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的流行与带来的挑战

2016-04-14叶景虹钱梦华凌利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6年1期
关键词:流行肥胖挑战

叶景虹,钱梦华,凌利民,潘 隽



肥胖的流行与带来的挑战

叶景虹,钱梦华,凌利民,潘 隽

【摘要】肥胖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多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某些肿瘤。肥胖的全球化流行导致疾病负担加重,已成为或将要成为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关键词】肥胖;流行;挑战

【作者单位】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082。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国家计划免疫的扩大、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及营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对抗与遏制传染病上取得了世纪性的胜利,期望寿命得到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新的挑战随之而来:世界卫生组织 (WHO) 媒体中心的报告显示,2008 年全球 20 岁及以上成人中有超过 14亿人超重,其中 5 亿人为肥胖,肥胖率是 1980 年的两倍多[1]。肥胖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多种严重影响健康的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 2 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某些肿瘤[2]。肥胖的全球化流行导致疾病负担加重,仅仅在美国,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从 1998 年的年均 7,850万美元增加到 2008 年的年均 1.47 亿美元[3],中国的肥胖相关医疗费用已接近美国,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美国的 2 倍[4]。肥胖已成为或将要成为各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1 肥胖的定义与测量

WHO 将肥胖定义为可损害健康的异常或过量脂肪累积。导致肥胖的基本原因是摄入与消耗的能量不平衡,按病因分为原发性肥胖与继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由内分泌紊乱、代谢异常等疾病引起,一般占肥胖人群 5%;原发性肥胖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是多基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肥胖测量最常使用指标为身体质量指数(BMI),它是一种计算身高别体重 (weight for height) 的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BMI=体重/身高2(kg/m2)。在判断肥胖程度时,使用这个指标的目的在于消除不同身高对体重指数的影响,以便于人群或个体间比较。WHO 定义成人 BMI 在 25 kg/m2~29.9 kg/m2间为超重,≥30kg/m2为肥胖[5]。

BMI 不能完全区分肌肉与脂肪的分布,特别是身体呈局部肥胖时。当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无论 BMI 是否正常,即是“中心型”或“腹型”肥胖,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2 型糖尿病及部分肿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公认腰围是衡量脂肪在腹部蓄积程度最简单、实用的指标,其与腹部内脏脂肪堆积的相关性高于腰臀比。腰围是指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为测量点,绕腹部一周的周径,WHO定义男性 >94cm,女性 >80cm 为腹型肥胖。但由于存在地域与种族差异,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6]确定我国成人 BMI 在24.0kg/m2~27.9 kg/m2为超重,≥28 kg/m2为肥胖,男性腰围 ≥85cm,女性腰围 ≥80cm为腹型肥胖。同时,使用腰围和体重指数可以更好地估计与多种相关慢性疾病的关系。

为校正身高对腰围的影响,近年来有多个研究使用腰围—身高比值(腰身比)作为腹型肥胖的指标,并认为腰身比应小于 0.57[7]。

2 肥胖的流行病学

肥胖作为一种古老疾病,在近 30 年间才全球化的大规模流行[8]。根据 WHO 6 个地区(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地中海东部及西亚)的数据,1981—2008 年全球平均 BMI 呈上升趋势,2008 年男性平均 BMI 为 24.4kg/m2,增加 1.97kg/m2,女性平均 BMI 为 25.7kg/m2,增加 2.08kg/m2。近 30年间平均 BMI 增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地区均呈现此种增长现象[9]。

根据我国 1992 年全国营养调查材料,成年人BMI≥25kg/m2者占该人群的 4.4%(城市 24.6%,农村 10.4%),BMI≥30kg/m2者占 1.5%[10];1995—1997 年 11 省(市)调查资料发现成年人超重(BMI 在25kg/m2~29.9 kg/m2)检出率为 21.51%,但肥胖(BMI≥30kg/m2) 的检出率为 2.92%,发病呈上升趋势。同时,呈现出超重和肥胖症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大城市高于中小城市,中小城市高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11]的规律现象。

经济与社会发展决定了居民健康素养、食物价格及选择倾向,是影响多种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与较高的超重肥胖率相关[12]。但许多中低收入国家目前正面临“双重疾病负担”,在继续应对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等问题的同时,它们也正在经历肥胖和超重等慢性病高危因素的迅速增长。中、低收入国家的儿童更容易出现产前、婴儿及幼儿营养不足的问题,同时他们还暴露在高脂、高糖、高盐、能量密度高和微量营养素不足的食品环境中,这些食品往往更廉价,但是营养质量较低。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如此饮食模式加之低水平的身体活动导致了儿童期肥胖数量的激增,直接增加成年期的慢性疾病发病风险。

3 肥胖作为健康指标的意义

WHO 将“体重适当、体型均匀”作为健康的10 个重要指标之一。而肥胖会诱发并恶化相关疾病,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

我国研究显示:超重 (BMI≥24 kg/m2) 患者罹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BMI在18.5kg/m2~ 23.9 kg/m2)者的 3~4 倍;患糖尿病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 2~3 倍。腹型肥胖者(男性腰围 ≥85cm,女性腰围 ≥80cm)患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者的 3.5倍;其患糖尿病的危险约为 2.5 倍[13];冠心病事件、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对超重和肥胖的归因危险度分别为 32.0%、30.6% 和 53.5%[14]。

近年来,肿瘤发病的肥胖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肥胖已成为肿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欧洲,3.2%的男性与 8.6% 的女性新发肿瘤归因于肥胖[15]。在美国,4% 的男性与 7% 的女性的新发肿瘤归因于肥胖[16]。可能与肥胖导致循环内高胰岛素、胰岛素样因子、脂肪因子及相关激素水平,促进肿瘤生长有关。

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在美国每年有近 111,000例死亡与肥胖相关[17],15%~20% 的肿瘤死亡与超重肥胖相关[18]。

4 结论

肥胖是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及肿瘤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死亡与早死风险,加重社会与家庭的疾病风险。而随着经济发展与地区不平衡,肥胖的全球化流行,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的迅速蔓延,使其成为日益瞩目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环境因素相关疾病,肥胖很大程度上是可预防的。支持性环境和社区是决定人们做出选择的关键所在,从有利健康的角度挑选最容易选择(可得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的食品,并定期进行身体活动,从而可以预防肥胖。根据 WHO 的建议,个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预防与控制肥胖:①限制完全来自于脂肪和糖类的能量摄入;②增加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及坚果的食用量;③定期进行身体锻炼(儿童每天 60min,成人每周 150min)。作为公共卫生问题,政府与全社会都应提供相应的支持、资源与环境,才可能全面防治肥胖。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13.

[2] Pi-Sunyer, X. The medical risks of obesity[J]. Postgrad Med, 2009, 121:21-33.

[3] Hammond R A, Levine R. The economic impact of obesity in the United States[J]. Diabetes Metab Syndro Obes, 2010, 3(2):285-295.

[4] Yach D, Stuckler D, Brownell K D. Epidemiologic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he global epidemics of obesity and diabetes[J]. Nat Med, 2006, 12(1):62-66.

[5]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linical Guidelines on the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in Adults-The Evidence Report[J]. Obes Res 1998, 6(S2):51S-209S.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6: 1-32.

[7] Ashwell M, Gibson S. A proposal for a primary screening tool: Keep your waist circumference to less than half our height[J]. BMC Med, 2014,12(1):207.

[8] Pijl H. Obesity: evolution of a symptom of affluence[J]. Neth J Med, 2011, 69(4):159-166.

[9]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lobal Health Observatory Data Repository. 2013[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2013.

[10] 杜树发, 翟凤英, 葛可佑, 等. 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布状况[J]. 卫生研究, 2001, 30(6):339-342.

[11] 陈春明. 1998年国家食物与营养监测项目报告文集:附录[J]. 卫生研究, 2000, 29(5):329.

[12] Kumanyika S, Jeffery R W, Morabia A, et al. Obesity prevention: The case for action[J]. 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 2002, 26(3):425-436.

[13]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 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 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1):5-10.

[14] 赵连成, 武阳丰, 周北凡, 等. 体质指数与冠心病、脑卒中发病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2, 30 (7):430-433.

[15] Renehan A G, Soerjomataram I, Tyson M, et al. Incident cancer burden attributable to excess body mass index in 30 European countries[J]. Int J Cancer, 2010, 126(3): 692-702.

[16] Polednak A P.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U.S. incident cancers attributable to obesity and the impact on temporal trends in incidence rates for obesity-related cancers[J]. Cancer Detect Prev, 2008, 32(3):190-199.

[17] Flegal K M, Graubard BI, Williamson D F, et al. Excess deaths associated with underweight, overweight, and obesity[J]. JAMA, 2005, 293: 1861-1867.

[18] Calle E E, Rodriguez C, Walker-Thurmond K, et al. Overweight, obesity, and mortality from cancer in a prospectively studied cohort of US adults[J]. N Engl J Med, 2003, 348:1625-1638.

·调查研究·

Obesity Epid emic and C hallenge

Ye Jinghong, Qian Menghua, Ling Limin, Pan Jun. Hongk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599, China

【Abstract】Obesity is a disease and a risk factor for a variety of serious health-threatening diseases, including type 2 diabetes, hypertension, dyslipidemia, coronary arteriosclerosis, and some cancers. The burden of disease caused by the global spread of obesity has increased, and obesity has become or will become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Key words】Obesity; Prevalence; Challenge

【收稿日期】2015-12-21。

【通信作者】钱梦华,2277517151@qq.com。

【作者简介】叶景虹(1984—),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病防制工作,leafinsummer@163.com。

【基金项目】上海市虹口区“第二轮”公共卫生人才培养(QRC2014-3)。

DOI编码:10.16117/j.cnki.31-1974/r.201601014

猜你喜欢

流行肥胖挑战
“流行”的历史衍变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
第52Q 迈向新挑战