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朵花都找到适合自己绽放的姿态

2016-04-18隋淑红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6期
关键词:大堰河课文语文

隋淑红

忙忙碌碌,一年又一年,只有及时诊断,认准方向,盘点得失,才能走好今后的路。

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下大气力指导并督促学生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现问题:了解学情,抬头看路。

基础知识积累方面,不少学生常习惯于集中大段时间,照着某个资料一遍遍照着念,照着抄。因为“不走心”,其状态往往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耗时,枯燥,低效。比如,成语,学生背过好多遍,意思滚瓜烂熟,但不会辨析,常考常错,常讲常新。

采取措施:低头拉车,引导学生给自己当老师。

可以将浩淼的基础知识“化整为零”,分散到每节课前的5分钟。比如,成语:学生须琢磨识记成语的意思,以小组为单位,用琢磨好的成语造句子,其他小组要判断所造句子是否正确。有识记,有消化,有应用,有验收,几个环节下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把握就会相当到位。

感悟体会:跟踪督促,让习惯成为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于社会是危险的。”所以,要善待所有层次的孩子,尤其要注重加强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养成。

浅议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四川南部县第三中学 林秀花

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富有启发性、可思性、创新性的提问能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让课堂波澜迭起,抑扬有致,营造师生沟通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的形式和内容陈旧,问题缺乏新意;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后进生;等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经常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问题要精心设计,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切不可把提问当做课堂教学的点缀,只求表面上轰轰烈烈,而不求实效。

一、抓住契机,巧设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从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如,在教学《囚绿记》一课时,部分学生很不感兴趣,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可以及时抛出问题: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一下子就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学得饶有趣味。一节课下来,学生深入思考,热烈讨论,最后明白了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当时艰难的国运和作者复杂的心情相关,进而理解了作者内心的极度痛苦和精神上的坚决反抗。

二、分层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对于一篇课文的主旨,一般很难一下子就分析明确,这时需要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如,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的主旨时,学生觉得这类题材离生活太远,对大堰河这样的人物很陌生,如果直接问学生“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怎样”等问题,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其主旨。于是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大堰河对诗人有慈母般的爱?从哪些地方又可以看出诗人对大堰河有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本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了这首诗真正的主题是抒写爱,抒写人世间最真诚、最纯朴的爱,而这才是这首诗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三、集中火力,直击核心,突破难点

教师在讲授某篇课文之前,首先应该吃透学生和教材,在此基础上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这些问题必须是体现文章重难点、围绕教学目的设计的。叶圣陶说:“我之意见,教师引导学生用心阅读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令学生思之,思之而不得,则为讲明之。”对于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要集中火力,运用抽象、概括、推理等认知方法大设其问或反复设问,以达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根据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1)课文详细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过去的关系有何作用?(2)作者如何通过一系列偶然的巧合事件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这些描写刻画了林冲性格怎样的转变过程?(3)课文写了酒店和山神庙两段隔墙之戏,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各起到了什么作用?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让学生潜心思考、深入研究。

四、迂回设问,曲径通幽,培养能力

古人云,“为人贵直,为文贵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迂回引导、设问,迫使学生开动脑筋,让学生通过“跳一跳”才能摘到树上的果实。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时,可以这样迂回引导:“杨柳”这个传统意象可以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中寻求深意: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本无情,人却有意,月亮的阴晴圆缺,其实只是普普通通的自然现象,但它却映射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再引导学生分析:词人把“岸柳、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叠加起来,创造出了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明写眼前景而暗写别离情,含蓄而有余味,让读者几如身历其境,没有一个字言愁,但景物已经打上了浓重的愁绪,就连词人的精神状态都披露眼前。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强动力是兴趣,而迂回设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棒,通过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五、语文教学氛围要民主、平等、和谐

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的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生动起来,丰富起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它不仅是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问,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答问。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必须在备课时多下工夫,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善于给学生搭设不同高度的台阶,使课堂提问真正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为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大堰河课文语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细节赏析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入手细微达于至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句的多义解读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大堰河的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