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膜塑形镜矫正轻中度少年儿童近视的效果研究*

2016-04-21王智强

关键词: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徐 鑫 王智强

(1. 东莞市东坑医院,广东 东莞 523451;2. 信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角膜塑形镜矫正轻中度少年儿童近视的效果研究*

徐鑫1王智强2

(1. 东莞市东坑医院,广东 东莞523451;2. 信阳市眼科医院,河南 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研究角膜塑形镜矫正轻中度少年儿童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第二作者所在单位进行角膜塑形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角膜塑形镜矫正视力,随访观察3年,观察矫正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戴镜3年后近视度和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分别为(-1.89±1.06)D和(8.04±0.39)mm,显著高于戴镜前的(-5.02±1.84)D和(7.54±0.38)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后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结论角膜塑形镜矫正少年儿童近视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严格操作,灵活采取戴镜方法,提高患者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角膜塑形;近视儿童;临床效果;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少年儿童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达36.7%[1]。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是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逐渐推广。我院采用角膜塑形镜治疗轻中度少年儿童近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供临床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进行角膜塑形的80例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8~15岁,平均(10.8±1.6)岁;轻度近视(近视度数≤-3.00)34例,中度近视(-6.00≤近视度数<-3.00)46例。排除合并有其他眼科疾病及先天性色盲、视弱患者。

1.2方法根据平坦角膜曲率值(K值)进行试戴,以使荧光图像能显示基弧、陡弧、平行弧及周弧四个弧区,中心定位良好为宜。然后进行荧光素染色,检查配试合格后在夜间进行配戴,一般戴镜时间8 h/次,清晨取下后用清水冲洗放入护理液镜盒中。在戴镜后1 d检查塑形镜配试情况,以后定时进行裸视力检测、屈光检查、眼压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戴镜治疗时间为3年。

1.3观察指标 (1)观察3年内患者视力及相关指标。(2)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结果

2.1矫正期间患者视力及相关参数指标变化情况患者戴镜治疗3年后近视度和角膜平均曲率半径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前后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戴镜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戴镜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1.25%,其中最常见的为视觉异常,其他依次为角膜水肿、角膜印痕、色素沉着、角膜感染及过敏。见表2。

表1 矫正期间患者视力及相关参数指标变化情况±s)

注:与本组戴镜前比较,*P<0.05。

表2 戴镜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角膜塑形镜是采用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接触镜,角膜塑形镜中央部弧度小,周边弧度大,这种设计增加对角膜中央部的压力,降低角膜屈光力。同时镜片下泪液液压和眼睑自身活动对镜片的按摩有助于改变角膜中央前表面曲率[2],达到矫正视力的治疗目的。研究证明[3],角膜塑形镜可减少视网膜中央区离焦,能呈现清晰的视网膜像质,通过角膜重塑纠正角膜中心和旁中心屈光度,缓解近视发展进程。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角膜塑形镜具有显效快、配戴方便安全、试戴成功率高及效果稳定的优势。本研究中,有5例在配戴后第2天视力即明显升高,此次治疗多采取夜间配戴的方法进行,对患者生活学习影响较小。另外,此次试戴成功率为98.75%,仅有1例失败,回顾操作过程,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因配戴时镜片偏离中心所致。在配戴治疗期内,患者视力得到显著改善,未发现视力下降和视力波动案例,这提示角膜塑形镜效果稳定。

本研究还显示,治疗期间,眼轴长度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同时期配戴普通镜框眼镜的同龄儿童相比,上升幅度显著降低,提示患者近视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这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4]。此外,前房深度与晶状体厚度治疗期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眼轴长度的增加与晶状体厚度关系不大,而可能与玻璃体腔长度有关。

本研究中共发生25例不良反应事件,总发生率为31.25%,其中视觉异常达18例(22.5%),我们考虑这可能是戴镜后机体正常的排异反应,观察7天后,多数病例症状消失,仅1例仍有重影、炫光感觉,我们再次进行试戴调整镜片后患者症状消失。其次本研究中有7例(8.75%)发生一过性水肿,这可能与戴镜后眼压升高和感染有关,另外对于发生感染、角膜印痕、色素沉着的患者,我们及时调整镜片,并给予相关对症处理,对于发生过敏者及时停用。回顾研究过程,本次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均不严重,给予相关处理后症状多在1周内消失。因而,我们认为,医师操作的熟练程度和护理工作的规范性直接关系戴镜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戴镜治疗期间尤其要注意镜片清洁,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年金瑞认为,虽然角膜塑形镜效果稳定,但必须连续配戴,否则可能发生反跳现象。国内多数学者认为,角膜塑形镜成功率的评定应在2年以上,因角膜设计原理的特殊性,角膜塑形具有可逆性,即停用角膜塑形镜后很可能发生视力减退的情况。因而,现在多倡导少年儿童应有规律、无损伤、持续配戴。但由于少年儿童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多数患者自制能力和依从性均较差,这不仅不能保障治疗效果,还可能因不遵医嘱而诱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因而有报道称角膜塑形镜对于改善少年儿童视力效果有限[3,4]。

对于少年儿童良好的角膜塑形方法直接关系塑形效果和治疗的安全性[4]。此次研究中我们多采用夜间配戴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夜间配戴对于改善少年儿童视力效果显著,但对于个别案例,我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配戴方法做出调整,对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可采取弹性配戴或日间与夜间交替配戴的方法进行。我们认为,对于少年儿童患者,医师的耐心、责任心及家长的配合教育对于保障治疗效果至关重要,另外,此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建立了患者档案,通过各种途径定期回访,这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角膜塑形镜对于矫正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严格操作,根据患者特点灵活采取不同方式进行,以保障疗效,降低不良反应风险。

参考文献:

[1]符爱存,谢红波,吕勇,等.青少年近视夜戴角膜塑形镜后角膜中央和旁中央曲率变化[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1):33-37.

[2]栗莉,亢晓丽,王方,等.儿童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角膜内皮状态评估[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3,31(12):1152-1154.

[3]周敏,孙建楠,马佳,等.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重庆医学,2013,18(21):2540-2542.

[4]李尖.角膜塑形术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4(2):353-355.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42

中图分类号:R77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08-02

*作者简介:徐鑫(1968—),男,河南信阳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眼科工作。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临床效果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