗及护理效果。为此静脉留置针前、后采取有效护理干预,预防相关不良反应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见性护理即超前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护理实施前、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确定护理重点及难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效率。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到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预防中,先通过既往经验及现有文献检索分析静脉留置针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1)皮下血肿,与穿刺置管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等有关,穿破血管壁导致皮下血肿,为此需通过培训学习提高护士穿刺水平,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4]。(2)液体渗漏,与血管选择不合理、固定松、外套管没有完全送至血管内等有关[5],不仅需加强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基础操作水平,而且要通过健康教育叮嘱患者不要过度活动,这个过程中叮嘱家属密切观察,避免患者乱抓乱扯,但可帮助患者适当按摩穿刺部位周围。(3)静脉炎,主要有感染性、化学性两种,为此护理人员需无菌操作,尽可能从血管远心端选择静脉,药物(对血管较强刺激)使用前后需生理盐水冲管[6]。(4)意外拔针,与导管固定不牢、患者乱动等有关。除了提高护理人员穿刺水平及基础护理水平外,还要通过有效沟通、健康教育等方式叮嘱患者正确配合,以减少不适感,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次留置成功率、患者依从及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而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1次留置成功率,显著降低静脉留置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赵敏,王建平,尹艳,等.预见性护理对高龄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11-112.

[2]欧华妙.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对策[J].海南医学,2012,23(6):155-156.

[3]胡文梅.静脉留置针型号与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54.

[4]王丹,冯丽芳.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96-1998.

[5]徐晶晶.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z1):130.

[6]刘志梅,杨倩,于珊珊,等.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留置效果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4(2):280-281,282.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44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14-02

*作者简介:刘秀如(1980—),女,广东潮州人,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静脉留置针预见性护理不良反应
集束化护理减少静脉留置针患儿并发症的作用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艾滋病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配合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的护理分析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研究与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