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2016-04-19施雪琴

关键词:探究学习模式数学

施雪琴

【摘要】灌输式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而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学生被动的局面,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

【关键词】数学 探究学习 课堂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探索情境和启发诱导下,自主发现问题、处理信息、实验操作、交流讨论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多是采用“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传授方法——巩固训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从而缺失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探寻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形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的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数学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运用数学。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可以激发探究的欲望,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再过一个多月就到新年了,学校打算吸收一年级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少先队组织,需要做100条这样的红领巾(电脑出示:闪动的红领巾),需要买多少布料?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老师,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这样的生活情境的创设,马上勾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猜测、动手探究验证、观察、思考、交流讨论继而归纳总结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实践活动中,他们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精心提出问题 打开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探究活动开始于问题的提出。提出问题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帮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学生自己有了问题,才愿意主动探索,在课堂上的表现才积极主动,在探索中发现,这样的探究性课堂是独具魅力的。

那么,如何设计问题的提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揭题提问 即在揭示课题后,围绕着课题进行提问。如在学习“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内容时,教师提出:你们觉得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纷纷猜测:化成小数?化成分数?此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跃跃欲试。

2.自学提问 即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发现与旧知间难以联系,从而提出问题。如在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梯形的面积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再除以2?这一个看上去似乎很复杂的问题,为后面的探究活动打开了大门。

3.尝试提问 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是按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在难度不大的例题学习时,直接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

4.辨析提问 即对易混易错的相似的概念、法规、性质等知识或有共性的难点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并提出。如在学习分数时,学生对“分为”和“平均分”理解不深,经常出现概念上的混淆,则可以提出为什么一定要强调是“平均分”?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

三、组织实践活动 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

问题提出后,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探究?我们采取的探究形式主要有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自主探究意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既可以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

如在上三角形面积的时候,随着学生的动手操作,教师因势利导出示以下的讨论内容让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1.是不是任意两个三角形都能拼成平行四边形?2.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有什么关系?4.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请写出你经过实践证明的结论。根据讨论提纲,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尝试实践验证,热烈讨论交流探究过程及得出的结论,极大地提高了课题教学效率。

四、注重结论的运用 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任何的探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形成规律性认知及得到科学性结论。而获得的认知及结论,其意义则在于回归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设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不仅可以强化探究过程,逐步加深印象,巩固探索出来的成果,而且能再次体会探究的乐趣,增强探究的内驱力,继续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学生在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师编制“已知三角形底和高求面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求面积?已知三角形面积和底,求高?”等问题。学生运用探究的结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为后面的继续探究奠下基础。

五、进行赏识评价 保护探究的热情

探究性学习的数学课堂,教师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和探究活动的收获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的过程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指明方向,能使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养成探究的习惯,给学生以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保有探究的热情。

综上所述: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是探究的前奏;问题的提出,是探究的开始;实践活动的实施,是探究的核心;结论的应用,是探究成果的巩固;赏识评价,则是探究活动的深化。“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运用结论——评价激励”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强调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生思维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能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猜你喜欢

探究学习模式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悦趣化探究学习的策略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